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名校高校解读:上海大学

教育   2025-01-28 06:02   浙江  

长按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

快速了解2025高考最新内容

▼▼▼

2025高考志愿填报神器来了!浙江高考大数据系统更新上线!

早知道“五查系统”使用说明

如何购买高考志愿模拟填报会员和五查会员?!


以下为正文:

高校简介
上海大学

创办时间:1922年

办学层次:全日制公办本科

学校类型:合类

院校代码:10280

校区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校园风光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官网


学校概况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校时期,青云发轫。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悉心关怀,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时、张太雷、恽代英、邵力子、陈望道、田汉等贤达汇聚上大。学校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彼时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盛誉。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践行“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成就瞩目,英才济济。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王步文、刘华、何秉彝、杨之华、张琴秋、钟复光、丁玲、戴望舒、谭其骧、王一知等都从这里走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为国捐躯的烈士,有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有一流的学者、作家、剧作家、诗人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奠基时期,育才造士。新中国建立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工业大学先后成立。三校艰苦创业,周仁、严东生、谢希德、李华、张敬人等勇挑重担,为把上海建成“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服务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和工业技术人才。


再造时期,弦歌不辍。198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市美术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要求继承早期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孟宪勤、王生洪先后任书记、校长。早期上海大学校友杨尚昆、周建人、俞平伯、阳翰笙、匡亚明、施蛰存等纷纷题词来电,祝贺母校“复校”“重光”。


复兴时期,跨越发展。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担任校长,吴程里任书记。钱伟长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学校植根上海,发挥综合优势,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迈入研究型大学行列。


赶超时期,争创一流。学校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追卓越、创一流,努力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300,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现设有31个学院。设有101个本科专业,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中国社科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研究院、1个国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外交部与上海大学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1个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大学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外专局与上海大学共建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等90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


学校现有研究生20472人,全日制本科生19657人(预科生65人),成人教育学生17942人。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建立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高校之一。钱伟长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2个,国家一流课程19门。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8项。


上海大学在2009年、2016年先后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又入选全国100篇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并获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基地。我校近年来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稳定,2024年毕业生共计10115名(含定向就业研究生598名),其中本科毕业生境内外深造比例达51.17%。学校始终重视就业价值引导,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39人,其中正高级786人、副高级1153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13人,海外院士13人;国家级中青年领军人才10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6人,艺术类人才10人,省部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24人,省部级青年人才290人。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1994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0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26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0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211项(其中一等奖49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21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51项。


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263所大学及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国际学生3144人,来自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际学历生2320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拥有4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和1所境外办学机构。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嘉定区人民政府、静安区人民政府、黄浦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嘉兴市人民政府、嘉善县人民政府,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泰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


上海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读者座位数5897个;馆藏图书近447.9万册,纸质期刊12428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78个,含中外电子刊近8.1万种,电子书908.9万余种。


学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贯通校区间“环状”互联光缆,开放自强5000算力服务共享平台,推动AI For Education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开展核心业务大系统建设、数据治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并持续完善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构建上海大学千学百科AI大平台,推进教育学科垂直大模型试验应用。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9年4月,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2020年11月,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上海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复查合格,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4月,荣获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2018年11月,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0月,溯园(上海大学博物馆)获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5月,钱伟长图书馆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3年3月,钱伟长图书馆获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5月,上海大学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此外,学校于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201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22年6月,学校荣获“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位于前列。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是学校全面开启“新百年、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10月,部分数据及时更新)




上海大学2024招生参考

(下拉查看)

2024上海大学章程重点摘取 

规则

 

一、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秋季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规则

(一)省级招办按上海大学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将报考上海大学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含加分)排序进行投档。具体的投档比例由学校根据各省市实际生源情况确定,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20%。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05%。

(二)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择优录取。

1.投档至上海大学的考生,学校按投档成绩分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考生志愿依次录取。各志愿之间无级差。如投档成绩相同:文科(或选考科目要求为“不限”、“政治”或首选科目为“历史”的专业(组))依次比较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理科(或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物理和化学”或首选科目为“物理”的专业(组))依次比较数学成绩、外语成绩、语文成绩。

2.高考外语单科成绩要求:英语、法语专业要求不低于115分(满分150分),日语专业要求不低于110分(满分150分)。

3.外语统一口试成绩要求按考生所在省市的规定执行。

4.上海大学在内蒙古自治区本科第一批次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的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录取规则。

5.对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档至上海大学的考生,愿意服从所有专业调剂、体检不受限制且高考外语单科成绩达要求者,不会退档。

6.对于投档到上海大学但未进入专业志愿的考生,若不服从所有专业调剂,学校将予以退档;若体检受限、高考外语单科成绩不达要求或不愿意调剂到高收费专业等不满足专业录取要求的,可能会被学校退档;其他考生,学校将在未录满的专业中进行调剂。

二、特殊类型招生规则:

1.艺术类招生项目按照《上海大学各学院2024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执行。

2.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项目按照《上海大学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暨“启航计划”招生简章》执行。

3.保送生招生项目按照《上海大学2024年保送录取运动员招生简章》执行。

4.综合评价录取招生项目按照《上海大学2024年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简章》执行。

注:上述简章如有调整,以上海大学发布的调整版简章为准。

三、上海大学认可教育部以及各省级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全国性加分政策。学校进行专业录取时,原则上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中最高分一项,且最高不超过20分。按教育部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计划的艺术类等招生项目。

四、生源不足时,省级招办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不超过招生计划剩余数的120%进行投档;若生源仍不足,上海大学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

由浙江高考早知道整理


上海大学近三年在浙江平行录取数据


更多高中学习内容和高考信息,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公众号!(如下图)

长按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

快速了解2025高考最新内容

▼▼▼


点个在看,收藏起来,并转发给需要的家长看看,他们会感激你的~

浙江高考早知道
为浙江省90万考生家长服务!专注于高考政策分析、高考志愿填报、学习成绩提升、高校专业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