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活到85岁,别说自己很长寿,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再出金句。“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今天在讨论肿瘤怎么把我叫过来了,事实上你如果不讨论免疫,你可以不叫我,但是如果讨论免疫就应该先把我叫过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人类一开始从动物界走出来之后,活得没有这么长。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今天,上海人的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了83.67岁,在座的各位没有活到85岁,别说自己长寿。我们为什么可以“多活40多年”?要谈论这个问题,首先大家先要了解“癌症”和“免疫”的关系。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给出了关键词:平衡,无论是感染性疾病,抑或是其他代谢性疾病,只要一个方面出现“故障”,而另一面不能很好地平衡,人就会生病。樊嘉进一步解释,人体在代谢运行中,细胞基因会发生突变,伴随而来的是异常的细胞。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将这些“问题细胞”清除,但要是遇上免疫力低下,这些异常细胞就会快速生长、恶化;另一种情况是,人体的免疫监测系统“失灵”,无法察觉到“异族入侵”,也会导致异常细胞继续生长。在环境、作息等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向肿瘤发展。张文宏教授说,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不断进化,来抵挡每时每刻可能遇到的自然界的细菌、病毒等等。人类进化中形成可我们的免疫系统从来还没有充分准备好让不是为我们活很久,因为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上,只有最近的几十年人类才会广泛出现老龄化的情况。衰老或者功能降低的免疫系统使得肿瘤成为一种常见病。因此,为了人类的继续生存,肿瘤领域的科学家、临床医生还要努力发现新机制,重构免疫系统来强化免疫系统,帮助人类抵抗肿瘤的发生。张文宏教授说,“人体怎么获得寿命的延长?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取决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早期,对于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儿童的死亡,我们免除掉了。”
人类早期其实不需要考虑肿瘤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环境特别重要,比如非洲,水没有污染、空气很新鲜,所以非洲人的肿瘤发病率很低,但上海就并非如此。对此,张文宏解释道,肿瘤的发生主要是在人生命的后半段。在年轻人中,肿瘤虽然有发生但发生率会低很多。而在非洲防治“感染”却变得十分重要。张文宏说道,“所以我如果和樊院长一起出现在非洲,一定是我更受欢迎。但是如果在上海,你会发现樊院长更受欢迎,因为上海有着非常好的公共卫生体系,很多传染病疾病早期就得到了一个控制。”“我们的免疫系统从来没想过人可以活到80岁。”张文宏说道,靠着免疫系统来“续命”明显不可能,那人们该如何达到“长寿”呢?张文宏表示,“肿瘤会成为常见病”。人的细胞在更新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一些癌变的细胞,而免疫系统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把癌变的细胞消除掉。免疫系统从来没有想过人可以活到80岁,但如果人活到85岁,还想活到120岁,该怎么办?张文宏对此表示,今后人类的生存,如何重新构建、改善免疫体系,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会。
此前,你或许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国外一位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治疗11天新冠肺炎症状缓解,出院4个月复查显示绝大部分肿瘤消失。这是难到医学奇迹?新冠疫苗是有抗癌作用?张文宏教授表示,我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新冠疫苗不具备抗癌作用。之前有一例病例出现新冠以后肿瘤细胞被清除,但这种发生的现象也是非常难的。这不是我希望大家打疫苗而传递出来的错误信息。这有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被重启,因为新冠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病毒,它的攻击诱发的免疫风暴,在这种免疫风暴之后我们所有的衰老或者是沉睡或者不灵敏的免疫系统一下子被重启,重启以后很多肿瘤细胞特别是血液细胞,在流动的血液当中很容易被清除,但是对于一些固体的肿瘤实体的消除会困难一点。张文宏对此解释道,因为现在的新冠疫苗有一种是核酸疫苗,它最早是用于做肿瘤疫苗的,但由于肿瘤疫苗还没有出来,而新冠来了它们就被用于制作新冠疫苗。但核酸疫苗里的东西全部都换掉了,治疗肿瘤是肿瘤相关的抗原。但是在新冠疫苗中使用的是新冠相关的抗原。最后,张文宏说道,“在新冠疫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将来这个技术有可能会继续促进肿瘤疫苗的诞生。”布谷鸟文摘,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资讯,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