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助廉 | 我的家风故事(三)

民生   2024-12-10 17:25   山东  



廉洁



汉经之子女


“汉经之子女”其实是我的一个置顶微信群群名,这个群名源自于我的姥爷,他叫张汉经。群里除了有姥姥姥爷,还有舅舅、大姨、我们家,共十一口人。之所以用姥爷的名字当群名,不仅因为他是“老张家”的“掌门人”,更是因为“张汉经”的教导影响着我们三代人,铸成了整个“老张家”的优良家风。


我的姥爷是一位教书匠,也是一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年轻时从师范学校刚毕业就被分到高青县的一所村办小学,以此开始他背井离乡的教书生涯,后来,终于调回到家乡的一所乡镇中学。在村办学校的那段经历,姥爷总说虽然条件很苦,但是却很宝贵,那段记忆至今仍能如数家珍地清楚讲述。当年姥爷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师范毕业生,就拿着简单的行李,赶了一整天的路来到了破旧不堪的村办小学,村里学生不多,都是几个年级挤在在一个教室同时上课,给低年级学生讲课时就让高年级学生写作业、上自习,姥爷作为学校里仅有的两名教师之一,像个齿轮一样每天连轴转,在学校里既当老师又当父母,操心着孩子们的一切。我参加工作后,有时去看姥爷会和他说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如意,姥爷不会跟我讲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会给我讲讲他在村办学校时的故事,让我瞬间觉得我的问题不过都是“小巫见大巫”,心中的烦闷也随着和姥爷交谈时的欢声笑语而烟消云散,就像一股无形的能量助推我重新朝气蓬勃地迎接新的挑战。  


他说:“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

从上大学,到后来进入税务局工作,每次去看望姥爷,他总会问“入党了吗?”终于,这个问题在入职的第二年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还记得那天他很高兴,甚至几年滴酒不沾的他都小酌了一杯。他总说“一定要入党,万事听组织安排,组织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正是因为姥爷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慢慢成为了学生们心中严格正直的教导主任,同事们心中的化学组“教学模范”,家长们心中的“升学保障”,领导们心中的“业务标杆”,即便他有无数的标签,在我心中他依然是对我影响最深、最挚爱的姥爷,他的教导就像冬日的暖阳,带给我成长的温度,照亮我前行的脚步。


他说:“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该干的事干,不该干的事无论别人怎么说,咱都坚决不干!”

这句话是在入职前一晚家庭聚餐上,姥爷郑重其事跟我说的“临别赠言”,我和姐姐们在参加工作之前,都会被姥爷拉着先进行一次“入职谈话”。姥爷退休前几年,虽然已经在校长的职位上,但依然操心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姥爷的正派在四里八乡小有名气,姥姥经常说:“你姥爷工作这么多年,从没往家拿一点不该拿的东西,真正把‘清正’二字做的彻彻底底。”进入到税务部门工作后,姥爷的这一句叮嘱犹如警钟,时长在脑中回响。“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姥爷也许没听过苏轼的这句话,但是他早已言传身教于他的子子孙孙。我作为一名税务新兵,更是要铭记姥爷的嘱托,坚守底线思维,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超过职权范围的事坚决不做,违反党纪国法的事坚决不做,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让廉洁的家风代代传承。


他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姥爷自从退休后,就一心扑在整个大家庭里,牵挂着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姥爷带领下我们家应该是个标准的“模范之家”,家人之间相互理解、互敬互爱,长辈对晚辈细心呵护,晚辈对长辈孝顺有加,这些都离不开姥爷在幕后的“运筹帷幄”。每到周五或者过年过节,姥爷都会挨着给各家打电话、发微信,张罗着一起来家里吃饭、聚一聚,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工作中的烦闷和生活中的小摩擦,都在推杯换盏之间烟消云散,家庭氛围也越发的和谐亲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的和谐让我们年轻人在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对待工作全力以赴。内心安宁,背后总有坚强的后盾,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与我立黄昏。


在去年,姥爷离开了大家,但是他树立的好家风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沉淀在我们的骨髓里,当我们再次重温他曾经的荣誉和一生的经历,敬佩之心再次油然而生的同时也庆幸曾能生活在他的精神濡染之下,这种无字的点籍是我们家庭珍贵恒远的宝藏,也将是值得我们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博山区税务局 刘瑞媛







编辑:市妇联儿童部
审核:张国俊

淄博女性
淄博市妇女联合会官方微信,反映妇女心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服务妇女发展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