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北大高知老人:要独居、不抢救、提前安排身后事,她活成了人间理想!

体娱   2024-10-17 09:00   广西  

关注恋上古筝

「一旦病重或有意外的话,不要抢救,就正常治疗。


一切都要从简,骨灰盒买最简单的,人生就这么一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已经86岁的朱锦沁,在视频平台上,平淡地分享着“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许多人避之不及的衰老和死亡,在她面前都不算大事。

她豁达、淡然的态度也感染了无数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清醒奶奶”。

老去的生活可以是什么样子?这位白发老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1938年,朱锦沁出生于上海松江。那是上海的孤岛时期,整个城市都被日军践踏。

作为家中长女,她很早就背负起了家庭的重任,洗衣、做饭、照顾妹妹都是她的日常。

17岁那年,父亲被安排去支援大西北,她跟随家人定居青海,这里也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

后来她以青海省第一的成绩考进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大四时被抽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毕业后,朱锦沁毅然地返回青海,入职青海省鼠疫防治所,她说:“青海是我的家,我要回家。

朱锦沁的大半辈子都在跟鼠疫打交道,她担任过西北五省鼠疫科研项目负责人、青海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等,还曾参与制定了三个与鼠疫诊断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

有次处理鼠疫疫情时,正是冬天,她亲自带队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疫区。

“我们要去工作,要去为那些藏民服务,去救他们。”

因为缺少实验样本,她还曾去到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区,把死人的尸体挖出来做解剖。

那个年代,鼠疫防治工作是属于国家保密的,就连丈夫都只知道她要么待在实验室,要么外出,并不知道她具体做啥。

她就这样隐姓埋名,将大好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卫生事业。

曾经,鼠疫是动辄让数百万人丧命的瘟疫之一,如今,它的年发病和死亡数已经接近为零。

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度过了所有苦难,从无到有,建设了一个美丽的中国。

朱锦沁的身上,就有着那一辈人共有的光荣与梦想。

02

忙碌半生,57岁的朱锦沁退休后,回到了上海。

她没有觉得自己已经步入晚年,无法发光发热了,而是转身选择再就业,进入了当地一家中学当管理。

和她一起共事的人,也完全想象不到这个和蔼的老人,曾对鼠疫防疫工作过重大贡献。

走到哪,学到哪,活到老,学到老,朱锦沁一生都在汲取知识,武装自己。

直到2020年,朱锦沁的老伴突然离世,她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和大多数耄耋老人一样,朱锦沁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肾功能也不好;去年跌了一跤后,原本利索的腿脚现在只能慢慢挪动。

所有人都以为她要跟子女一起生活,度过孤独寂寞的晚年时,她却选择搬出去独居。

一来,她不想影响儿女的正常生活,二来,她也能放飞自我。

晚年,她想自己管理自己,于是她的独居生活开始了。

03

‘80岁’、‘独居老人’,这关键词连起来,你脑海里是不是出现了一个悲伤色调的画面呢?

但朱锦沁的独居生活,与‘悲’字完全沾不上边。

作为一名“新潮”老人,朱锦沁在互联网找到了新的乐趣。以前无法泄露的工作秘密,现在终于可以说出口了。

她学会了开账号、讲故事、拍视频,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大众听,也给儿女留下珍贵的回忆。

大到自己的过往,从青涩的学生时代,艰苦的职业生涯,再到如今的独居日常;

小到上海当地的防疫政策,住房补贴问题等等……主题十分丰富。

除了短视频之外,朱锦沁的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朱锦沁每天早上6点多就醒了,但是她并不会着急起床,反而会在床上玩会儿手机、赖个床。

期间,她会用心制作每日问候亲人朋友的表情包,配上几句简单的祝福,再附上日期,这套流程成了她一天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表情包做完后,她会和列表里300多位联系人挨个问好。

这些人,大多是朱锦沁的老同学、老同事。


雷打不动群发完真挚的问候之后,朱锦沁会爬起来称体重、测血糖,记录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之后收拾好被子床单后,简单洗漱便下楼制作早餐。

一杯牛奶、一片加了奶油的面包,加上鸡蛋、麦片的组合,虽然简单,但也营养丰富。

吃饱后,朱锦沁会去自家的花园里转一圈,看看植被花草的生长情况,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疗愈。

片刻休息后,朱锦沁会提着购物袋去菜市场买菜。

偶尔她也会在自助买菜软件下单,然后走上个十多分钟的路程去自提。

慢悠悠忙活到了中午,朱锦沁开始为自己准备午餐。

一般她都会弄个汤,然后简单的一荤一素,加个凉拌菜,保证口味与营养的均衡搭配,既不会太寡淡,也十分健康。

通常午饭都吃不完,她会留着晚上吃,就不再开火了,如果剩菜少的话,就下两个馄饨,快捷又方便。

其他的空闲时间里,朱锦沁一般会拍拍短视频、刷刷抖音、和粉丝互动,此外,打乒乓球锻炼、看球赛直播、走路散步、做做数独……也是她每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偶尔老友上门拜访,她便招呼大家一起坐在花园里叙叙旧、聊聊天,度过平平淡淡却意义非凡的一天。

可以说,在朱锦沁的独居生活里,你看不到一点落寞和孤单,她把一个人的日子经营得热气腾腾,自在极了。

04

2020年,朱锦沁被查出胰腺上有实性病灶,医生建议她做穿刺看看是良性还是恶性。

她对医生说,不做了,以后的每一天就假装没有这个肿瘤。她在视频里笑着说:“80多岁就这个好,有些不好做的决定,就交给老天爷吧。”

思考死亡,她更在意的是不要过度医疗、不要白白受罪,不要给孩子们添麻烦。

她拍摄了一条《未雨绸缪,老人安排好一切,避免身后麻烦事》的视频,火爆网络。

在视频里,她指导子女该如何在自己死后办社保、工资、丧葬费等手续,如何分配财产,以及银行卡和手机的密码。这几页纸,收在抽屉里,交代女儿在必要时拿出来看。

跟许多医护工作者一样,她再三嘱咐子女,不要抢救、不要抢救、不要抢救。

 “一旦病重或有意外的话,不要抢救,就正常治疗。”

她不希望自己全身插满管子。

“有时候过度医疗,弄得人倾家荡产,最后一条命还是没了。” 

她反对复杂的仪式。

“一切都要从简,骨灰盒买最简单的,人生就这么一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延长自己苟延残喘遭罪受苦的时间,毫无意义,不要浪费医疗资源。

要体面地离去,衣冠整洁,给人留下好印象。

子孙不要过度悲伤,死亡不是一个终局,只是一个开始。

她从不封闭自己,努力伸出各种触角,去与周围建立联系,不让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她从不为想象中的困境而焦虑,而是过好每一个具体的当下。

“人啊,愁眉苦脸地生活是一天,开开心心生活也是一天,我还是选择开心点过。”

生与死之间,很多人看不透的大智慧,也许就在朱锦沁这些轻描淡写的语句中。
看淡得失人无忧,看破生死自从容,学会体面而优雅地与世界告别。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恋上古筝
每天分享经典古筝名曲,免费收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