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之名
绘青春色彩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个暑期,广西师范大学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大独秀青年奔赴全国各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我们特别推出“独秀青年实践简报”专栏,报道他们的社会实践风采,号召广大青年与榜样同行,共同奋力书写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暑期,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桂林市资源县黄宝村开展了系列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发挥专业所学设计包装农产品,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黄宝村地处桂林市东北部,平均海拔高度约900米,依靠其高海拔、原生态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黄宝村先后投入近60万打造了高扎马果蔬基地,产出高品质果蔬,高山黄桃则属于特色产品之一。因身处山区缺乏营销专业团队,资金受限,产品包装一直是果农们烦恼的事。该实践团队了解后,主动在与黄宝村高扎马果蔬基地的负责人了解情况,开展特色农产品高山黄桃的包装设计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交流
团队成员利用网络、线下调研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了解当地农副产品的形式、特色、价格、现包装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地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对素材资料进行提取和整理。结合多方面角度如插画色彩印刷、包装利润、包装保鲜效果,以及方案落地的可行度进行调研和询问。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大致画风、色调、明确表达出包装主题内容,进行插画初稿设计。方案完成期间团队在全方位建议下不断去优化和调整,最终确定终稿。
团队成员设计方案
高山黄桃产品包装设计成品图
高山黄桃成品包装设计刀版图
高山黄桃包装设计IP、文创衍生品
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以奉献之姿践行担当和使命,将青春触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见证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扬帆起航,设计筑梦”我们一直在路上。
团队成员合照
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8月中旬,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彩绘乡韵实践团队一行15人在学院丁珂老师和李权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黄宝村小学开展“绘梦乡村,韵动未来”为主题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中午炎炎烈日,却挡不住团队成员的热情,团队成员与村委工作人员了解要求后,迅速投入到墙画创作。调色者细心严谨,执笔者专注致志,三幅墙体彩绘作品分别以乡村生活的点滴、秀美的自然风光为灵感,运用灵动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为黄宝村校园的围墙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团队在实地探讨墙绘计划
团队正在进行墙绘
经过队员辛勤努力,原本单调乏味的围墙焕然一新,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幅幅精美的墙画,不仅为乡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更传递出对乡村的深沉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小学带来了艺术的气息,也让成员们在实践中锻炼了意志,提升了综合素质。
团队合照
“绘梦乡村,韵动未来”,彩绘乡韵实践团队将继续以美为媒,探索更多元化的乡村振兴路径,让艺术的种子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绚丽多彩。
7月初,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与旅同行”团队在付延慧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富川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交流等形式,旨在提升师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团队前往岔山村、下湾村、潇贺古道等村落和遗址进行考察,这些村庄展示了富川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成果。团队成员了解当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成果,考查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和文化振兴项目,学习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技巧。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师生还走入企业,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富川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师生们参观、考察了当地特色产业公司——广西锦沐仁和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对当地生态保护和特色中草药文化有了深刻认识。在对富川游客集散中心的考察中,团队成员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使同学们对富川的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业务以及旅游发展定位等情况有了进一步思考。通过实践调研,师生们对富川在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体验与传承。团队成员们亲历了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深刻感受到文旅发展的重要性。实践团师生表示,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桂林地区的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中去,为推动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团队向导在为师生们讲解潇贺古道文化
团队成员参观中草药种植基地
师生团队在与富川旅游集散中心负责人交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4年7上旬,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古村落、村寨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实践团椟市第三小分队在指导老师付延慧的带领下前往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秀水村、福溪村、深坡村、下湾村、虎头村等多个古村落村寨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潇贺古道“第一村”岔山村是调研的第一站。古村落调查实践团通过联系当地驻村书记,双方面对面交流学习“古村+美食+互联网”乡村旅游开发运作的新模式,同学们了解了岔山村从村寨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元到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的发展经验,认识到岔山村现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助力经济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努力。团队成员行走于岔山村寨石板路上,感受古道上的民风民俗,体验当地特色美食,在参观过程中感受传统村落的文化风光和向前向好发展。
