今年以来,开江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改革决策部署,深度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大突破”、“小投入”惠及“大群体”、“小改革”服务“大民生”,创新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微改革·微创新“8条举措”,切实为辖区群众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利民、便民服务,实现了辖区就医环境的效率变革、体系变革和质量变革。改革以来,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1.5%,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9.6%,就医效率同比提高32%,用实实在在的变化提升了就医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服务集成化,推动“从虚到实”的效率变革
开江县人民医院从三个方面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用“集成服务”畅通患者看病流程,用“多样服务”满足患者不同需求,用“暖心服务”改善患者就医需求,助推全县医疗服务更贴心、就诊流程更便捷、医患关系更和谐。
“一岗多能”破解“来回跑”问题。通过优化设置“一站式”服务导诊台,打通医保、门诊、收费、便民服务等多个窗口,将医疗服务化繁为简、整合集中到门诊大厅实现靠前办公。今年以来服务人数同比增长80%,切实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
“诊间支付”破解“多头跑”问题。为推动就诊过程更加顺畅高效,不仅针对门诊、急诊和老人等不同类型患者设计相应的接诊流程,还整合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医保电子凭证支付等多种支付渠道,实现诊间支付的多样化选择。今年以来诊间支付累计达11826人次,人工收费次数比减少13.32%,切实解决了诊室与收费窗口、缴费自助机之间来回奔波和重复繁琐的排队问题。
“对症挂号”破解“重复跑”问题。张贴“对症挂号”指南,配合“一站式”服务台“对症指路”,帮助患者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挂号科室。同时,引入医院智能导航系统,开通智慧医院APP和公众号导航功能,满足患者院内导航、定位等需求,进一步帮助患者快速精准找到就诊区域,今年以来就诊效率同比提高50%。
运转高效化,推动“从慢到快”的体系变革
积极打造以“县中两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辅、乡镇医合体为中坚、村卫生室兜网底”的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深入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乡村一张网。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核心圈”,充分发挥县内龙头医疗机构的引领作用,辐射周边、带动全域。尽量做到“病人不跑路,医生多跑腿”,推动医疗资源,辐射远离县城的偏远地区,逐步形成“小病分院医、大病中心院治”的就医格局,群众就医满意度增加23%。
省市县一条线。积极推进与各大名院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县中两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等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连通“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设立专科联盟专家工作站,每年选送5至10名业务骨干到省、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培养骨干人才,壮大学科队伍。
区域内一盘棋。借助“微信群”等工具,建立转诊“分秒”响应机制,畅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病情若超出乡镇卫生院治疗能力范围,可以通过转诊平台转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或者视频会诊。医共体转诊平台搭建以来,高效转诊病例538例,转诊人数同比增长120%,转诊患者就医时间缩短50%。
管理科学化,推动“从简到精”的质量变革
为进一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减轻群众负担,开江县通过便民就医“少跑腿”微改革,积极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服务延伸和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医疗质量水平。
“长效+互认”推动检查更精细。在一定时间内患者提供的已有检查结果符合条件、满足诊疗需求的,不得重复进行检查检验,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同时,积极融入达州市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县内3家公立医院与市内多个医疗机构实现互认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平台上线至今,共检查结果互认2588人次。
“前移+延伸”推动回访更精准。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多层级的医疗延伸服务,实现群众就医“零中断”。针对慢病患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及医疗需求评估,积极做好诊后回访。针对居住偏远、交通不便的群众,将服务关口前移,采用预约体检和上门体检结合的方式,将医疗资源直接延伸至居民家中,确保不留下空白对象,打通健康惠民“最后一公里”。
“专科+人才”推动技术更精深。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推行医护人员“县招乡用”“乡聘村用”模式,引进高层次技术人员,为医院人才储备以及人才梯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利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三峡医院等国家级优质资源的帮扶支持,推动神经外科、骨科、产科等10余个专科纳入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全面提高县域医疗核心竞争力。
编辑:王 静
责编:郑海燕
审核:彭 涛
终审:孙昌标
来源:四川新闻网
更多内容请扫码下载“开江观察”移动客户端
开江观察APP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