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跟踪 | 债市的十字路口

文摘   财经   2024-08-25 20:31   上海  

摘 要  


8月19-23日,税期及政府债净发行的双重压力过后,长端利率小幅下台阶。10年国债活跃券(240011)下行至2.15%(-3bp);30年国债活跃券(230023)下行至2.34%(-4bp)。


现券交易活跃度急剧下滑


8月19日起,债市成交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降温迹象,10年国债、国开活跃券的单日成交笔数较8月初的500笔+、1500笔+明显下滑至387、840笔。在周内后续的四个交易日当中,利率债成交暂未出现回升迹象。8月24日上午,监管针对现券交易降温的问题进行了二次喊话,周一利率债成交能否呈现修复态势,对后续的债市影响较大


债市当前可能存在的三个“症结”


一是流动性的恢复进程存在反复,导致市场情绪较为脆弱;二是本轮债券持续了将近9个月,多数机构浮盈较重,一旦市场出现调整,止盈情绪容易驱动拥挤的同向卖出交易;三是当前信用利差处于极低点位,信用债性价比偏低,叠加个券流动性基本处于“枯竭”状态,容易催生高估值成交。如果最终信用债市场一直处于无流动性的“阴跌”状态,情绪面的变化或成为引发债市大幅波动的导火索


央行续作,三种应对


月末的MLF续作以及8月首次跨月OMO投放可能成为近期债市的破局点,央行投放的呵护程度决定着债市情绪能否扭转。我们可以关注以下三种可能性:


第一,通过降准及大额逆回购释放大额便宜资金。在此情形下,银行端的融出顾虑可能有效缓解,同时资金成本大概率顺利“下台阶”,缓解当前DR001倒挂7天OMO利率的极端现象。降准落地也是进场的信号


第二, MLF超量续作,逆回购资金动态补足剩余缺口。在此情形下,稳定的中长期MLF供给能使资金回到“虽多但贵”的状态,机构情绪或部分修复,利率债的活跃度或有所上升,不过下行空间依然有限,信用债情绪或仍偏谨慎。


第三, MLF平量或者少量续作,逆回购为短期资金缺口的主要补充手段。在此情形下,资金面或难趋势性修复,过去一周的交易特征可能会延续,甚至放大。如果此种情况落地,对于负债端不算稳定的机构而言,或需提前做好资产变现的流动性储备。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01
长端利率下行,但成交同步走弱

8月19-23日,税期及政府债净发行的双重压力过后,长端利率小幅下台阶。10年国债活跃券(240011)下行至2.15%(-3bp);30年国债活跃券(230023)下行至2.34%(-4bp)

本周主要影响事件及因素:
(1)税期央行短期逆回购大额放量陆续到期回笼;
(2)上证报发文,称央行调控多为警示风险,而非逆转债市;
(3)金监总局公布新一轮的保险降成本方案,2024年9月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并称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4)长债活跃券单日成交笔数降至低点;
(5)周三与周六,金融时报接连发文,引导市场厘清认知误区,称近期交易商协会监管行为并非遏制债市交易,只要机构是本着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行交易,金融管理部门不会直接干预。
(6)周五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年会发表讲话,明确美国很快会开启降息进程。


逆回购投放回笼压力下,资金面边际收敛。税期呵护性投放陆续到期,由于本周续作力度不大,周一至周四期间分别净回笼224、2366、1112、2184亿元,R001也相应由1.76%快速回升至1.87%。周五央行重新恢复净投放,规模为2415亿元,但R001依然再上2bp至1.89%,反映当前资金面仍然存在一定缺口。不算4010亿元的临时MLF续作额度,截至8月23日,逆回购投放余额为7968亿元。

8月政府债大额净发行过后,资金面或暂难回归自发平衡状态。结合银行融出能力来看,即便税期当周(8月12-16日)逆回购余额突破万亿元,且资金利率已然明显回落,但银行体系净供给规模最高仅为3.3万亿元左右,较8月初的4.6万亿元高峰仍有不小差距。分机构看,大行净融出无显著回升,中小行自身也有一定的资金需求,剩余的需求缺口基本依靠货基补足。在资金紧平衡状态下,一旦短期投放回笼幅度过大,平衡被打破,供给方融出意愿下滑,资金价格往往也会快速上行。

