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地理标志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摘   2025-01-20 17:23   山东  
1月2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滨州市地理标志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滨州市地理标志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滨州市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和运用,全市地理标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兵,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占铎,沾化区政府副区长彭飞,无棣县政府副县长袁庆,滨盛文旅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栋,共同向大家介绍滨州市地理标志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兵 

地理标志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特定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通俗地来讲,地理标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特产,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滨州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地理标志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和运用,全市地理标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地理标志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围绕《滨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滨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 年)〉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确定的任务目标,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滨州市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打造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保护、全产业融合、全要素保障的地理标志发展新路径。印发《加强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和运用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地理标志挖掘和培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单位进行奖补,2024年发放市级奖补资金50万元。
二、地理标志培育力度不断强化
组织召开全市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专题部署地理标志挖掘培育工作,全面梳理掌握我市地理标志资源,以特色质量、人文历史、产地环境、地理范围、发展状况等为重点进行识别和评估,发掘特色产品,实施梯次培育,形成“储备—培育—申报”的良性发展循环。2024年阳信鸭梨获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地理标志产品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8件,正在推动1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向地理标志产品转化。2025年计划推进“沾化虾皮”“阳信苜蓿”“博兴草柳编”等地理标志申报注册。
三、地理标志运用效益更加凸显
不断加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广力度,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107家,累计用标企业达175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达80.95%。支持制定完善地理标志产品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全市已制定发布地理标志相关标准34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16项,为保障地理标志特色质量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实现地理标志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效能不断凸显,“沾化冬枣”获首批山东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入选2024年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全省2个)。“沾化冬枣”“无棣贝瓷”两个地理标志入选“好品山东”品牌。“沾化冬枣”已发展成种植规模30万亩、年产值达60亿元的产业;“博兴对虾”养殖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13亿元;用活一枚地标、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效益不断显现。
四、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持续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行为。与烟台、东营、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协议;与福建省漳州市等13省40家市市场监管局、3家中级人民法院共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将“沾化冬枣”等重点地理标志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第一批重点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推动沾化区与武汉市汉阳区等两省六区签署“沾化冬枣”专项打假联合执法暨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保护合作协议;以《黄河生态经济带重点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涉及地理标志为重点,开展跨区域重点地理标志保护,共同推动地理标志协同保护。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地理标志名称、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行为进行检查。2024年共办理地理标志行政处罚案件21件。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促进工作,发挥地理标志的带动效应,扎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为推动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中国山东网记者:

地理标志在发展区域特色品牌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时有发生,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保护地理标志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发布人: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张占铎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地理标志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依法打击伪造或者擅自使用地理标志进行生产和销售的侵权假冒行为,严格监督和查处未按管理规范或相关使用管理规则组织生产的违规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采用“双随机、一公开”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和组织的监管,严格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及时发现、制止违反专用标志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是加强地理标志快速协同保护。依托与各地建立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强地理标志违法线索、监管标准、保护信息的互联互通,开展联合执法协作。加强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提高地理标志执法保护水平。
四是扩大地理标志社会认知。定期发布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宣传和推广地理标志保护相关知识,增强经营主体的保护意识,激发企业运用地理标志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社会认知。

鲁中晨报记者:

      2022年,沾化冬枣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请问在地理标志示范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



沾化区政府副区长  彭飞

近年来,沾化区强力实施沾化冬枣“双增双提”工程,着力推进冬枣产业名城建设,冬枣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强大活力。2022年3月,“沾化冬枣”入选第一批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第一批“好品山东”区域类产品名单;2024年8月,“沾化冬枣”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截至目前,沾化冬枣、沾化海蜇、沾化白山羊等8件地理标志用标率均达100%。2024年沾化冬枣产量达6.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在助力沾化冬枣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重点开展了3个方面工作:
一、抓基础提升推动“标准化创新”。按照“沿路发展、成片建设、规模推进”的原则,构建“1+3+10+N”发展格局。编制《地理标志产品沾化冬枣》1项国家标准,《沾化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规范》等7项地方标准和《沾冬2号》等11项团体标准,对冬枣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
二、抓质量提升实现“立体化监管”。2022年3月,出台《沾化冬枣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不断完善标准、检验检测、质量保证“三大体系”建设,强化地理标志产地质量管控。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经营主体142家,对72家用标主体实现全覆盖监管。
三、抓品牌提升做好“精细化培育”。2019年以来,接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沾化区品牌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品牌培育政策。2024年5月,沾化冬枣“一枣一世界”品牌形象亮相“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品牌信用建设论坛”“一枣一世界,一品一恒远”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理念知名度不断提升。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无棣县物产丰富,地理标志数量较多。请问近年来,无棣县在“加快地理标志培育、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发布人:



无棣县政府副县长  袁庆

近年来,无棣县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以“产业有名片、发展有劲头、使用有章法、销售有市场、增收有路径”“五有”为目标,全力推动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
一是以挖掘培育为“基”,让特色产业有“名片”。建立地理标志培育库,全面开展特色产品资源普查,做到发现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土特产”变身经济发展“金名片”。截至目前,成功培育地理标志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0%和29%,列全市首位。
二是以政策激励为“辅”,让企业发展有“劲头”。出台《无棣县品牌培育奖励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在市财政补助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一次性补助10万元和2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近三年来,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60余万元。
三是以体系构建为“规”,让生产使用有“章法”。严格规范专用标志申报使用的审核程序和要求,目前全县已有17家企业被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制定发布相关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同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和违规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行为,持续净化市场环境。
四是以宣传推广为“媒”,让产品销售有“市场”。通过举办《好品山东》融媒推介—无棣专场等活动,加大对“无棣芝麻”等地理标志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无棣“海的”贝瓷与《中国诗词大会》IP签约合作,芝麻等相关产品出售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五是以联农带农为“本”,让农民增收有“路径”。探索“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订单种植”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芝麻产业为例,全县已推广芝麻订单种植2万亩,结合芝麻产业园等项目,可带动周边农户整体增收5500万元。
下一步,无棣县将持续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和运用促进工作,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融合,以品牌建设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滨州日报记者:

     滨州地理标志产品丰富,请介绍一下关于打造滨州“地标宴”的有关情况。

发布人:



滨盛文旅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王栋

滨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融合产业发展,聚焦品质滨州建设,弘扬滨州城市形象,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滨盛集团旗下舜和国际酒店推出以“河海盛宴 品质滨州”为主题的滨州“地标宴”,展示滨州地标美食的独特魅力,打造滨州城市特色的“新名片”。
在滨州“地标宴”的筹备过程中,我们精选了滨州地理标志优质食材融合部分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每道菜都是地道的滨州味道,都有传承的文化故事。菜品中有沾化海蜇、阳信牛肉、长山山药、博兴金丝鸭蛋、邹平酸浆豆腐等地理标志产品,有武定府酱菜等中华老字号,还有惠民杜桥豆皮、魏集驴肉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注重烹饪技艺的传承,邀请了滨州当地的知名厨师和美食专家,对菜品进行精心研发和制作,力求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烹饪技艺和创新元素,打造了老北镇烩四宝、海胆炖邹平酸浆豆腐、无棣贝瓷焗三疣梭子蟹等特色菜品,让滨州“地标宴”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做到老少皆宜。
滨州“地标宴”的推出,不仅是对滨州美食文化的一次传承和创新,更是对滨州城市发展的一次宣传和推介。我们希望通过滨州“地标宴”,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滨州、走进滨州、爱上滨州。同时,滨州“地标宴”也将成为滨州的一张新名片,为滨州的地标产业、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发布会现场展示无棣县地理标志工作成果

滨州发布
权威发布滨州各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