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这两条过江通道,有新进展!

时事   2025-01-24 18:52   江苏  

海太长江隧道
盾构机组装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始发调试阶段


1月22日,在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南通海门侧施工现场,涂装着蔚蓝色巨浪的“江海号”盾构机刀盘在1600吨和400吨履带吊双机配合下,完成“空中转体”后缓缓下移,与始发井中的主体精准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的重大部件组装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始发调试阶段。

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由刀盘、盾体、盾尾、1个连接桥及4节台车等组成,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刀盘作为盾构机的关键核心部件,在后续盾构机高效掘进中将承担掘土开路的重任,被称为盾构机的“巨牙”。刀盘直径达16.64米,总重约460吨,由一个中心块、六个主刀臂、六个辅刀臂组成,采用分块运输至现场,历时28天完成拼圆、定位、焊接和验收。

刀盘吊装下井是盾构机整机组装阶段最为重要、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工序。为保证刀盘顺利下井,项目建设团队提前筹划、精心组织,对刀盘翻身吊装方案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大程度保证吊装安全、组装流畅及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刀盘下井定位安装完成后,春节期间,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部200余名建设者将坚守岗位,进行盾构机盾尾、4号台车、反力架等部件安装以及盾构机整体调试工作,确保3月底盾构机具备始发条件。

张靖皋长江大桥
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施工完成


近日,随着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井盖混凝土浇筑完成,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施工全部完成,为后续锚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长75米、宽70米、高57米,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是国内公路桥梁最大的沉井基础。沉井井身分为11节,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各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井盖作为沉井的封顶结构,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平面尺寸为72.6米×67.6米,厚度为7米,设计混凝土方量为33882立方米。
面对钢壳加工拼装精度要求高、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大、盲区取土、穿越黏土层、下沉困难等诸多挑战,项目建设团队全面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把控每一道施工工序。自2022年12月3日沉井钢壳首拼开始,先后完成沉井四阶段接高、四次下沉及井盖施工等关键工序,耗时773天,最终优质高效完成全部沉井施工任务。
张靖皋长江大桥
南航道桥南锚碇大隔舱封底完成


近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大隔舱水下封底施工顺利完成。至此,南航道桥南、北锚碇大隔舱封底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进入地面作业新阶段。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基础长110.05米,宽75.05米,基础开挖深度52米,是世界最大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南锚碇基础由外围32个小隔舱和中间15个大隔舱组成,每个隔舱均相互独立,单个大隔舱最大尺寸为20.05米×19.15米,封底混凝土厚度为10米,总浇筑量高达51000立方米。大隔舱采用水下浇筑工艺,分15次浇筑,单次连续浇筑最大混凝土方量3840立方米。

南锚碇施工区域地下含水丰富、泥沙松软,该区域地质常被比作“一块豆腐”。封底完成的混凝土厚度为10米,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能够承受地下50米高的水头差,和地连墙组成15个密不透水的地下深坑,为大隔舱施工提供了干作业环境。

针对锚碇大隔舱超深水下封底、单次浇筑体量巨大、浇筑面积广等挑战,项目建设团队通过设置多导管同步浇筑平台,清晰标识导管位置及间距,对浇筑过程中的封底点位进行高频次、高精度监测。引入BIM智能应力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墙体位移、变形状况,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监控,充分保障大隔舱封底施工中各项工作高效安全推进。

目前,大隔舱内正在有序开展抽水、凿毛、底板找平、钢筋绑扎等施工,形成了流水作业新局面,隔舱舱壁和底板实现了“滴水不漏”,有力验证了封底施工的高质量。

来源 | 江苏交通

FM970南通新闻广播
在南通 听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