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表明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我国1963年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2022年到2023年的一年间,我国净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93万。2023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5%,比2022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2013年至今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下,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从涉及老年人需求的各主要领域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2023年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尤为明显,党和政府通过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总体而言,2023年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体现出保基本、扩覆盖、提质量、增效益这四大鲜明特征。
一是保基本方面。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面向12类老年人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16项服务项目。基本养老服务旨在通过向老年人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所必需的基本服务内容。该《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具有突破性、基础性的重大意义,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覆盖,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权利已得到初步保障,重点向高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为这些老年人的养老兜住底、兜好底。
二是扩覆盖方面。2023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养老服务供给,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在投资支持、国土空间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机构改革、信息平台建设等全方位加强养老服务的供给,提升养老服务的就近、就便和可及性,特别是注重补齐养老服务中的短板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等举措都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此外,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对养老机构和设施的需求也渐增,从2022年年末到2023年年末,全国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7万个,新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万个。这些举措使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更加丰富完备,在更大范围将服务递送给老年人,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公平可及地获得基本养老服务,为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提质量方面。养老服务关系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且涉及养老的各个环节,对确保其安全性、规范性、专业性至关重要。2023年我国通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养老服务信用监管试点以及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等领域的相关服务规范等措施来保障养老服务的质量。特别是有的措施标准重在事前监管和风险预防,如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导各地排查整治养老机构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养老机构重大事故发生,真正把养老服务的安全落到实处。2023年还出台、发布了几项具有明确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规范、标准或指南,如民政部推动发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2023版)》等,这一系列标准文件的颁布实施表明我国养老服务所涉及的基本安全、专业规范、质量评价等正走向细化、专业化、标准化,切实保障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增效益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增强养老服务效益成为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2023年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来看,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从三个方面增强服务效率。第一,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养老服务,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如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共同做好养老服务的配套衔接;第二,精准化服务对象、内容和标准等,提高服务递送效率,如明确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等,大大提升了可操作性,也使服务提供更加明确且有据可依;第三,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各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监管效能、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针对性政策措施保障养老服务的顺利运行。
来源丨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