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Knews综合消息
近日,在香港
接连有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
此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香港多校已经采取措施
以提高学生们的警惕性
香港大学有60多位学生受害
涉款共约6000万港元
据报道
香港大学1月16日向学生发出电邮
通报指近月有超过60名
港大学生遭遇诈骗案
损失超过6000万港元
(约5.6千万人民币)
平均每人损失100万港元
(约93.5万人民币)
绝大多数是
来港大读大一的内地学生
其中,香港警方近期接到一名18岁的港大内地女生小陈(化名)的报案,称她可能遭遇诈骗并损失920万港元(约860万人民币)。
小陈是香港大学大一新生,去年11月27日她接到自称为中移动职员的电话,对方称她卷入一宗洗黑钱案。
之后电话被转接到自称上海公安局的人士,对方要求小陈下载一款应用程序以监控她的手机页面,并让小陈在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期间先后14次转账总计920万港元至另外三个银行账户作为调查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小陈按照要求转账后,对方失去联络,小陈怀疑自己受骗于是向警方求助,香港警方将案件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交给西区警区刑事调查队第四队跟进,正在通缉5名诈骗分子。
上个月曾有一名港大硕士生接到假冒的“内地公安”电话后,被骗到泰国酒店;骗徒向其家长讹称她被绑架,勒索900万港元。
该学生在内地的母亲有所怀疑,于是报案,最后查出女儿只是身在泰国的酒店,人身安全,因此没有支付赎金。
图源 视觉中国 示意图
有港媒总结称,每年9月至11月是新来港的学生被诈骗高峰期,大部分受害人都是内地生,他们“太听话”,对假公安信以为真。受害人除了金钱损失,近年也发生几件受害人轻生案例。
民间反诈骗大联盟发起人、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20日称,内地人在香港遭受诈骗并非新鲜事,之前已有多起内地学生和员工被骗案件。由于他们不熟悉香港的文化及政府程序等,较容易被骗。
据警方统计,在2024年1至11月,香港共发生了40470宗诈骗案,同比增加8.7%,涉及款项达到85.2亿港元,其中电话诈骗案同比增加172.8%至5168宗。
其中,2024年9月开学至2024年11月,港岛总区便录得55宗涉及“港漂”学生的“假冒官员”骗案,损失金额合计高达3900万港元。
香港城市大学18日表示,去年校方接到超过30件学生被诈骗的报案,涉款约1500万港元。
早在2020年,便有媒体报道,香港中文大学一名研究生遭遇电信诈骗。
对方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受害者涉嫌诈骗、洗钱需缴纳保障金进行审查为由,要求受害者提交银行卡账密信息,并从受害者银行卡中转走40.08万元资金。
为防止学生遭遇电诈
多所港校采取行动
电信诈骗的形式多样,不法分子除了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外,香港社会主要还出现的电信诈骗手法有“假冒官员”“猜猜我是谁”,以及“虚假绑架”。
“港漂”学生等群体
往往是更容易掉入骗子陷阱的人群
为防止在校生再次遭遇电诈
学校层面也有所行动
香港大学目前已要求学生透过校内系统,填写防骗问卷,以提升对骗案的警觉性及保护自己,未能于限期内完成问卷的同学或会被禁止进出图书馆。
香港大学方面还表示,向同学们发放防骗问卷是由警方提供的防骗学习包,内容包括了香港诈骗案的求助途径以及当前流行的四大类诈骗案,还有防骗短片和选择题。
事实上,针对学生的防骗工作在其他高校已经展开,香港理工大学在去年开学前要求所有新生必须完成警方设计的网上训练课程及测验,否则不能获发学生证。
香港城市大学在1月18日表示,在2024年,校方接获逾30起学生遇上诈骗的案件,涉款约1500万港元,即平均每宗损失50万港元。
城大表示,校方已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在2025新学期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由大学与警方共同设计的防骗问卷,该小组也会定期举办防骗研讨会及开展推广工作等。
香港科技大学表示,从2024年底开始,已经将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提供的学习包增设至大一课程,学生反应积极。
科大称一直与警方紧密合作,包括培训学生成为防骗大使,与警方携手提高身边同学的防骗意识。
近期双方亦联合开设“港漂报案室”通信群组,以便学生获取实时支援。
图源 视觉中国 示意图
考虑将问卷与学生签注捆绑
针对有诈骗团伙瞄准“港漂”学生,香港警方自2023年8月底与十多所大学合作,举办讲座宣传防骗知识,为“港漂”学生制作“反诈骗学习套件”及“防骗知识小问卷”,协助他们了解不同骗案的手法。
同时,警方更联合一些高校,针对大学生实施防诈骗测试。
香港“01”网20日称,特区政府主动出招,与教育部商议如何提高来港内地生的防诈骗意识。
其中一个方案就是将防诈骗问卷与学生签注捆绑,要求申请来港读书的内地生必须先完成问卷,以“源头止损”的方式减少他们到港后受骗的概率,但暂时未有任何定案。
另据港媒报道,香港与内地正研究不同方案,以加强内地来港学生的防骗意识,要求他们来港前先填写防骗问卷便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
来源:新闻坊综合中国新闻社、看看新闻Knews、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