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艺术的发展往往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被誉为开创“北齐模式”的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初期。后历经隋、唐、宋、金、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续凿、修缮和金粧,前后跨越近1500年,形成现在的局面。响堂山石窟是北齐现存最大的石窟雕塑艺术库,无论是洞窟形制、造像样式、装饰花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
▲ 响堂山石窟区位
《响堂山石窟选址与布局特征调查研究》
▲ 北响堂石窟北区窟龛编号示意图
响堂山石窟管理处
▲ 北响堂石窟中区窟龛编号示意图
响堂山石窟管理处
石窟门的外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菩萨双足,立于莲台座之上,上身坦露,周身缠绕宝珠璎珞,颈带项圈,下饰花坠;下身双腿微曲,着裹体长裙,裙衣贴体,有曹衣出水之风格。
▲ 北响堂石窟南区窟龛编号示意图
响堂山石窟管理处
编号:第7窟
别名:双佛洞
时代:北齐
位置:南区台阶上平台洞窟二层,坐东面西
简介:小型窟,与下层刻经洞为上下结构的塔型窟。三壁设低坛,坛上雕像。正壁雕释迦、多宝并坐像,左右侧各一菩萨像。左右壁各雕一佛二菩萨三尊造像。窟深2.3米、宽2.3米、高1.3米。
内室三壁开三帷幕帐形龛,窟顶莲花藻井浮雕装饰,主尊造像为三世佛。前室前壁为拱门,窟外有仿木构屋檐形,顶部为覆钵塔样式。刻经洞的洞窟形制与大佛洞、释迦洞有明显的不同。刻经洞是典型的塔形窟的形制,整体与印度的覆钵塔极为的相似,内部不再是中心方柱,而是三龛三壁的形式。
▲ 北响堂隋唐区窟龛编号示意图
响堂山石窟管理处
响堂山石窟是由北齐皇室主持开凿的“石窟与帝陵”相结合的皇家石窟,此时中心柱窟仍是重要的洞窟形制。有在中心柱的正、左、右三面各开一个大龛,也有在正面开龛后面不开龛,并且将上半截与石窟的后壁连接起来,在中心柱后面形成一条低矮的隧道,这种窟形后世并未沿袭。佛造像中再也看不到北魏龙门秀骨清象的模式,代之以宽肩鼓胸、身躯粗壮、大衣轻薄贴体、衣纹极其稀少的雕刻风格,不注重比例与写实性,代表了北齐时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三个大龛都装饰成帷幕宝帐的形式,相对龙门石窟中的路洞更为华丽和精细。在学习借鉴中原汉族佛教、印度佛教艺术基础上,继承云冈、龙门早期等石窟的艺术形式,逐渐发展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之风,下启隋唐之气,在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是中国石窟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段,也是北齐王朝留存于世最主要、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正是从北响堂山石窟刻经开始,影响整个北朝后期及隋唐石窟,使石窟刻经成为传统。
参考文献:
[1] 赵立春.响堂山石窟的编号说明及内容简录[J].文物春秋,2000(05):62-68
[2] 刘东光.响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J].华夏考古,1994(02):97-108.
[3]李鹏. 响堂山石窟艺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2.
[4]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官方公众号
千年响堂 神山福地
千年响堂 神山福地
响堂山风景名胜区简介
响堂山,西接太行山脉,东望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区域中心,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面积40平方千米。
千年响堂,神山福地。景区拥有被考证为“中国三大皇家石窟之一”的北响堂石窟、被誉为“中华第一刻经”的刻经洞、史称“河朔第一古刹”的常乐寺等文物古迹,还有宜居宜游的响堂山民俗村。
如今,响堂山景区秉承“一体两翼”发展思路,以响堂山石窟文化为主体,以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两翼,深度融合佛教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户外运动等多种文旅元素,拥有响堂寺、金鼓广场、菩提广场、拈花坛、祈福台、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箫韶水秀、儿童游乐园、响堂山居酒店、柿柿如意湖、响堂山民俗村等景观设施,已升级打造为晋冀鲁豫四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邯郸高铁站出发(全程58公里):自驾经联纺东路-青兰高速-和村口下-邢峰公路-5号旅游路-响堂山景区,约1小时10分。
安阳(69公里):自驾经京港澳高速-315省道-新义公路-5号旅游路-响堂山景区,约1小时27分。
石家庄(208公里):自驾经阜赞高速-太行山高速-309国道路口下-314省道邢峰公路-5号旅游路-响堂山景区,约3小时37分。
长治(137公里):自驾经青兰高速--309国道路口下-314省道邢峰公路-5号旅游路-响堂山景区,约2小时21分。
发车时间:早上8:00,邯郸高铁站→邯郸大剧院→新世纪→亚森家具城→响堂山景区。
返程时间:下午14:00,响堂山景区→南响堂石窟15:30→亚森家具城→新世纪→邯郸大剧院→邯郸高铁站。预约热线:0310-50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