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被传大规模裁员。多位先导智能员工证实,称“公司赶着年底裁员,不但省了一个月工资,连年终奖也省了”。新浪财经以投资者身份求证先导智能投关部门,该部门人士表示,这些事情以公司公告为准,“人员变动一直都是正常现象,就算是行情最好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上述人士强调,目前属于正常调整,人员变动跟业务没有关联。分析人士认为,先导智能的高额应收账款已经对其经营现金流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周转陷入困境,这可能是裁员决策背后的原因之一。被吞噬的现金流“公司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进行排产及调整交付进度,对人员作出变动和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与行业周期步调一致。”先导智能内部有关人士表示,公司的基本大盘仍然保持稳定。但根据社交平台上的多张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显示,裁员理由包括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实际上,先导智能可能确实缺钱。2024年三季报显示,先导智能今年前三季度营收91.12 亿元,同比下降30.90%,归母净利润6.08 亿元,同比下降73.81%,其中2024Q3 营收33.59亿元,同比下降44.93%,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86.71%。长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因为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市场需求放缓,先导智能去年以来订单承压,同时锂电设备验收节奏放缓,导致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滑。在行业下行期,由于订单验收放缓、客户回款周期拉长,锂电设备行业普遍面临存货、应收账款计提风险。该报告称,当前锂电设备行业正处于筑底期,公司财务表现短期承压,预计2025年国内需求有望逐步修复。除了行业大环境影响之外,先导智能还有巨额的应收账款在身。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先导智能的应收账款约为91.8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27.80%。而三季报数据显示,先导智能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约92.80亿元。从2019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先导智能的应收账款飙升了4倍。此外,今年上半年,先导智能的存货高达约131.24亿,占总资产的39.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92亿元,较一季度的-7.10亿元继续扩大。三季报数据显示,存货约133.0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5.89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数字说明,应收账款的高企已经影响到先导智能的经营现金流,这是不好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以来,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现金流量比率经常为负值,说明先导智能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差,可能需要融资或者消耗储备金来补足现金缺口。宁德时代正在撤离?这次裁员事件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先导智能投关部门人士对此予以否认,表示公司并未进行业务线收缩或砍掉。
值得注意的是,另有员工爆出了背后原因,称与宁德时代的款项有关。
对于这个说法,先导智能内部人士称,应收款问题是行业普遍现象,而且“目前银行给的融资额度还是比较宽裕的,我们使用的并不很多。”“是空穴来风的一些谣言,其实数据都摆在那里”。就此问题,新浪财经也求证了宁德时代,但至发稿时未获回复。从先导智能半年报数据看,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有关的应收账款约为20.46亿元,在应收账款中占比为22.28%。宁德时代曾经既是先导智能的二股东,又是其大客户,双方曾经深度绑定。2020年9月,《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签署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双方形成实质上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后的2021年2月,又继续签了补充协议《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的公告》。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先导智能对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7亿元、18.1亿元、15.7亿元,占先导智能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2.08%、38.64%和26.70%。先导智能半年报显示,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公司及子公司根据经营业务需要,预计2024年向关联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65亿元。从半年报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先导智能向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销售商品金额约为5.34亿元。这个数字距离年初的计划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年初预计销售金额推算,今年下半年先导智能应该向宁德时代销售近60亿元商品,这些商品的付款情况如何,是否就是这些订单产生的应付账款,让先导智能本就捉襟见肘的资金链更加紧绷,还需要年报数据进一步确认。可以确定是,现在宁德时代在先导智能的存在感正在减弱。今年11月28日,宁德时代减持先导智能3354.8772万股,此次权益变动后,宁德时代持有先导智能4.99999%股权,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彻底从先导智能的重要股东名单中淡出。分析人士认为,宁德时代持股的成本价是22.35元,今年7月9日才解除限售,如果从“资产配置及投资安排”角度来看,确实只有11月11日之后才有浮盈减持的空间,但巧就巧在刚好减持后,持股比例降为4.99999%,减持的核心原因应该是在保本的前提下,将持股比例精准控制在5%以内,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