为了解状元文化,体验淳朴民风民俗,实践团来到了秀水村,又称“状元村”。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状元庙古建筑,成员们了解到状元庙曾出过多位状元,每逢大考或者节日村民们会前来供奉和寄托祝福。实践团观察到秀水村的特色建筑为白墙青瓦,保存得较为完善和良好,这为实践团队后期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提供重要的现实参考。实践团不断深入调查,从福溪村了解瑶族锦绣、瑶族蝴蝶歌和芦笙长鼓舞等民俗特色,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盘王文化,在深坡村体会家风家训精神,病前往下湾村探索非遗瑶医等。
通过对不同村落人口、产业、节日、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调研考察,团队成员深入探究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更在考察过程中积累了专业实践经验,也看到了传统村落治理和发展的新面貌。随着实践团队对传统村落的深入考察研究,同学们也深刻意识到,要利用好专业优势和知识技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贡献,用知识和汗水助力乡村发展,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桥梁。
当地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潇贺古道历史
团队成员在深坡街了解家训文化
富川西岭药谷康养中心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瑶医瑶药文化
实践团队合照
为深入探究桂北地区耕地非粮化治理的现实问题,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粮辰吉食”实践团队前往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调研,共同研讨推进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调研准备阶段,团队成员采用网上调查形式,通过文献查阅了解葛坡镇耕地资源基本情况以及“非粮化”治理工作,完善调研思路。团队经过讨论,最终确定调研的分工和具体任务。同时,团队还明确了调研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及预期成果,为后续的实地调研工作做好了充分的规划与准备。
调研团队一行抵达葛坡镇。团队成员与当地的村民交谈,了解今年的粮食种植和收成情况。随后,团队成员到达葛坡镇人民政府,并与副镇长进行了访谈。副镇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农业发展现状、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情况、“非粮化”整治工作存在的困难等方面向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据副镇长介绍,近年来,葛坡镇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等措施,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对于“非粮化”治理工作,葛坡镇通过“巡田端”APP监控耕地使用情况,持续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实施差异化管理以保护耕地资源。同时,葛坡镇政府积极利用国家种粮扶持政策及补贴政策,要求各村、各部门积极下村入户,做好政策解释和动员种植工作,调动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在谈及葛坡镇未来发展规划时,副镇长提出希望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乡镇级耕地管控,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农业政策,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强调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与副镇长的访谈结束后,团队成员继续在葛坡镇走访,并与村民就非粮化这一问题进行访谈,了解到了更多农民对有关粮食种植和粮食安全的看法以及态度。
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紧抓重点和关键点,继续深入调研、深入思考,为推进耕地“非粮化”治理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团队成员了解葛坡镇田长制基本情况
团队成员与葛坡镇副镇长进行访谈
团队成员合影
为进一步了解“两制一化”执行策略在广西柳州地区基层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成效,暑假期间,广西师范大学“村治创新”实践团前往柳州市鱼峰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在基层治理中的运行机制、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总结其实际效益与实际问题。
在鱼峰区白沙镇白沙社区,实践团队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积分超市,了解到当前白沙社区作为自治区级积分制示范单位,已取得较好的实施成效。随后,团队成员前往王眉村、大电村了解政策具体执行情况。通过与当地村支书的访谈,了解到当前鱼峰区各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五项清单”,通过制定明确的清单行为准则,有效防范基层小微权力腐败,进一步减轻执行“两制一化”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基层干部负担过重的问题。此外,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起了“鱼峰乡村钉”积分制应用平台。由于受到当前乡村发展资源禀赋的限制,乡村数字化的全面贯彻执行依然面临较大挑战,乡村数字化人才稀缺、数字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使得“两制一化”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层层受限。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前往广西其他市县,持续了解“两制一化”执行策略开展情况,为基层治理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团队成员与路边村民了解积分制应用情况
团队成员与王眉村村委主任进行访谈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亲爱的师大er们
青春不打烊
实践在路上
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浪潮吧!
来源 |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 李南萍
校对 | 张艺馨 黄奕菁
审核 | 韦斯门 赵剑光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精彩)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