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海事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摘   2025-01-22 15:15   山东  
1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滨州海事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滨州海事局服务全市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海事局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滨州海事局副局长鲁富强,滨州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处长赵凯,滨州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傅红菊,无棣海事处处长宫云峰,沾化海事处处长马庆贵,共同向大家介绍滨州海事局服务全市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滨州海事局副局长  鲁富强

滨州海事局是交通运输部派驻滨州的直属行政机构,履行我市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登记、防治船舶污染、船员考试发证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依据有关国际公约依法对国际航行船舶实施监督管理,同时承担滨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的职能,负责海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处置以及海上搜寻救助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2024年,滨州海事局坚持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为中心,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积极融入全市“1+1188”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全年保障2.7万艘次船舶、7566万吨货物安全、畅通进出港,同比分别增长27.6%、24.3%,船舶货物到达发送量位列沿海7市第四位。发生险情4起,发生一般等级以下小事故2件,组织搜救行动5起,救助人员14名,救助成功率100%,海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海上物流降本增效。立足海事职能主动服务高端铝、精细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靠前对接魏桥创业、滨华新材料、鑫岳化工等重点企业,精准了解企业需求,因情施策。建立VLGC(超大型液化气船舶)船舶进出港“一船一策”机制,有效破解航道水深不足瓶颈,保障近百万吨液化石油气安全抵港。创新实施港航一体化交通组织模式,依托全水域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船舶“分区候潮、按序进出、直进直靠、进出分离”,套尔河“黄金水道”潜能进一步激发,通航效率提升40%,企业原材料物流成本不断降低。组织海港港区单向航道实施“套泊热接”,显著降低了船舶待泊时间,码头整体利用率超过70%。高端铝、精细化工海上物流通道更高效。
二是外贸货物量质齐升。发挥海事专业优势,助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压缩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审批时间,服务保障154艘次外轮通关“零待时”。滨州港口岸外贸货种进一步丰富,涵盖液化石油气、氧化铝、石油焦、脱硫石膏等高附加值货物,航线联通9个国家、20个口岸,丙烷、丁烷等特色货物进口增势、氧化铝出口增势持续向好。根据海事统计口径,全年保障169万吨外贸货物安全、顺畅进出口岸,同比增长288.7%,增幅居全国水运口岸第一位。其中液化石油气98.5万吨,同比增长34倍,15.7万吨氧化铝从海上走出滨州、走向世界。
三是重大涉水工程安全推进。积极参与“三大战役”攻坚行动,全力服务保障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重大涉水工程服务保障机制,为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靠前一步为施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依托海巡艇、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CCTV、无人机提供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施工船舶港内避风机制,助力滨州港5万吨级航道及防波挡砂堤工程顺利开工并有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渤中19-6项目、埕北C平台安全竣工。实施精准交通管制,保障G228丹东线滨州段世界第一跨径混合梁桥成功合龙。全年有力有效服务保障149艘次施工船舶安全、高效施工作业。
四是协同共治能力不断提升。开展提升海上安全治理水平三年行动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安全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型。紧盯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气象海况,深入分析薄弱环节,织牢织密安全防护网,实现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动态清零。深化“商渔共治”专项行动,密切与渔政部门的执法联动和联合宣教,通过商渔船长面对面、安全知识进渔村渔港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覆盖渔船船员1300余人次。扎实开展海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专项行动,与天津大港、河北沧州海事机构共建“渤西海事协同共治”示范区,与烟台海事局共建烟滨铝土矿运输绿色精品航线,与海警、边检等部门建立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县区政府建立海上安全委员会,属地领导、部门合作、优势互补格局进一步巩固。
五是大协同大应急机制更加完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我市海上应急处置能力薄弱的短板,构建大协同大应急机制。持续加强“一案三制”建设,组织修订《滨州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滨州市海上溢油处置应急预案》,开展全市海上搜救业务培训。协同应急船队扩容提质,政府公务船艇增至8艘,社会救助力量进一步壮大,包括港作拖轮4艘、救助直升机1架、商船46艘、渔船104艘。协同烟台、潍坊、东营海事局建立山东半岛北部海域船舶防风协同一体化工作机制,通过采取会商研判、避风水域协调、风中监控等措施,形成协同、安全、高效的一体化防风应急格局。搜救中心办公室全年发布预警42期,创新实施“大风防抗十步法”,保障7000余艘次船舶恶劣气象海况下安全无事故。
六是全市海上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主动融入“新四港联动”战略,立足当下谋长远,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开展近海航路规划研究,对外通告公布了滨州沿海9条双向航路、2处警戒水域、4个引航员登离点和4个锚地,“9244”海上通航格局初步构建,为保障交通用海和港口发展打下基础。全力支持小清河复航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项目建设,为首艘定制船“鲁清001”进行开航前“体检”,提前介入滨州内河港秦口河港区规划,积极参与套尔河港区东港区8个通用码头前期工作,为港航发展提供海事专业意见。目前,全市投入使用的各类生产性泊位58个,大批泊位规划待建,海港、河港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局面初现。
2025年,滨州海事局将认真落实上级海事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113388”体系任务,全力以赴保安全、优服务、提质效、促发展,纵深推进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深化海上综合安全治理,精准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守牢海上应急最后防线,为开创品质滨州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山东商报记者: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作为统一负责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请问滨州海事局在保障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硬措施”?
发布人:



