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苏州观察:解码“住有宜居”的昆山实践

文摘   2024-10-19 17:17   江苏  
来源:交汇点、新华日报
本文刊发于10月11日《新华日报》
  在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领域,“先行者”昆山又一次交出了高分答卷。
  以141万城市人口被定义为Ⅱ型大城市,列全国4个“县级大城市”之首;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打造‘红管先锋’引领基层治理”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农房建设管理经验获住建部推介;获评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2个、宜居示范居住区12个……
  从着眼一个个试点优化工作路径,弥合城市建设与百姓需求间的“缺口”,到统筹推进全域,为全国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一路走来,这些荣誉或许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蕴藏在日常生活里可亲可感的变化,早已在昆山百姓们的眼中愈发鲜活。

庙泾河生态廊道
一体化改造
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心

  10月初,当记者打开地图软件的全景模式,试图探访老城区的几处改造点位时,却意外邂逅了一场“时空之旅”。
  与地图上定格的老旧模样不同,仅2年多时间——县后街上,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采莲新村、里厍二村焕新粉墙黛瓦,家家户户实现“增梯梦”;穿过聪明弄,铺满数学公式的步道、文化墙与实验小学传出的琅琅书声相得益彰;柴王弄小区不再一眼望到头,北侧围墙打通后直通便民市场,路旁廊亭绿柳倒映水面,江南景韵尽显……
  “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提升之后,我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工作路径,推进效率不断提升。”昆山市住建局老小区改造办工作人员嵇新文是亭林片区一体化改造的全程见证者。2022年改造之初,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还曾挨家挨户谈防盗窗拆改,如今随着“联片改造、一体更新”模式的不断完善,居民认可度、配合度越来越高。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6个、70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61万户。
  改造标准提升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旧改+成片增梯”的落地推广。2022年,昆山对标先进地区,在柴王弄小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标准试点提升行动。在设计阶段,通过统筹考虑电梯基坑与道路、景观、停车位等设施,前置完成管线迁改、基础预埋等加梯基础建设,避免二次开挖,让原本3—5年的工作量集中在3—5个月内完成,平均每个电梯井施工可节省居民增梯成本近10万元。

结合增梯等一体化改造后的柴王弄小区

  不仅如此,“旧改+成片增梯”执行层面也实现了同步优化,引入全省首家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昆山宜居加装电梯服务工作室,通过驻点办公、一对一上门宣传等方式,提供“陪伴式”增梯服务。截至今年8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昆山已累计实施增设电梯85台,已交付74台,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成片增梯已成效初显,有效缓解适老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体推进公共配套完善同样是提升改造标准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昆山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十四项菜单”导则式更新改造,逐步提升改造标准至1100元/平方米,在改造中同步拆除防盗窗并更换外窗、调整空调机位、安装充电设施、优化停车位等,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打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
  “不但门头焕然一新,里面的墙、镜子也都跟着一起重新修整,客人们来了也高兴!”在采莲新村小区开了十多年理发店的葛海芳阿姨笑着介绍,前年,她的小店作为“十四项菜单”之一的“公共设施配套”改造升级后,来店里的老邻居、老街坊越来越多,彼此间最常聊起的话题就是家门口哪里又多了“新景色”。
  从“试点改造”到“示范推广”,一体化改造缘何广受居民认可?归根结底就在于通过模式的不断创新,让老百姓在改造过程中省钱又省心,在改造完成后住得更舒心。从最初聚焦雨污分流单体改造,到2012年出台文件加强老旧小区综合环境整治,再到2018年开始打造宜居示范点位,推进住区街区系统化联动塑造……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主体逐步统一,改造内容和建设标准逐步完善,城市一体更新的“昆山样板”正以民生幸福为导向,不断加速涌现。


系统化更新
让城市有韧性更宜居

  “看,草丛里有个马里奥!”“这边还有只小狮子!”……近日,寻找小青松公园里的“宝藏图案”,成了昆山张浦镇小朋友们热衷的新游戏。
  这些憨态可掬的卡通角色出自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者之手。9月初,张浦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结合“昆小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井’上添‘画’焕新颜”活动,增强群众对公共空间建设的参与感,让井盖“换装”后与公园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井盖上的寥寥几笔,画出了昆山城市更新工作的鲜活成色。不同于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增量式”更新,当前,昆山多元探索小规模、微介入的更新方式,因地制宜挖掘城市空间“存量”、提升城市空间价值。
  “‘昆小薇’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打造,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据昆山市住建局园林科科长程瑞霞介绍,2020年起,昆山全域推广“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通过系统化整理碎片空间、融入文化内涵、拓展街区空间复合利用,开展口袋公园、健身环道、魅力街角等九大类型“针灸式”改造。目前已建设“昆小薇”项目376个,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绿化、美化、活化。

