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司——好学远山 望海观潮
近日,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的一起政府采购项目结果公告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
公告显示,献县2025-2026年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采购项目的两家中标供应商——河北银都酒店有限公司和献县君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均以1元的超低价格中标,而该项目的预算金额高达30万元。
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因为按照常理,任何企业参与项目投标都会考虑成本,并期望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然而,在这起采购项目中,中标企业的报价却远低于成本,甚至可以说是免费提供服务。这不禁让人质疑,这些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参与投标?
据查询,该项目的采购公告于今年1月15日发布,预算金额为30万元。而中标结果却显示,两家企业均以1元的价格中标,这明显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对于投标企业而言,盈利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追求,如此低的报价显然无法覆盖企业的成本,更不用说获得利润了。
此外,采购单位在遵循“价低者得”的成交规则时,是否对报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审查和评估也值得商榷。面对如此异常的低价,采购单位是否应该更加谨慎地考虑报价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不正当的“隐性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否则将视为违反法律规定,中标无效。因此,这两家企业的1元中标价格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其合法性存疑。
那么,这些企业为何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参与投标呢?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企业可能是希望通过中标获得“定点场所”的金字招牌,从而在未来的经营中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份额。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损害了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和公平性。
针对这一事件,相关部门应尽快介入调查,核实中标企业的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正当的“隐性利益”,并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同时,也应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监管和审查力度,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总之,这起1元中标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也提醒我们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看待低价中标现象。只有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才能维护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和市场秩序。
来源:望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