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司——好学远山 望海观潮
近日,针对社会上流传的集采药品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质量风险的说法,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医保、药监等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并接受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的采访。调研结果及采访内容不仅澄清了误解,还展现了我国药品集采政策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调研过程中,医保、药监部门认真听取了包括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等7家医院在内的多方意见,深入科室提取数据资料,并与临床一线专家进行了充分沟通。调研结果显示,所谓“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的说法多源于个人用药体验和主观感受,缺乏科学依据。
针对“降压药血压不降”的说法,瑞金医院提供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效果相当,均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打破了仿制药疗效不如原研药的谣言。
对于“麻醉药不睡”的说法,调研发现麻醉药在集采前后的用法用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且多家医院均表示不存在该问题。瑞金医院对第九批集采麻醉药的使用记录进行回顾性比较后,也未发现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明了集采麻醉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至于“泻药不泻”的说法,调研发现相关泻药尚处于集采落地执行前的准备阶段,医院和医护人员尚未使用集采后的泻药,因此无法验证该说法的真实性。同时,多家医院均反映未收到临床一线关于泻药疗效不佳的反馈。
在回应社会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关切时,调研人员明确表示,我国的一致性评价是一整套质量评价和监管体系,而非“一次性评价”。从严格遴选参比制剂、采用国际公认标准到上市后持续监管,我国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调研还揭示了集采政策下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共存现状。尽管集采药品占据了医疗机构采购量的大部分份额,但原研药并未被禁止使用。医疗机构在完成集采协议采购量后,仍可自主选择采购非中选原研药。这一政策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针对集采药品中选价能否覆盖成本的问题,中选企业反馈称中选价格能够覆盖成本,并保证质量。这得益于集采政策带来的销量保证、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约。同时,药监部门对集采药品质量严格监管,坚持全覆盖检查和抽检,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然而,调研也发现部分群众和专家对药品疗效存在个体感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药物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此,不能仅凭个例感受来评价药品的整体疗效和安全性。
为进一步保障集采药品质量,相关部门将从持续加强监督管理、鼓励不良反应监测、支持临床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确保集采药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质量风险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和实践证明。我国药品集采政策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相信我国药品集采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来源:望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