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爷李振华是教育战线的一支“红烛”。1953年,17岁的姥爷响应党的号召,告别故乡南京来到沂源,并从此扎根这里,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作为人民教师,姥爷情洒沂蒙70载,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模范践行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从教准则;作为共产党员,姥爷扎根老区70年,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忠诚践行着“党员就是旗帜,旗帜就要映红蓝天”的铮铮誓言。因为燃烧,“红烛”变得炽热而闪耀。从教以来,姥爷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11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先后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我的姥爷常被人亲切的称作“布鞋校长”。他给自己和家人定了“四廉洁”的要求,即生活廉洁、思想廉洁、人际交往廉洁、管理廉洁,从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身份搞特殊。
姥爷虽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生活却很清贫,吃饭以玉米糊、南瓜菜为主,一辈子不吸烟不喝酒,连茶叶都舍不得喝,平时只提个塑料杯装白开水。
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骑了52年,65年前30元买的“钟山牌”手表至今还戴在手上,一件灰蓝色的衬衣已经穿的泛白、领口破损,折断胶底的老布鞋也舍不得扔掉。
1992年冬天,我的老姥娘在沂源病逝,亲朋好友前来悼念,送来850元钱,姥爷推辞不掉,丧事办完后,他就把这笔钱捐给了南麻敬老院。
姥爷一生省吃俭用,苦素自己,却倾尽所有资助那些贫困学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沂源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乡亲们生活很困难。姥爷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便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资助贫困生。退休后,他又将大半生的积蓄和国务院津贴全部捐出,设立了三个“振华奖学扶困基金”。现在,姥爷每月只留500元退休金做生活费。70多年来,姥爷个人累计捐款160多万元,资助了2400多名寒门学子。他常说:“我虽然生活清贫,可我培养的这么多学生,能为国家做贡献了,我就感觉很幸福。”
姥爷把一生的工资积蓄捐献给了贫困孩子和教育事业,留给自己子女的只有三样东西:一盘录像带,是宣传他的电视专题片《情洒沂蒙山》;一本书《红烛》,记载着他的教书育人事迹;还有三份文件,是上级发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姥爷在沂源执教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我的两个舅舅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想“表示”一下,但姥爷嘱咐家人严格保密,悄悄打发舅舅外出旅游结婚。
姥爷对妈妈和舅舅说:“我实在没有什么可留给你们,只有这些荣誉留下来,它代表了我的一生。人生在世不容易,遇到困难,有了委屈,可以看看这几样东西。”
姥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子女们知道,为人处世要树立高远的胸怀,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者: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教师 张立平
编辑:市妇联儿童部
审核:张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