利率信用行情分化,利率曲线几乎平行下移,信用债则持续“阴跌”。存单方面,1年期一级存单加权发行利率回到1.95%附近,各期限二级收益率相应上行3-4bp。国债方面,曲线几乎平行下移3-4bp,其中3年附近表现更好,下行幅度达到9bp。与利率债不同,本周信用债收益率持续处于“阴跌”状态,累计来看,1年、3年、5年期隐含AA+城投债收益率均上行约6bp,而1年、3年、5年期AAA-二级资本债则分别上行5bp、4bp、3bp,信用利差开始由低位反弹。


下周(8月26-30日)债市关注点:
第一,8月MLF续作情况(8月26日)
第二,8月跨月流动性变化(8月26-30日)
第三,9月国债单期发行规模以及9月第一周地方债新增发行情况
第四,8月PMI数据(8月31日)


02

关注央行月末操作的三种可能性

现券交易活跃度急剧下滑,成为全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8月19日起,债市成交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降温迹象,10年国债、国开活跃券的单日成交笔数较8月初的500笔+、1500笔+明显下滑至387、840笔,市场也相应开始关注债券类资产变现能力的问题。在周内后续的四个交易日当中,利率债成交暂未出现回升迹象。周中债市流动性部分丧失的问题也被监管重视,官媒发文阐释监管意图,旨在引导重塑健康的交易环境。但从结果来看,仅10年国开单一品种出现了短暂的交易反弹,随后再度“随波逐流”。

目前10年国债、国开活跃券单日成交笔数基本稳定在200-400笔、600-800笔区间水平,与2023年一季度的“震荡熊”较为接近,当时10年国债在2.83%-2.92%区间反复波动,10年国开区间则为2.95%-3.10%,10年国债、国开债活跃券季度内的日均成交笔数分别为181、986笔。8月24日上午,监管针对现券交易降温的问题进行了二次喊话,周一利率债成交能否呈现修复态势,对后续的债市影响较大。


复盘近期信用调整行情,我们很难精确地找出直接影响变量,信用利差走扩或是不同因素汇聚后的结果。一是资金面的边际收敛,面对央行持续回笼短期投放的压力,机构情绪(尤其是理财)往往容易趋向保守,并通过降低杠杆或资产变现等方式进行预防;二是利率债流动性的快速收缩,使得市场开始担忧信用债流动性枯竭的风险,而“更难卖”的长久期信用债调整幅度则更大,市场普遍提高信用利差换取变现能力;三是潜在券种间的影响,由于过去一段时间转债市场遭遇了信用风险冲击,混合一二级债基作为转债持仓大户,其规模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且从他们的券种配置情况来看,约75%的仓位是金融债及信用债,低成交环境中的卖出压力可能也会提升信用、金融品类的收益率溢价。“清淡”成交环境下,信用债面临的压力或远高于利率债。

8月行情对应至组合表现上来看,利率类产品波动明显放大,而且信用类产品则整体表现不佳。以不同策略类型的公募债基表现为例,8月以来除了利率风格产品的收益中枢能够勉强为正以外,其余五类产品的收益中枢均在零轴之下,其中金融债持仓规模较重的产品,表现要更弱一些。

从产品收益视角来看,金融风格、利率+金融风格、信用+金融风格产品的收益中位数分别为-0.07%、-0.04%、-0.05%;若以25%分位数据作为极端组别的分割线,信用风格、金融风格、利率+金融风格、信用+金融风格各有四分之一的产品,8月以来收益在-0.08%、-0.12%、-0.10%、-0.12%之下。

从最大回撤视角来看,虽然8月第三周的利率债修复行情,不少利率债基净值回升,但利率风格、利率+金融风格债基的月内最大回撤曾达到0.33%、0.35%,其中更有四分之一的极端产品,最大回撤分别达到了0.49%、0.47%水平,将近0.50%的短期回撤,可能也已经触发了机构赎回的心理防线。其余类型产品方面,信用风格、金融风格、信用+金融风格、均衡风格债基的月内最大回撤中位数分别为0.15%、0.24%、0.22%、0.23%,75%最大回撤分位数则为0.25%、0.39%、0.33%、0.33%。


综合来看,当前债市可能存在三个“症结”:一是流动性的恢复进程存在反复,导致市场情绪较为脆弱;二是本轮债券持续了将近9个月,多数机构浮盈较重,一旦市场出现调整,止盈情绪容易驱动拥挤的同向卖出交易;三是当前信用利差处于极低点位,信用债性价比偏低,叠加个券流动性基本处于“枯竭”状态,容易催生高估值成交。如果最终信用债市场一直处于无流动性的“阴跌”状态,情绪面的变化或成为引发债市大幅波动的导火索。

