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8月6日,南京美术馆召开家住六朝烟水间——第三届南京画家画南京邀请展专题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及部分参展艺术家参与讨论。中国美协原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周京新,中国美协第十届理事会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陆庆龙,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商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工笔画院副院长于量,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赵健等专家,南京美术馆负责人杜占军,参展画家庄重、李安源、安萍萍、陈光龙等参加本次研讨。
周京新连续三年担任“家住六朝烟水间”品牌展览学术主持,他表示,“家住六朝烟水间”是南京人内心的一个情结,通过南京画家画南京,可以深挖南京独特文化韵味,也可以让青年画家走出画室,促使他们反思创作的初衷与视野局限。周京新倡导,在创作自由与个人风格之外,画家更应拥有开放的历史视野与不断提升的意识。他期望,通过此次展览,激发画家们跳出舒适区,勇于探索更高的艺术境界,推动南京艺术创作的可持续与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参展画家李安源(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表示,一个成功的展览,其核心在于其主题的明确与挖掘的深度。展览不应当仅仅是作品的简单罗列与堆砌,更应当是对某一种文化、历史或情感领域的深入探索。“家住六朝烟水间”以南京为引线,扎根南京文脉,具有艺术史、社会史价值。此外,在策划展览时,应注重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与价值,将艺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为观众呈现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的艺术世界。
商勇表示,南京画家,无论西画或国画,皆具文人气质,作品洋溢着独特的文气,令人心动。南京美术馆虽处深巷,但艺术魅力远播。南京画家创作坚持绿色、原创,在图像复制与人工智能挑战下更显珍贵。面对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作应坚守人本,南京画家应肩负历史责任,创作出触动人心、绿色纯粹的艺术作品。
陈赟表示,作为民营美术馆负责人,深知美术馆运营需依赖多方资源,否则容易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她认为,与官方美术馆及官方机制的联动至关重要,可以弥补市场在选择艺术家时的盲视。期待未来在南京建立官方和民营美术馆联动机制,促进艺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共推南京艺术新高度。
于量表示,展览聚焦艺术门脉与地域文化的交融,展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美术的演变,特别是南京作为艺术熔炉的独特性。它吸纳各方艺术养分,促进个性发展而非同质化。展览不仅回顾了六朝三杰、金陵画派等历史脉络,还探讨了当代艺术家在挑战自我、追求历史责任感中的成长。随着知识结构和教育路径的拓宽,艺术家身份更加多元,展览通过跨界融合与开放视野,展现了南京艺术的广阔胸襟与深远影响,虽小却蕴含无限扩展的可能。
参展画家庄重(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表示,写生创作的过程不仅是技艺的磨练,更是心灵的触动。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每一次对人物的细腻观察,都促使他的画风逐渐由习作性向深刻表达转变。同时,南京独特的风貌与人文底蕴,成为了艺术家心中的灵感源泉。而对于南京的深厚情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艺术家的创作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赋予作品更多的精神涵义。
赵健表示,作为“博爱之都”的南京城,对于在此工作生活着的艺术家们而言,既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各种熟稔的、亲切的、鲜活的创作素材取之不竭,但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城市的改变、自身的成长都在不同的时空生发着、延续着…为此,大家将内心关照与城市变迁相融合,以博爱大美与个性自由相统一,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为表现“博爱之都”的美好潜心叙事,是对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成就了这个城市的当代艺术面目,同时也实现了艺术家们的社会服务目的,有着极好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展画家陈光龙(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表示,南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宏伟的城市景观,给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了准备本次展览,他基于记忆中的南京印象,如中华门、玄武湖等,创作了十余幅画作,旨在通过艺术探索,重现并表达那份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与历史情怀。这些画作并非简单的写生,而是内心深处对南京的一种情感寄托和表达,并试图通过它们,将那份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和独特的历史情怀传递给每一位观者。
陆庆龙在总结中表示,艺术展览的开放性与纯粹性对于艺术生态有积极影响,艺术展览应吸引更多元化的参与者,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同时,纯粹的艺术追求与公正的评审机制对于提升艺术品质与推动艺术家成长有极其重大的作用,他希望年轻艺术家们能够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美术馆也应更多关注与培养年轻艺术家,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助力其艺术成长。
本次研讨会,参展的艺术家与嘉宾们纷纷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围绕本次展览的主题,积极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深刻见解。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过往两届展览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深刻回顾,也在此基础上,为“家住六朝烟水间”这一文化品牌未来的发展与实质化推进,汇聚了众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这些宝贵的交流,为品牌未来的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定位,特别是在如何深入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进一步提升展览的学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