“昆小薇”——昆韵致塘

  不只多点发力、因地制宜推动微更新,昆山还坚持系统化思维,从更高站位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推动全域焕新的公园城市建设。一方面,积极构建“七横四纵”生态格局,以生态廊道串联综合公园、滨水绿地、街旁绿地等,完善生态框架,积极打造全市域“水、路、绿”三网并行的生态网络体系;另一方面,统筹布局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打造“三级公园体系”,建成各类公园418个,其中口袋公园215个,“推窗见绿、开门进园、席地而坐”已成为昆山百姓触手可及的福利。
  在昆山,系统化更新优势还体现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作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昆山不仅“链”接生态资源,打造出由庙泾河中央水廊与森林公园共同组成的超4000亩“大海绵”;还采用“针灸式”设计理念,利用闲置地、边角地,推进渐进式、小规模海绵化改造,累计完成海绵项目超700个,让“大小海绵”联动共治、蓝绿交织水城共生,建设海绵理念与城市使用功能自然融合的“昆山样本”。
  今年,昆山5个项目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玉峰实验学校南校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结合校园空间布局特点,通过微地形控制,将屋面雨水和地表径流引入下凹式绿地,形成了晴天供学生活动、大雨时汇集雨水的多功能空间,通过“小海绵”的微更新,实现一体两面的空间“大效益”。

“海绵校园”——峰实验学校南校区

  “目前,‘大小海绵’已基本形成连片整体效应,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老百姓也切实享受到了雨天不积水、河道变清澈、景观更优美的居住环境。”昆山市住建局海绵办相关负责人席佳丽介绍,示范城市建设两年多来,已新改建绿地736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25个,超6万名居民受益,这座有韧性、“会呼吸”的城市正加速释放着更多生态惠民红利。


精细化治理
让美好向往不断照进现实


9月底,走进更楼新苑门口的蔚家生活超市,门窗上还能看到前阵子台风“贝碧嘉”留下的痕迹。店员告诉记者,台风过境当天,物业巡查时发现后窗被刮破,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带着阻水板赶到现场。“后来才知道,当时帮忙的4名工作人员里,有3名都是党员,我们小区红色物业的含金量又上升了!”


红管先锋示范小区——更楼新苑

  “台风期间,我们通过9大智慧前端系统时刻紧盯各点位情况,确保隐患及时处理,后续还将通过党组织、物业、居民三方圆桌会议,商讨修缮方案。”蔚洲物业项目管理科负责人朱茂强介绍,通过“红色物业”建设,小区已初步实现“智慧管理+精细治理”治理模式。
  面对突发情况迅速响应、有条不紊,更楼新苑是昆山“红色物业”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起,昆山连续三年将“打造‘红管先锋’引领基层治理”确定为昆山市委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昆山市住建局成立“红管先锋”工作小组,全力推动“红色物业”建设,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高效高质开展。

昆山市住建局携手红管先锋小区开展益宣传

  红色物业怎么建?强化组织保障是“地基”,组建昆山市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和党建专委会,指导物业企业通过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形式成立党组织63个,构建起“行业党委、社区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高效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
  完善体制机制是“骨架”,积极推进业委会(物管会)组建,明确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企业三方共治体系要求,建立健全业委会(物管会)规范化评价体系,打造“五心啄木鸟”物业服务监督平台,强化基层自治力量。
  “地基”夯实、“骨架”强健后,面向不同区域社会基层治理需求,定制化红色物业项目在昆山多点开花。“万科魅力花园位于花桥,居民沪昆通勤频繁,且国籍多元,治理难度较大。”枫浜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立春介绍,对此,物业不仅安置了智能化门禁,还成立“红色管家”队伍,为每500户居民配备一位物业管家,与社区网格工作有机对接,实现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同步推进。

万科魅力花园小党群服务点


  面向基层治理中的民生热点问题,昆山市住建局还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建模式,聚力强化顶层设计,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以“缓解停车难”为例。当前,昆山机动车保有量破100万辆,为保障市民停车需求,昆山市住建局依托“数字昆山”建设,推出智慧停车手机终端服务平台“牡丹停”,引导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小区、商业办公、机关单位等19万个停车泊位动态数据接入,做优全市停车“一张网”。

“牡丹停”P+R智慧停车系统

针对重点需求区域,联合资规等部门完善城市核心区停车系统改善规划设计导则,优化设施供给,推动公共泊位增量;同时,通过制定《昆山市住宅区停车改造指导手册》,统一改造流程,指导推动属地落实,2021年以来累计为住宅区提供近9000个停车泊位的供给增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昆山市住建局将持续擦亮“宜居昆山”品牌,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贡献智慧力量。

-  END -


宜居昆山
昆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信息发布、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