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博纳尔,纳比派的重要画家

文化   2024-10-21 19:02   海南  

皮耶·博纳尔


Pierre Bonnard,1867—1947
1867—1947 法国


纳比派是1891年成立于巴黎的艺术团体,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纳比画派的成员受到了高更的艺术影响,并在广泛吸收塞尚、日本浮世绘等艺术有益因素的基础上,强调画家个人灵感的发挥,提倡平面的装饰效果和象征意义的表达,注重色彩和构图等要素。


纳比派成员包括法国人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1868—1940),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1870—1943),皮耶·博纳尔(Pierre Bonnard,1867—1947),凯-扎维埃·鲁塞尔(Ker-Xavier Roussel,1877—1944)和其他人,后来迅速膨胀扩大。




"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纳比派的活动时期大约持续了十年左右,纳比派画家们一共举行了17次展览,成果显著。1899年纳比派举行了最后一次展览后,纳比派画家们在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上出现了分歧,纳比派开始分裂为分离派、综合派或新传统派。



纳比派虽然只存在了十年,却是一个风格浓烈的艺术派系。在色彩方面,它们深受印象派大师高更“加深色彩,简化形式”的影响。



纳比派的主要理论家德尼,将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的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


皮耶·博纳尔(Pierre Bonnard,1867—1947)是纳比派的成员成员之一,尽管都在同一个流派中,他的绘画风格也颇为独特,还有着“日本纳比派”之称,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其喜爱日本浮世绘,另一方面因为他常常运用装饰性绘画的平涂技法及对日常生活的精妙捕捉。

由于出生于上流社会的生活环境,博纳尔的教育及生活可谓一帆风顺。十多岁时,他便被送到有名的寄宿学校就读。他学习成绩优异,对绘画也很感兴趣,并短期在巴黎朱利昂美术学院进修。



与塞尚及马蒂斯的父亲一样,勃纳尔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习法律,并成为公职人员,因此,勃纳尔于1886年进入德罗伊法律学院就读,并于1888年通过律师考试。然而,他却在公职考试时名落孙山,这样,学习绘画的愿望便得以实现。


博纳尔从事绘画手法独特,不是直接摹写生活的某一场景,而是凭借着记忆和草稿决定一幅画的先决题材,把瞬间的模糊和零星的感受当作他创作的主题。难怪纳比派的创作宗旨这样:“回忆本身就是使愿望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愿望也必定是诞生新思维的主旨”。


博纳尔极少依赖传统绘画结构,或者说,在那个时代,高更已经解放了色彩,使其成为了绘画的主要要素,而不是透视结构的附属。


博纳尔擅于用迷人的色彩和诗意的暗喻充盈整个画面:那些琐碎的笔触在画布上反复涂抹,看似杂乱无章,他画的人体融合了日本浮世绘的构成原素和德加风味的浴女图式。



人体多在逆光的照射下,神采奕奕、青青焕发,画中的纱窗、衬布、镜子以及投影,或斑斓辉煌,或深黑出格,人体所呈现的黄土色调、冷紫色调在投影的反衬中愈见轮廓分明,分外神秘莫测。



进入晚年后,博纳尔的作品愈加成熟,他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尽管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艺术的热爱。


1947年,博纳尔在法国去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美术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文化记忆中。博纳尔的画作如今遍布世界各大博物馆,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到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无不展现着他对色彩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内容来源自网络,侵删

油画世界
分享世界油画,共赏艺术盛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