月末的MLF续作以及8月首次跨月OMO投放可能成为近期债市的破局点,央行投放的呵护程度决定着债市情绪能否扭转。参考目前央行缓解资金压力的可用手段,我们可以关注以下三种可能性:

第一,通过降准及大额逆回购释放大额便宜资金。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此情形下,银行端的融出顾虑可能有效缓解,同时资金成本大概率顺利“下台阶”,缓解当前DR001倒挂7天OMO利率的极端现象。而借贷成本的下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现券,尤其是信用债的性价比压力,助力债市重新企稳。因此,降准落地也是进场的信号。

第二, MLF超量续作,逆回购资金动态补足剩余缺口。这样的作法或是当前债市的次优解,也是落地可能性最高的组合。在此情形下,稳定的中长期MLF供给能使资金回到“虽多但贵”的状态,机构情绪或部分修复,利率债的活跃度或有所上升,不过下行空间依然有限,信用债情绪或仍偏谨慎。

第三, MLF平量或者少量续作,逆回购为短期资金缺口的主要补充手段。在此情形下,资金面或难趋势性修复,过去一周的交易特征可能会延续,甚至放大。如果此种情况落地,对于负债端不算稳定的机构而言,或需提前做好资产变现的流动性储备。


03

回撤余波尚存,理财规模仍在缩减

(一)业绩表现:各类理财产品净值企稳回升

伴随债市收益率逐渐下行,各类理财代表产品净值也企稳回升。从最新理财子代表产品规模加权净值来看,中长债、短债类代表产品净值均回升至8月8日回撤前水平,近7日区间收益率为0.03%、0.01%(周环比分别为+0.04、+0.01pct)。而偏债混合类产品或一定程度受权益市场影响(上证指数周降幅为0.87%),仍较8月5日回撤0.02%,不过从趋势上来看,其净值水平较8月12日的区间低点有所回升。


(二)理财规模:环比降591亿元

由于各家机构披露的时间存在差异,当周的理财规模仅反映了部分机构的变动情况,数据或存在不完整性和滞后性,前一周的规模变动相对更准确,本周相对准确的数据,可能需要等到周三(8月28日)更新。

上周(8月12-16日)由于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理财规模较前一周小幅缩减66亿元至30.35万亿元。不过,后续央行通过大额逆回购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呵护态度明显,债市收益率也从高位修复,各类理财代表产品净值也先后企稳。规模数据已根据普益标准最新披露进行修正。

本周产品回撤对规模带来的扰动仍在持续,理财规模较前一周缩减591亿元至30.29万亿元;理财子机构规模也环比降337亿元至26.66万亿元,存续规模占全部理财比重为88.01%(周环比0.06pct)。


分投资方向看,仅固收+类产品规模维持正增,其中不可投股票固收+较前一周增167亿元至8.6万亿元,可投股票固收+环比增81亿元至8.7万亿元。其余产品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现管类产品环比降533亿元至7.8万亿元;固收类产品也较前一周降124亿元至4.1万亿元。然后是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规模在近两周基本维持稳定,为843亿元。

分运作模式看,长短端理财产品规模变动分化。长久期产品存续规模均在缩减,封闭型和定开型产品分别较前一周降342、139亿元,至5.5、5.3万亿元。短端产品则分化,日开型产品较前一周降368亿元至11.1万亿元,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则环比增217亿元至7.2万亿元。

(三)理财风险:破净率、业绩不达标率持续抬升

8月5日以来,理财产品破净率连续三周抬升,本周环比增0.1pct至1.9%(8月2日当周仅为1.2%)。不过相较于过往几次赎回潮,当前破净率水平仍处于低位(2022年3月、2022年11月、2023年9月破净率最高分别达18.3%、24.3%、5.5%)。

各机构破净率变动分化,本周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子破净率转降,分别较前一周降0.3、0.1pct,至2.4%、1.4%。而其余中小行理财子仍在增长,其中城农商行理财子破净率环比增0.4pct至2.2%,合资行理财子环比增0.2pct至1.5%。

全部理财产品业绩不达标率也在增高,较前一周增0.8pct至15.8%。拆分各机构来看,除城农商行理财子近两周均维持在10.2%的水平外,其余各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幅。具体而言,国有行、股份行以及合资行理财子分别较前一周增1.1、0.8、0.7pct,分别至20.7%、13.3%、31.7%。



