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微专题382 盐结皮(土壤盐碱化)+微专题151 南极天文观测站

文摘   2024-12-26 06:36   山东  

欢迎点赞和关注微信公众号:满分地理(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热点72  南极天文观测站

南极天文台位于我国第三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也是第一座内陆考察站昆仑站附近,具体方位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海拔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 A)西南约7.3公里,最终耗资可能超过10亿元。已完整第一期计划即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联合研制的自动天文观测望远镜“中国之星(CSTAR)”,南极高原国际天文观测站(PLATO)、30米高塔的一个自动气象站等。第二期将安装3台680毫米南极巡天望远镜,第三期将安装2.5米的光学望远镜和5米太赫兹望远镜。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支持15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推动16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实施“蓝色海湾”整治等系列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严格围填海管控,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海用岛保障。一项项重磅举措密集落地,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变。

建设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派出商朝辉、胡中文两位科研人员参加南极科考。他们此行有四大科学任务,一是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制的傅立叶分光光谱仪(FTS)装上冰穹A,进行水汽柱密度和亚毫米波段透明度测试,进一步获得冰穹A的观测数据。二是修复冰穹A天文观测设备支撑平台“高原观测台”,补充航空煤油、更换发动机、太阳能板等。三是为“中国星”小望远镜阵进行调焦,保证其观测的准确性。四是为在冰穹A上安装较大口径的望远镜进行地基工作。其中,将傅立叶分光光谱仪(FTS)装上冰穹A和为大口径望远镜做地基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将更大的望远镜送上冰穹A,直至进行天文台的建设,进行全球最前沿的天体物理学研究。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2007年10月11日,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朱镇熹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旭跟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这是我国天文学家第一次去南极。他们在冰穹A建立了天文自动观测站,观测站主要由4个145毫米口径反射式大视场望远镜、2个专业望远镜、2台监测大气活动情况的设备、1台声雷达、4台可以自动切换的发电机和1台中心控制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设立天文自动观测站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进行天文寻址,测定天文选址参数,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二是积累在南极运行天文设备的经验。自动观测站的两个任务都执行得很顺利,实现了一年观测270多天,已经获得了很多气象数据(包括风速、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和天文观测数据(透明度、光学视宁度、水汽柱密度)。这些数据再次证明冰穹A是地球上天文观测条件最好的地方。两年时间里,该站观测到了数十颗变星(光度发生变化的星星),有关科研人员据此制订了变星星表。我国科研人员也掌握了应对天文设备在南极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低温、低气压、电力供应困难等情况下的运行经验。

紫金山天文台正与东南大学合作研制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该平台各方面性能要超过正在使用的“高原观测站”。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正在研制口径50公分以上的施密特望远镜。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明后年我国天文学家就将把3台“施密特望远镜”架设到冰穹A上,届时望远镜阵将用于暗物质、暗能量、变星、双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等方面的观测。

中国在南极天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认可。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天文学家纷纷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联系,要求进行合作。

南极天文台的气象特点    

第一,观测时间长。每年有135天,即4个半月连续全黑夜,而且晴天时间高达90%以上,很容易实现四个半月的连续观测而且达到相应的科学目标,即探测系外行星和测星震等。

第二,观测的大气环境可以与太空媲美。南极冰穹A大气稀薄、冷、干燥、尘埃少,可以媲美太空环境,不只对毫米波望远镜,对红外及光学波段望远镜都是地球上最佳的地面观测站址。

第三,风速小,大气湍动少,视宁度极好,中国南极科考队2005年1月设在冰穹A的自动气象站测得的数据表明:冰穹A平均风速低于2米/秒,超过4米/秒的风的情况极少,适合放置大型望远镜阵进行光干涉成像观测等。

第四,干扰少。南极是地面上人工光源干扰最少的地方。

第五,南极是天空视角最大的地点,比地面其他地方都适合天文观测,可以极大地提高观测效率。

         

 

【对点训练】

一、单选题

冷湖光学天文观测基地(39°N,93°E)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青海冷湖镇,平均海拔约4000米。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空气洁净度和海拔高度等影响天文观测的因素具有独特优势,冷湖具备世界级优良天文台址的发展前景。到2022年2月底,共有9个天文望远镜项目在此“扎堆落户”(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视宁度是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视宁度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空气稀薄晴天多地表植被好昼夜温差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最大限度发挥好冷湖台址的科学效益,加强对台址资源的保护,台址周边应避免(     

游览观光灯光干扰施工粉尘扬沙地表震动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五一小长假,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观测到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仰角)约为(     

A.39°                                      B.51°                                      C.61°                                      D.83°

