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房地产卖地补贴财政,今后所有的公共事业都会慢慢涨价。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因此这才是刚刚开始,还会有其他的公共事业费用陆续上涨的。长期扭曲错误定价(过低),就一定会有价值回归的一天。毕竟土地财政大时代结束了。
大家已经可以渐渐感受到,燃气费涨价了(重庆燃气事件)、充电桩涨价了(加了服务费什么的)、水涨价了(上海发布上调水价,最高阶梯涨价超50%)、大学费用已经涨了……还有那些隐形的、微弱的涨价,已经上路很久了。
如今,高铁票也涨价了。楼市低迷之后,如何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很令人头疼。大家确实都没钱了,平常也扣扣搜搜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费用提高了,是正在到来的现实。
梅龙高速塌陷的惨烈事件告诉大家,基础设施不仅要建,更要巡查保养,不然是会出大事的。但保养是要花钱的,钱从哪来?房地产来钱减少后,涨价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径。
公共事业具有典型的刚需特征,客源稳定,经营收入有长期保证,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在土地出让收入很好时,这部分收入可以作出暂时的让步,但在需要的时候,是有望站出来成为收入来源的。
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的基础生活成本一直非常稳定,价格涨幅没有跟上通胀的节奏,是源于土地财政贡献巨大。
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伴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平均下来本每年都是10%增加速度,但是物价却没有大幅增加,因为房地产吸纳了太多的资金,像个蓄水池一样把多的钱都关在地产里面,不让其出来去影响居民的日常物品价格。
结果就是除了一二线等少数城市房价更高,其他生活用品都不是很贵。不像很多国家包括很多穷国,物价都很高。
北上广深过去10年房价涨了4倍,也只是刚跟上货币超发的速度,并没有大幅跑赢。本质上不是房价涨了,而是货币超发反应在了房价上。但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随着地产弱周期,财政收入紧张,既难以持续补贴基础服务价格,也想在央企国企身上多获得分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因此,公共服务价格应该比较难像过去那样严格控制了。
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全面暴涨,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早晚会传导到消费端。高铁、燃气、水、电涨价只是开始,所以大家可能要做好通胀的准备。当然通胀一旦发生,对房地产的价格,现阶段低迷的经济是有促进作用的。
未来要涨的东西还很多。作为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呢?可以择机低价买些公共事业类的股票。电价,水价,高速,高铁上涨,就买对应类的股票对冲,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