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梁晓声《不装深刻》:“不装”,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企业   2024-11-07 14:30   辽宁  
如果说哪位作家是“人间清醒”的代表,一定要提名梁晓声老师。

他总是有那么多令人清醒的发言。
面对镜头采访时,他犀利直言:“我不认为一个人非得成功,好的生活其实应该是稳定而自适的。”
最近,梁晓声又出新书了!这次的新书,不是温情厚重的长篇小说,也不是对社会文化的针砭时弊,而是这位作家毕生的读书经验和创作谈。
新书名为《不装深刻》,这个书名背后,是梁晓声对于文学价值的探索,是文学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刻板印象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要读“深刻”的,一个人倘若没有几句“深刻”发言,便是没有思想的。在重读十八十九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梁晓声渐渐得出来了自己的结论:“装深刻,很累。有不少人不嫌累,仍在装。”
于是,他说:“再也不装深刻了。”

点击上图查看图书详情

价格:¥40.50 ¥45.00


“装深刻,很累”


在《不装深刻》里,梁晓声要破除人们对“深刻”的迷信和误读,这是他读书多年、写作多年后的深思熟虑。

梁晓声从小就十分爱读书,从“小人书”到各类中外名著,他一直如饥似渴地读着。

得益于大量的阅读,从上中学时,再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辑时,旁人对梁晓声的评价总是“思想挺深刻”。

然而,在写作多年后,梁晓声反而对“深刻”这个词有了新的自省:

“我们读小说,看戏剧或电影,最习惯的评语是‘深刻’——当我们这么说时,实则意味着,在潜意识中我们试图表明自己也够‘深刻’,而我们不过是将‘深刻’之思想与‘深刻’之印象有意无意地混为一谈了。”

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获的是“深刻”印象。“装深刻,很累。有不少人不嫌累,仍在装。”

梁晓声如今的思考是,像《阿Q正传》《羊脂球》《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名作,它们之所以好,并不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提出了某一种思想,而是因为作家塑造的人物是可信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些人物也必然有独属于他的闪光之处和思想性。


给年轻人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通识课


在这本书中,梁晓声直白地分享自己重新阅读中西方经典文学的体悟,从作品的文笔、情节、主题、所展现的人性等角度进行评述。

翻开《不装深刻》,你会get到一份梁晓声老师的阅读书单,也能看到他坦诚表达的褒贬看法。

比如,他虽理解和尊重梭罗在《瓦尔登湖》所传递的追求,却忍不住怼一句那些知行不一的、“爱装”的中国知识分子:

“我不愿听人灵犀相通似的言必《瓦尔登湖》。每当这时,总想弱弱地问一句:‘何不便去实验?’”


文学即人学


2002年左右,梁晓声调到北京语言大学,要给文学专业的学生讲课。
面对一张张迷惘的脸,他认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文学究竟有什么用?对该专业的学子有什么用?对人类的社会有什么?
他用三四节课的时间,首先讲文学作为专业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有哪些益处,也就是“有用性”。
正是借着这个为学生讲课的由头,梁晓声开始“反刍”自己以往读过的小说,重新体会它们的营养,开始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审省自己作品中的得失。
梁晓声被称为“平民作家”“平民代言人”,因为他总是写平凡的、普通的人和事
于是,他重新确立了“文学即人学”的理念,并且在创作中一以贯之这个理念。
《不装深刻》也是写给普通人的一本文学分享,它不但是一份有态度的人性观察和社会思考笔记,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档案。

点击上图查看图书详情

价格:¥40.50 ¥45.00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门店信息)

更多内容想读

北方图书城新店开业!

北方图书城,新媒体矩阵


抖音/快手请搜索@北方图书城    



北方图书城
文化图书资讯。活动组织宣传,签售活动,促销信息发布。@北方图书城 新浪微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