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年热词,“新质生产力”一定榜上有名。向“新”出发,方能“质”远。
被赋予打造“两湖”创新先行区、融合发展桥头堡历史使命的常州市钟楼高新区,自成立起就始终将科技创新融入血脉,立足优势产业基础,全力打造“1+3”新型产业体系,抢先布局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照明为支撑的产业版图。从前的未雨绸缪,恰成当下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3年间,钟楼高新区“四上”单位数量翻番,总数超320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近60%;高企数量、“一室两站三中心”总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翻番;“龙城英才计划”创业型领军人才数、科小企业数翻两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上市企业5家……一系列数据勾勒上升曲线,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让钟楼高新区在这场面向未来的生产力变革中抢先开局、优势初显。
以顶尖的科创载体推动技术变革。近年来,钟楼高新区以“长三角智力”嫁接“钟楼制造”。“走出去”,与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建设科创中心,与复旦大学联合建设飞地双创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剑桥大学毅特学院合作设立中英双总部,共建科研创新中心和科技企业创新孵化加速器。“引进来”,积极对接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复旦等优势科创资源,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实际,嫁接技术创新成果,通过产学研技术对接赋能本地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政府当好“牵头人”,组织企业赴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交流活动,院士、专家成为“智囊团”成员。牵线盛德鑫泰、清流环保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加速集聚来自国内外的高能级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奔跑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做好科技与产业的“接棒人”,“揭榜挂帅”为科研与产业架设“高速路”,近20项企业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钟楼高新区在科创平台建设方面的努力同样引人关注。近年来,高新区正在以每年10万平方米的速度持续新建科创载体空间,未来将致力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高标准打造博济智研谷和雅创科创谷,吸引入驻企业161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盘活提质雅创存量载体近1万平方米,打造集商务办公、中试研发、路演对接、科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有光智谷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常州钟楼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承载空间。
高能级创新平台只是汇聚创新资源的冰山一角,眼下,钟楼高新区打造高效能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推动创新要素引进落地、集成赋能。当具体的人才、项目落地,随之而来的还有资金、技术、成果、团队等创新要素、产业资源,恰好都是酝酿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新的生产要素。
在这里,创新平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绿色工厂应有尽有,院所、企业、园区都带着“创新”烙印。在这里,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汇聚成“新质生产力”的硬核支撑力。
眼下,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如火如荼,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西有金坛能源电子产业集群。钟楼高新区正好处于三大产业集群的几何中心,顺势为常州新能源产业做好配套。
钟楼高新区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难题,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恩都法实现汽车用热管理系统国产替代,电子水泵出货量位居行业前三;福士集团德国汽车管路连接技术成就“隐形冠军”,成为国际市场细分领域的全球第一品牌;裕兴股份太阳能背板基膜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在钟楼高新区,企业是创新的“第一责任人”,一个个“小巨人”练就“独门绝技”,创新“浓度”全面提升。
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造就了钟楼高新区源源不绝的“人才蓄水池”;7所职教院校、超5万名师生人才资源,常州交通比亚迪产业学院,全国唯一职教特色小镇,钟楼高新区完成产业迭代人才储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生态圈形成闭环。
产业的升级迭代,是生产力跃迁的最佳注脚。
具备科技创新突破与生产要素跃升的“两翼”后,新质生产力指向了产业升级的目标——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让地区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以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白勇为引领的创新团队,选择将高端柔性复合管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钟楼高新区,大力发展陆地和海洋柔性管、海洋人工智能和氢能源储运三大板块,拟建立院士工作站及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集新能源、新材料、碳材料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展示、生产、孵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如今看来,钟楼高新区全力打造的以新能源产业集群为主导,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照明为支撑的主导产业,恰好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领域。筹谋多年,这三大主导产业的实力在区域乃至全国的产业版图中已显山露水,并占据重要一极。
钟楼高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智改数转,争创常州市智能制造示范区。一批智能车间(工厂)拔地而起、一群星级上云企业陆续涌现。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新变化,正倒逼、反哺产业更新升级。落实“双碳”发展战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智能微电网场景建设,获得三星级零碳园区认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钟楼高新区的优势所在,更是“高新人”的共同使命。钟楼高新区持续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促进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重点围绕拓空间、强产业、增动能等领域发力,打造5000亩高新产业园区,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不断壮大科技企业矩阵、筑牢科创平台载体支撑、厚植创新创业生态,实现园区规模、能级、质量同步提升,向省级高新区创建目标阔步迈进。
以打造更多标志性创新项目、标志性创新成果、标志性创新团队为目标,钟楼高新区正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启“高、新、数、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