【答案】1.A   2.D   3.A

【解析】1.冷湖平均海拔约4000米,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透明度更高,正确。冷湖处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青海冷湖镇,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大气视宁度度高,正确。地表植被好坏对视宁度影响较小,错误。昼夜温差大小与视宁度无关,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2.冷湖台址的科学效益指的是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因此要尽量避免对台址周围的视宁度的人为影响,游览观光有利于增加大家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具有科普教育意义,不应该避免,错误。灯光干扰会影响观测的效果,应该避免,正确。施工粉尘扬沙会降低视宁度,也应该避,正确。地表震动破坏会影响台址的稳定性,对基地的精确性造成影响,正确。因此②③④,故选D。

3.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向,是地球北极所指的方向。纬度为0°(赤道),则北极星在北方地平线上,仰角为0度;纬度为90度(北极点),则北极星在头顶,仰角为90度。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纬度是39°,观测到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应该39°,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我国将在青海省冷湖附近建设一座中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基地,观测条件可以媲美国际公认的三个最佳光学天文观测基地(位于智利北部山区、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和南极内陆冰穹)。同时,我国已获准在智利北部的文特峰建立光学天文观测站。下图为冷湖和文特峰观测站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材料中所有天文观测基地选址的共同区位因素有(     

气温降水光污染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与文特峰观测站相比,冷湖天文观测站的突出优势是(     

A.空气稀薄                                      B.人口稀少                                      C.土地廉价                                      D.夜长更长

6.我国建设文特峰观测站的主要原因包括(     

实现全天候连续观测获得更优的观测条件为开展射电天文观测利于观测南半球天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4.B   5.A   6.C

【解析】4.光学天文观测基地的必要条件,要求大气透明度好,降水和光污染直接影响大气透明度,②③正确,B正确;气温、基础设施与光学天文观测基地选址关系不大,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5.冷湖天文观测站的海拔高于文特峰观测站,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透明度越好,越有利于天文观测,A正确。人口稀少、土地廉价是两地均有的特征,不是比较优势,B、C错误。D选项因缺乏时间(夏半年或冬半年)的限制,难以确定冷湖观测站夜长更长,且黑夜长并不能说明一定是晴夜长,观测条件更优,D错误。故选A。

6.冷湖(94°E)与文特峰(72°W)时差近12小时,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连续观测,正确;冷湖可以媲美文特峰的观测条件,错误;文特峰观测站是光学天文观测而不是射电观测,错误;文特峰观测站位于南半球,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我国天文观测的是北天区,观测区域上互补,正确。故选C。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完成下面小题。

7.南极大陆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是(     

近地面气温低地势高,地形崎岖海洋摩擦力小冰盖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主要原因是(     

A.下降风强烈,不断推动海冰                                      B.暖流影响,水温高

C.海域较开阔,海水流动性好                                      D.距离陆地近,海水不易结冰

【答案】7.D   8.A

【解析】7.南极大陆由于纬度高,近地面气温低,正确;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正确;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错误;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错误。故选:D。

8.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A正确;(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特拉诺瓦湾冬季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特拉诺瓦湾海域较封闭,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因此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BCD错误。故选:A。    

新鲜蔬菜的供应一直是困扰我国南极科考的难题。雪龙号科考船每年只能补给一次,成本高昂,且无法长时间储存,中山站通过建设温室蔬菜实验室(如下图)解决了这一难题。温室蔬菜实验室主要通过灯光照射和无土栽培方式培养蔬菜,由自控系统自动控制灌溉泵、温度湿度、培植灯以及营养液等。为了抵御南极严寒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必须燃烧汽油为“植物温室”进行加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中山站温室蔬菜实验室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科技                                      D.市场

10.中山站温室蔬菜实验室种植蔬菜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寒潮冻害                                      B.大气污染                                      C.病虫害多                                      D.光照不足

11.未来中山站温室蔬菜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可能是(     

A.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营销手段不断增多

B.因为蔬菜的生产成本过高,该实验室被迫停止生产

C.随着中山站规模的扩大,温室蔬菜实验室将快速扩大

D.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种类和产量将会增加

【答案】9.C   10.B  11.D

【解析】9.由材料可知,温室蔬菜实验室主要通过灯光照射和无土栽培方式培养蔬菜,由自控系统自动控制灌溉泵、温度湿度、培植灯以及营养液等。故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科技,C正确。南极大陆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气候是制约南极大陆温室蔬菜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中山站温室蔬菜实验室布局的主导因素,A错误。南极大陆冰雪覆盖,经加热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水源不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B错误。中山站温室蔬菜实验室生产的蔬菜只供给科考人员,市场不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C。    

10.由材料可知,为了抵御南极严寒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必须燃烧汽油为“植物温室”进行加热。汽油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B正确。采用燃烧汽油为“植物温室”进行加热的方式可以抵御寒潮冻害,A错误。南极气温低,病虫害少,C错误。温室蔬菜实验室主要通过灯光照射来满足蔬菜的光照需求,不存在光照不足的问题,D错误。故选B。