滨州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处长  赵凯

海上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航运、国际贸易、海洋资源开发等事业发展。2024年,我们推动监管方式从事中事后向事前预防转变,在船舶和货物进出港口量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辖区发生两起商渔船碰撞小事故,总体上安全形势稳定。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
一是强化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管理。危险品海上运输风险高、隐患大,去年以来,随着海港港区6-9#危险品泊位投入运营,辖区危险品海上运输量快速增长,我们推动5家企业联合制定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共治“五项措施”,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专项检查行动,通过高质量选船、船舶进出港动态管控、管系试压、船岸联合检查等手段,保障了277万吨危险品安全进出港。
二是强化突出违法问题治理。深化双重预防机制,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治理和集中攻坚,部署开展了预防船舶机电设备故障专项行动、海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专项行动,查纠各类隐患1603项,聚焦非法砂石运输、船舶配员不足、恶意关闭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非法排污等严重违法行为精准执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70件,突出违法行为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强化极端天气应对。与市气象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气象、海洋等部门的会商研判,提升气象信息预报的精准性;针对重点涉水工程、重点船舶,多途径、高频次播发预警信息;在渤西海事共治和山东半岛北部海域防风一体化机制下,加强与周边海事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动态点验船舶防风措施落实情况,恶劣天气影响期间辖区“零险情、零事故、零伤亡”。
四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强化值班备勤力量部署,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重点时段值班力量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加强与政府及有关涉海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联动,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控制险情,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迅速启动预案,果断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有力有序有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险情事故损失。

中国山东网记者:

      滨州港口岸是我市唯一口岸,在促进国际贸易、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刚才鲁富强副局长也提到,2024年滨州港口岸是量质齐升,请问,海事作为口岸查验部门,在服务滨州港口岸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

发布人:



无棣海事处处长  宫云峰 

滨州港口岸目前对外开放岸线29900米,开放泊位8个,2024年,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大力度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单一窗口”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减证便民”服务举措,深化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手续无纸化申报,审批时间由24小时缩短为4小时,大幅提升了国际船舶通关查验效率。
二是实施VLGC船舶“一船一策”机制,全程精准跟踪船舶动态、精准管控通航秩序,打通了临港化工企业海上原材料运输通道,保障近百万吨、价值50亿元的化工原料安全顺利进港。(一船一策指的是:由于滨州港航道受限,装载LPG的五万吨船舶不满足进港条件,所以每次组织召开进出港方案评审会和船前会,从通航安全、船岸联系等各方面进行强调部署;靠泊过程中,安排值班人员值加强班、安排专人盯屏,提醒船舶注意横风横流对船舶影响,防止船舶偏离主航道造成搁浅。船舶离泊后,组织开展后评估,不断优化)
三是实施锚地预约和大吃水船舶“套泊热接”、特定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等通航保障机制,全年实施“套泊热接”38组,节省时间293.5小时,提升了船舶作业效率和码头利用率。(套泊热接指的是:通过科学紧凑安排同泊位船舶靠离衔接,提前安全靠泊船进港,离泊船离开泊位后,两船在港池内会与,将同一码头前后两船一离一靠产生的空泊时间压缩到最短)
四是实施“一条船一次查”,减少登轮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精准预判船舶风险等级,由海事系统业务专家登轮检查、指导22次,提升检查质量,帮助船舶除隐患、降风险。
五是指导辖区危险品码头运营企业建立实施船舶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共治“五项制度”,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安全治理新格局,助力提升口岸本质安全水平。(五项制度指的是:危险品船舶科学选船标准、作业前管系试压制度、船岸联合巡查工作制度、安全警示和危害告知制度、货物核查、确认制度)
六是深化口岸监管、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智慧通航,滨州VTS全面启用,设置5路高清CCTV、2座无人机场,海上动态感知能力不断增强,为船舶安全航行保驾护航。(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滨州日报记者:

      世界铝业看中国,中国铝业看滨州,近年来,滨州把铝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市之基、富民之路,而铝矾土是滨州5000亿级高端铝业国家级集群最重要的“原材料”,请问滨州海事局在做好铝矾土运输安全保障方面有什么创新做法?

发布人:



沾化海事处处长  马庆贵

目前滨州所有的铝矾土主要是从几内亚博凯港经跨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南中国海,海运距离11400海里到达中国烟台港等大型港口,再由根据滨州套尔河特点量身打造的具有特殊船型的运输船舶转运至滨州。这些船舶具有“航线固定、船型固定、货种固定”的特点,滨州海事局根据这一特点,创新开展“开放式安检”活动,切实提高到港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铝矾土最后“一海里”的运输安全。(开放式安检指的是:在企业自愿、开放交流的原则指导下,在船舶安检中由海事安检员、船公司岸基安全管理人员、船级社、船舶检验机构、船员等组成联合体,共同对抵港船舶实施联合检查)。通过船舶开放式安检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海事与航运业界的深度交流,推动安全经验共享。
一是建立互学互鉴、携手共进、开放共赢的新型船舶安全检查机制,切实提升船舶安全检查质量和效能,促进岸基管理人员、船员提升安全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及管理水平,引导航运公司回归安全本源,由“要我安全”的政府主导向“我要安全”的企业主导转变,推动铝矾土航线运输船舶整体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二是通过“开放式安检”找准提升监管规范性的突破口。通过邀请船舶管理公司的岸基人员全程观摩海事安全检查全过程,使其直观的了解海事安全检查的重点,对海事监管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辖区营商环境更加完善。
三是海事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各管理公司召开船舶安全管理交流座谈会,各公司交流在船舶管理方面好的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其他公司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取长补短”提高各管理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定期通报典型船舶缺陷及典型船舶违法行为,对辖区经常到港船舶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和提醒到港船船舶开展自查自纠,实现执法和普法同行、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效果。

齐鲁晚报记者:

      船员是交通劳动者大军的重要组成和交通运输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事机构是船员考试发证的主管机关,请问在服务滨州船员方面,贵局有哪些具体举措?

发布人:



滨州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  傅红菊

船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船员是海上交通运输的重要参与者,提升船员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维护船员合法权益是海事机构的职责之一。2024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船员培训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我们聚焦培训质量提升,强化培训过程监督,全年开展针对性的监督检查10次,推动在评估场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全覆盖”,对重点培训项目和关键培训环节实施远程抽查监控,压实培训机构主体责任。
二是用心用情为船员服务。建成启用“滨州海员驿家”“心灵加油站”“船员维权专员工作室”,为航海专业学员和船员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等便捷服务。开展随船学习调研活动,真正融入到船员生活,拉近与船员的距离,了解船员、理解船员,为船员提供精准服务。
三是积极打造“滨州海员”名片。联合市总工会举办庆祝第14个“世界海员日”大会暨滨州市船舶航行技术技能大赛,选树了滨州十佳船员、十佳海嫂。回应滨州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积极支持滨州职业学院船员培训规模扩容升级,全力服务“海军士官”项目,确保为人民军队输送政治性、专业性强的航海人才。
四是优化海事服务船员供给侧改革。全面推广应用海事通APP,提供一站式“无感办”“掌上办”政务服务模式,海事政务全省通办3525件,马上办好5151件,即时办结率100%,帮办导办件数8389件,当日办结率99%,船员办事更高效更便捷。

滨州发布
权威发布滨州各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