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环球时报援引《韩民族日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披露了尹锡悦的“拘留生活”:于19日正式被单独羁押于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房间,吃着简单的餐食,睡在地上,“这将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新现实”。
从上图可以看出,韩国总统大部分不得善终,这是为什么呢?
政治体制因素
• 任期制度限制
自1987年韩国通过新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次,任期为五年后,总统任期短暂且无法连任,使得总统在任期内面临巨大压力,急于在有限时间内巩固权力和实现政绩,容易采取急功近利的决策,甚至不惜借助家族和派系力量,为后续问题埋下隐患。
• 权力制衡失衡
韩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较大权力,但在实际运行中,国会与总统选举周期不同,常导致总统与国会分离,总统处于孤立状态,难以获得足够支持。同时,韩国政治中的权力斗争激烈,不同政治阵营之间势同水火,一旦总统所属政党失去政权,新执政党往往会对前任总统进行攻击和清算。
政治文化因素
• 强人政治遗留
建国初期,韩国强人政治盛行,总统权力极大,上台后往往大权独揽、任人唯亲,导致腐败滋生,社会矛盾激化。这种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下来,影响了韩国的政治生态。
• 政治清算传统
韩国政治文化中存在对政治清算的偏好,与朝鲜李朝的派系文化、扈从政治有关,政治清算和报复行为屡见不鲜。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缺乏妥协精神,一旦上台就可能对前任进行清算。
经济利益因素
• 政商勾结严重
韩国总统在竞选过程中需获得大企业大财团的支持,这导致政商不分、官商勾结现象严重,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几乎所有不得善终的韩国总统都与大企业大财阀有着密切关系,一旦东窗事发,就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 经济发展压力
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少数大型企业,如三星、现代等,社会贫富差距巨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矛盾的尖锐使得总统在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时面临巨大挑战,容易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进而影响政治生涯。
社会与国民因素
• 国民性格影响
韩国国民的民族性格异常坚韧、嫉恶如仇,对政治人物的道德要求极高,眼里揉不得沙子。一旦总统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倒戈批判。
• 社会舆论压力
韩国的媒体和社会舆论相对活跃,对总统的言行和政策进行广泛监督和批评。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总统的任何不当行为或决策失误都可能被迅速曝光并放大,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
外部环境因素
• 地缘政治复杂
韩国位于中美两大国之间,同时与朝鲜存在长期对立,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影响国内政治稳定和总统的支持率。
• 美国因素干预
韩国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国影响,作为美国的盟友,韩国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需与美国保持一定的协调和合作,但这也可能限制了韩国总统的施政自主性,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
结论
韩国总统“不得善终”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打破这一怪圈,可能需要政治生态的深层次改革,减少权力过度集中,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同时推动社会对政治的更高包容度。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