11.中山站温室蔬菜实验室生产的蔬菜是供科考人员食用,不是商品,A错误。南极科考人员饮食中需要食用蔬菜,实验室不会停止生产,B错误。由于受气候等条件的制约,温室蔬菜实验室规模扩大的速度不会很快,C错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渐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温室蔬菜实验室种植蔬菜的种类和产量可能会增加,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介于南纬18°~28°之间,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沙漠一直向西延伸到海边,在沙漠海岸区,时常会大雾弥漫。

材料二2013年3月13日,ALMA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的查赫南托尔高地(海拔5050米)文特峰建成并投入使用。

材料三1879—1883年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在阿塔卡马沙漠爆发了鸟粪战争。

材料四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多浓雾的主要原因。

(2)简述查赫南托尔高地天文观测的优势条件。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距海近,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流经过秘鲁寒流海面上时,其中的水汽就会冷却凝结形成海雾;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稳定,对流作用弱,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浓雾难以扩散。

(2)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附近地区人口稀少,大气污染少;气候干早,晴天多,无云层阻挡;纬度低,观测天空范围广。

(3)受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使得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鱼类众多,为鸟类提供大量食物,吸引鸟类在附近聚集。

【解析】(1)雾的形成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是有降温过程,三是有凝结核,四是大气稳定。本区域因临近海洋,纬度低,温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为形成雾提供了水分条件;因有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遇冷易凝结,从而形成雾;沙漠植被缺少,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空气中多尘土,凝结核充足;因该地空气下层冷,上层热,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稳定;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浓雾不易扩散。    

(2)据材料可知,本区域气候干旱,晴天多,云层薄,有利于观测;沙漠地区,荒无人烟,光的干扰少,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极少,透明度高;从材料可知,查赫南托尔高地(海拔5050米)文特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3)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海表层海水向西流,导致深层海水上泛而形成补偿流,带来营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鱼类众多,为鸟类提供大量食物,吸引鸟类在附近聚集,从而产生大量鸟粪丰富。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东南侧,属于半封闭型内湾,面积约3k㎡,最大水深约35m,海湾受南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麦克斯韦尔湾相连)海流的影响,涨潮时湾顶与阿德雷湾相连。2010年12月至次年3月,科考队对长城湾海域监测发现,垂直方向上海流特征及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海水透明度也呈现“波动”变化。下左图为长城湾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湾内12月~次年3月月平均余流分布图(注:余流为海面风及海水密度的变化等引起的海水运动)

(1)据图描述监测期长城湾表层海水流动的特征。

(2)说明监测期长城湾表层海水流动特征形成的原因。

(3)分析影响长城湾水体透明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4)监测发现湾内中层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分布较表、低层丰富稳定,试分析原因。

【答案】(1)特征:表层海流由湾内流向湾外(自西向东流);表层海流流速比中下层更快;表层海流流速2月最快。

(2)原因:表层海水夏季受西北风吹拂,形成风海流;上升补偿流对表层海流有加速作用;夏季湾区沿岸海冰融化,形成密度流;该海湾区沿岸2月温度最高。

(3)因素:云、雨、雪等天气因素;浮冰、陆地径流含沙量;浮游植物生长量;科考船只数量(人类干扰)。

(4)原因:中层受湾外上升流影响,营养盐较多;表层受风力影响较大,营养物质不稳定;底层阳光不足,光合作用弱、流速较慢。

【解析】(1)由右图可知,表层海流自西向东流,即由湾内流向湾外;表层受到海面风的影响,箭头最长,表明表层海流流速比中下层更快;从各月平均余流来看,表层海流流速2月箭头最长,表明流速最快。

(2)结合上题可知,表层流速最快,其中南半球的夏季(2月份)流速最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夏季风带南移,该地表层海水受西北风吹拂,形成风海流,表层流速较快;风从陆地吹向海湾,形成离岸风,导致上升补偿流对表层海流有加速作用;夏季陆地气温升高快,该海湾区沿岸2月温度最高,湾区沿岸海冰融化,海水表层产生密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3)水体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可从含沙量、生物、污染物、海水运动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62°S附近,受极锋影响大,云、雨、雪等天气多;该地夏季时浮冰融化,陆上冰川融化,地表径流大,携带有泥沙进入该水湾,导致海水含沙量大;上升流与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多;该地科考船只数量多,海域受人类干扰大,污染大。

(4)由图可知,中层海水以上升流为主,受湾外上升流影响,营养盐较多,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表层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海水运动强烈,营养物质不稳定,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底层水深较深,阳光难以照射,阳光不足,光合作用弱,同时该地海水流速较慢,不利于带来营养物质。    

满分地理
新中考,新高考,新情境下的地理教学,欢迎探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