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花摄影的形式美
于 俭 鞠榕工
荷花的花语是:清白、坚贞纯洁、信仰、忠贞和爱情。因为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所以人们都视荷花为花中品德高尚的花。(见图一)
仲夏,清波荡漾荷花香,绚丽夺目,荷塘花团锦簇,荷香弥漫,花有红、白两色,红的灿若云霞,白的冷艳似雪,给人们带来精神和视觉上的一场盛宴;初秋,花瓣纷纷剥落露出新筑莲蓬,花瓣落在荷叶上随风飘去,仿佛一声叹息;深秋,枯萎的荷梗,稀疏的映衬着水面上,“残荷”的魅力要然纸上,呈现出一幅凄美画卷。摄影人要表现的荷花,在不同季节、时段,结合光影的变化都可以拍摄出很好的作品。
一、静态形式——展现荷花的美姿
六月的荷花盛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摄影人该如何表现这些美景呢?常用的方法有这么几种:
有时也可以从表现荷花“奇”的一面入手,结合光影,水面等环境因素来表现。荷花的形象是杆高梗直,但如果是弯曲,又会是一种什么姿态呢?清代学者龚自珍说过。“梅以曲美,直则无姿;以欹唯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说的是梅花,但在特定条件下,审美的情趣是相通的,不妨打破常规用弯曲荷花形象来展现美姿。或许也能获得耳目一新效果(见图四)。图片表现一株已倒伏但仍然弯曲向上荷花,内涵体现荷花中通外直、亭亭玉立精神。结合水面倒影的映衬,表现弯曲的荷花高洁、清濯之态,可谓横斜疏影不拘一格。人们在欣赏荷花时,对缺枝折杆荷花仍然抱有兴趣。
“残荷”之美。所谓“残荷”。是指枯萎后仍挺立在荷塘中荷叶、荷梗、莲蓬。萧杀的冬日,残荷退去一身繁华,或弯腰搭背或垂头折枝,构成了多种的几何图案,从容、静谧、素雅。对“残荷”的审美犹如欣赏书法作品,“残荷”的构成如汉字的横竖撇捺是一种线条美。一幅“残荷”摄影作品成功与否,既要审视“残荷”构成的间架结构,更要看入画“残荷”整体构图。“残荷”拍摄同样应结合水面来表现。在冬日结合雪景拍摄更能体现萧瑟凄美氛围。见图五。还有一种“残荷”,入秋以后荷花成熟结成莲蓬。荷叶渐厚,由翠绿转为深绿。有一种虫子叫“荷花金龟子”。专拣肥厚的荷叶吃。吞噬叶肉后,整片叶子仅留下一个叶片的经络,形成一片残缺网格状叶子。借助光影,让网状叶片充斥大部分画面,甚至可让虫子入画,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这也是一种“残荷”之美。(见图五)
还有一种残影效果的拍摄方法。多次曝光,使荷花形成重重叠叠的花瓣,仿佛有多重有序排列的花朵在摇曳。
多重曝光拍摄有多种形式。以增加拍摄客体的重复性、序列性,目的使画面灵动起来。放射状“爆炸”效果:使花瓣产生层层炸开的效果,形成虚实相兼的生动美感。(见图七)
拍摄荷花也可用摇镜的拍摄方法。所谓“摇镜”,一般是指用慢体通过位移,从而在相片上留下变化的轨迹。这种轨迹是灵动的、序列的、重复的,形成视觉上的美感。“拖尾”的效果:“拖尾”通过晃动(摇镜)相机。使荷花花朵甩出长长的、弯曲的弧形渐淡线影。形成一道抛起的尾巴。起到强化动感作用。画面一下子就生动了许多,花朵随风起舞摇曳生姿。(见图八)
这种形式是通过旋转相机的长焦镜头获得。画面上实与虚强烈对比,视觉上形成压迫式的冲击力,虚拟动感。使读者在心理上、认知上,承认它、欣赏它。
三、“画意”——创造荷花的美感
摄影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规律。这就为两种艺术形式交融奠定了基础。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集锦”摄影,就是用摄影的方法来表现中国画意风格。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微风过处,送米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移用,使人们对美的感受深入心肺。
摄影作用是将“通感”移用转换为美感,因为没有美感,你将不知道如何创建具有不同效果图像。掌握了美学,便可以随意创建不同的效果,并且你将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图像特征来产生漂亮的效果。
编 辑:陈华民
排 版:赵中柱
艺术指导:鞠榕工
责任校对:李洪忠
审 核:李清林
友 情 提 醒
《摄影与摄像》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2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市场刊物,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现已对接万方数据库,可评职称。《摄影与摄像》杂志是一本具有学术品质的市场期刊,读者群为影视行业人士、高校师生、热爱摄影的旅游人士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等。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推崇最新数码影像技术,愿将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及时介绍给广大读者。
主办单位: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编辑单位: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1006-4788
国内统一刊号:11-3625/TB
邮发代号:82-683 国外代号:6214-MO
开张页码:16开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