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德专家研讨会——中国与欧盟充电桩能效相关标准发展现状,于线上召开。作为欧洲、德国和中国专家交流写作的平台,本次会议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CNIS)联合主办,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能效标准/法规的制定现状和方法学,增进中德双方对各自标准/规范的相互了解,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中国汽研作为中德能效领域代表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会上,各方专家分别围绕电动汽车领域充电设备设计,充电桩能效设定、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研制及能效测试方法等议题做专题演讲。中国汽研高级工程师熊萌博士做了充电桩能效国标测试方法的报告,分享了中国在交直流充电桩能效测试方法这块的成果内容,包括测试条件、测试预设置、测试内容,测试原理图等。
未来,中国汽研将加紧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交流沟通,共同推动充电桩能效国标的国际化工作,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拓展阅读:
近期,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一项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预备性生态设计研究。这项研究将由弗劳恩霍夫研究院(Fraunhofer ISI)和比利时佛莱芒技术研究所(VITO) 在 “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 ”框架内进行。该研究旨在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持续性要求的可行性。在中国,今年4月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能效标准领域的交流是中德能效工作组2024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两国都希望进一步提高充电设施能效,而目前双方相关法规或规范编制都处于启动和预研究阶段,此时举办一次中德之间关于规范编制和相关准备研究的交流,相互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学和规范制定的目标,对于双方后续的编制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