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学专业解读:劳动与社会保障

教育   2025-01-26 06:01   浙江  

长按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

快速了解2025高考最新内容

▼▼▼


以下为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
NO.1
专业解析

专业代码:120403

学科门类:管理学

修学年限:4年

学历层次:本科(普通教育)

学位头衔:管理学学士学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例如: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的办理,辞退、工伤赔偿等劳动纠纷的仲裁,对孤寡病残等困难户的救助,对于退伍军人、烈士家属的抚恤等。

学生应掌握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企业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和政策,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用流程,熟悉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运作。争取达到英语六级水平,熟练利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相关网络工具从事实际业务和研究工作。

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业务知识面宽,能够在政府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胜任劳动社会保障管理、员工福利规划及相关基金管理与运用等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金融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学、风险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劳动与社会保障实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题调查、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社会保险实验

选考学科建议:不限


 NO.2   学习需具备条件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了解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及其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② 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③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拥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④ 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办公室管理能力。

⑤ 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部门从事实务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NO.3   专业与就业


据数据显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000-7000人,男女比例为:男生占28%,女生占72%,最近三年全国就业率保持上涨态势,由67%增长至91%,整体上,就业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NO.4   报考指南

155所本科院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大连科技学院、上海杉达学院、河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共有155所,其中既包括知名的综合类高校,还包括一些名气虽不那么大,但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院校。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校分布:


在区域分布上,目前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等多个省市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专业,其中,江苏省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数量位居首位

在专业设置上,劳动与社会保障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复合知识结构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近三年在浙平行录取数据


更多高中学习内容和高考信息,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公众号!(如下图)


长按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

快速了解2025高考最新内容

▼▼▼


点个在看,收藏起来,并转发给需要的家长看看,他们会感激你的~

浙江高考早知道
为浙江省90万考生家长服务!专注于高考政策分析、高考志愿填报、学习成绩提升、高校专业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