伴随债市企稳,理财产品业绩表现也相应回暖,产品区间负收益率转降,滚动近一周产品区间负收益率回落至13.0%,环比降幅为10.6pct;拉长观察时间来看,近3月产品负收益率仍处于上升区间,不过增幅收窄,环比增0.2pct至5.9%(前一周增幅为0.5%)。



04

杠杆率:银行间、交易所双双下降

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先升后降,周二升至6.63万亿元的周内高点,不过伴随央行持续净回笼资金,资金也随之收敛,回购成交额逐日降至周五的5.93万亿元,低于上周五的6.41万亿元。整体上,本周受政府债净缴款下降影响,资金面压力有所降低,日均成交额为6.30万亿元,高于前一周的6.21万亿元。

隔夜占比方面,周内来看,周中成交量占比降至86%水平,在周五回升至88.35%;整体上,日均隔夜占比由前一周的87.08%小幅升至87.30%。


银行间杠杆率持续下降,由周一的107.62%逐日降至周五的107.19%,不过周度平均值为107.39%,略微高于前一周的107.38%。20日平滑后的中枢水平转降,由周一的107.70%降至107.65%(上周五为107.68%)。

交易所杠杆率呈“V型”走势, 周均值较前一周有所下降。截至8月23日,交易所杠杆率于周三触及120.48%的周内低点,其后持续回升至周五的120.60%,低于上周五的120.74%。整体上,周度平均值为120.53%,前一周为120.78%。20日平滑后杠杆率中枢水平略高于上周五水平,为120.57%(上周五为120.54%)。




05

基金久期:利率、信用债基久期中枢变动分化

本周中长债基利率和信用风格类久期变动分化,其中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在压缩,由前一周的3.32年降至3.17年;而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则由前一周的1.86年小幅拉伸至1.89年。

需要说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基金产品的收益序列特点,以此来捕捉不同期限仓位变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内频繁调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此外,我们也沿用《一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百态”》中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的划分名单(Wind口径下的短债基金包含了中短债基),采用类似的方法对短债、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

短债及中短债基金久期变动同样分化,截至8月23日,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1.08年压缩至1.06年;而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稳定在1.45年。


说明:我们在《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中,结合基金实际运作特点,改进了久期测算的方法论,并对各个季度内存续的中长债基(剔除了摊余型及定开型)进行了风格分类,根据基金季报中各券种持仓数据,将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多位地方债)视为利率型持仓,将企业债、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债及ABS视为信用持仓。参考23Q2结果,我们将利率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利率债基(共261只),将信用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信用债基(共424只),其余则归类为均衡债基(共213只)。


06

政府债发行:地方债发行速度加快

  • 地方债方面:
周度来看,8月19-23日,地方债总发行1957亿元,净发行437元,其中新增一般债203亿元、新增专项债1354亿元(其中:特殊专项债376亿元)、普通再融资债399亿元、特殊再融资债0亿元。

8月26-30日,地方债总发行3104亿元,净发行2201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525亿元、新增专项债2176亿元(其中:特殊专项债888亿元)、普通再融资债403亿元、特殊再融资债0亿元。

月度来看,8月1-30日,发行地方债10337亿元,净发行6534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1395亿元、新增专项债6324亿元(其中:特殊专项债2250亿元)、普通再融资债2617亿元、特殊再债融资债0亿元。

  • 国债方面
周度来看,8月19-23日,国债总发行2706亿元,净发行2406亿元。8月26-29日,国债总发行40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续发),净发行-301亿元。
月度来看,8月1-29日,发行国债16173亿元,净发行10222亿元。

  • 政金债方面:
周度来看,8月19-23日,政金债总发行1340亿元,净发行-260亿元。8月26-27日,政金债总发行120亿元,净发行80亿元。
月度来看,8月1-27日,发行政金债4570亿元,净发行660亿元。

  • 利率债发行进度:
截至2024年8月30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29119亿元,同比下降5321亿元,剩余额度17081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新增一般债分别剩余14986亿元、2095亿元(发行进度61.6%、70.9%)。

截至2024年8月29日,国债累计净发行30061亿元,同比上升14442亿元,剩余额度13339亿元(发行进度69.3%)。

截至2024年8月27日,政金债累计净发行8683亿元,同比下降4449亿元。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肖金川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4030004
联系人:谢瑞鸿
证券研究报告:《债市的十字路口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8月25日

请向下滑动参见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重要提示及法律声明: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郁言债市
长情陪伴,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