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为什么那么多人来不及跑,原来和他有很大关系!

文化   2024-10-01 08:42   河北  

原因还是要从淞沪会战末期说起,由于国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从上海逆长江而上三百公里的土地上,国军在日军的追击下,撤退逐渐变成了溃败,溃败又逐渐变成了溃逃。


军官们已经无法收拢部队,无法有效组织第二道防线来保卫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首都南京门户大开,日军即将兵临城下。

南京守军大都是刚刚从上海战场上退下来的残破疲惫之师,也就是说,南京一无可用之险,二无可用之兵。


战还是不战,这是个问题。


可蒋介石从政治角度出发,决定守一下。他认为南京是国家首都,是孙总理陵寝所在,一枪不放就撤出,自己怕是会被民众的口水淹死。蒋介石甚至提出由自己来守城,但之前老跟蒋介石唱反调的唐生智站出来反对说:委员长,国家还需要你,你负责撤退和迁都以统领全局,此处就交给末将吧。


于是唐生智临危受命,誓与南京共存亡。


正因为这句话,让蒋和南京城内的老百姓备受鼓舞,大家都想着同仇敌忾帮助唐将军一起守住南京。


南京背靠长江,可谓是背水一战。可唐司令觉得这还不够绝,因此组织了一个督战队驻扎于出城渡江北上的通道——挹江门,还把大部分船只都给砸破了,只留下少量船只让督战队统一掌管,意思是谁也别想弃城逃跑。


接下来他又命令驻防长江北岸的胡宗南第一军:谁敢乘船北逃,你给我格杀勿论!


大家看,这是何等的破釜沉舟的勇气啊!

话说唐司令一下子用了两个典故——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但仍不甚满意,所以他比韩信和项羽还多考虑了一步:暗中给自己留了一艘小火轮。他手下的将官们也上行下效,有能力的都给自己备好了逃命船。


唐司令此招甚妙,既可逼士兵努力杀敌,又可保自己逃命!


一切筹划妥当后,日军也追上来了!


日军在淞沪会战中虽未伤筋动骨,但损失也很大,亟须休整,因此追过来的日军采用了“围三缺一”的战术——围困了南京城的三个方向,只给国军留了渡江北逃一条路,希望中国军队自己快些溃退,以此减少己方伤亡。如果日军对南京四面全围,会使守军的崩溃值大幅度提高,从而拼死一战。


12月10日凌晨,日军对南京发动了总攻。


12月12日晚,蒋介石命令南京守军撤退,可能他认为南京保卫战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了吧。


三天激战中,日军伤亡多达七千余人,没能突入南京城内。


蒋介石命令南京守军撤退的时候,日军尚未破城。如果此时唐生智组织好掩护,有序撤退,那么国军大部分人马当可平安脱险,毕竟城北的长江通道还在自己人手中。


可唐生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在匆匆下达撤退命令之后,就慌忙乘坐自己暗中留下的小艇逃之夭夭。那些之前已备好逃命船的军官,一看唐司令跑了,自然不甘落后,一个个立马也逃了。


主将跑了,这还得了!


士兵们知道长官逃跑的消息后,战斗意志立马就垮掉了,还守什么阵地?还打什么敌人?赶紧跑吧。往哪儿跑?唯一可行的逃跑路线就是渡江北逃。要想渡江北逃,就必须先出城,而出城则必须经过督战队把守的挹江门。


好不容易冲破督战队的阻拦,挤过挹江门,来到长江边,才想起来先前唐司令已经将船都沉了,这会儿想跑,对着浩瀚无际的滚滚江水往哪儿跑?


无奈之下,逃兵们只得返回城内,枪一扔,军装一扒,混迹于难民之中。同时,也有不愿意放下武器的国军趁机向进城的日军打黑枪。

于是,后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必再去反复探究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三十万人还是二十万人,无论死亡人数多还是少,日军这种丧心病狂的做法都应该受到最最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而有骨气的中国人最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国更加强大!(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往期热文


♥ 《秦始皇:滴血的江山》(1)自序

♥ 《刘伯温传》全本

♥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全本

♥ 《谁搞垮了曾国藩》全本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全本

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历史未解之谜,历史名人故事等。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