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焦虑之间歇性自治

文摘   育儿   2022-06-30 14:32   新加坡  


昨天看了老喻公众号推文《我的女儿叫“预言家”》,讲他如何无为而为,女儿自发从各科BC逆袭到全A。正中我六月长假期后的焦虑和思考。

 

其文评论区不乏清醒的头脑,再加我一个,夹缝中奢望,小心翼翼对照:

 

1. “四年级以后不再看书”,说明他家娃四年级以前大量阅读,而我家娃压根儿不看书,所以……

 

2. “刷完了Netflix上所有的剧和电影”,而我家娃沉迷的是毫无营养的短视频和永远打不完的游戏,所以……

 

3. “喜欢摄影、音乐”,而我家娃对啥都不感兴趣,除了iPad(上的游戏和无聊肤浅的短视频)

 

所以,评论区有家长说得很对,别以为别人家孩子会逆袭,你就也傻傻跟着不作为等自家花期,你家娃有人家娃灵气吗?

 

所以的所以,最后一条评论说到了我的心巴上:父母负责孩子未来的下限,孩子自己负责自己成长的上限。


 


有次“得到”(学习交流群)群友聚餐,平时群里发言,那学识见解谈吐,尤其人到中年,拖家带口,还有这学习热情和专注力,都以为是学霸呢,聊开了才知道,与餐三男三女,无一985、211 毕业,都是考进重点中学,但由于叛逆或者早恋等原因,高考都不怎么样。

 

这个现象对我的冲击,一直烙在心里。什么才是学霸?当离开了学校,没有了考试,学习的自驱力源于什么?我们这些非名校毕业的假学霸,如今不也混得各行各业翘楚,有较高的自尊和他尊,搁在名校学霸里,也没差到哪儿去呢。

 

无论是老喻家娃“四年级以后不再看书”,还是我们这一桌六个非985、211的假学霸,共性是,首先都是聪明孩子(都能进重点中学,说明底子都不错),其次都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可能在人生最该追求学业的阶段追求了旁骛,但放到整个人生旅程来看,还是会“均值回归”。


这个均值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一个人的智力、求知欲和责任心,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学业外的事儿。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说法,一个人一生的奋斗是有期限的,假设25岁工作,55岁退休,奋斗期限是30年的话,现代人鸡娃提前到4岁,可不34岁就躺平了,难怪90后未老先衰的丧文化蔚然成风。——好像也不无道理,卷到极致必然卷不动了,倒不如“浪子回头”后起直追,毕竟内驱的效率才最高。

 

就像我们这些孜孜不倦求知的中年假学霸,何尝不是因为追悔少不努力,壮而发奋呢?如此说来,现在躺平放养,或许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早日“繁华落尽”,早日“洗尽铅华”,素心求进。好过少极努力壮而废,劳命伤财。

 

朋友家娃,4岁练乒乓,因为学得早,先发优势,在小四以前都有优势。小四之后,渐渐打不过同龄甚至有天赋的后辈,就越打越没信心了。现在小六,已经谈乒乓色变,彻底不碰了,父母连发球机等训练装备都送人了。令人唏嘘。

 

我相信90%以上的家长的80%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钱,都是打水漂的。我送娃上兴趣班的目的,不是跟风患得患失,也不是期望人中龙凤,就抱着买彩票的心情试错,万一试对了呢。我作为家长提供给你们去explore的机会,成不成在你们。explore了没有坚持下去,大概率也不会是天赋异禀。倒不如无愁无恨种个草,余生什么时候想拔都来得及。

 

 

 


晚上娃奶奶发了个截图过来。


 


我太知道怎么拿捏隔代心理了。我回说,当爹妈太难了,逼吧,跳楼的都有;不逼吧,长大还要被埋怨。

 

娃奶奶果然顾左右而言他,末了,说:


 

 

 


所以,到底是只管精进自己,让下一代有爹(妈)可拼呢,还是把鸡下一代作为事业?

 

有个美国企业家故事是这样的,他说,他爷爷年轻的时候很穷,走很远的路上班,爷爷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像他的邻居一样,开车上班。他爸爸也很努力,骑自行车上班。他也很努力,终于开车上班了。而邻居家却破产走路上班了。所以,他说,我的儿子将来也会走路上班。

 

他想说什么呢?富不过三代?还是有钱难买少时贫?还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曾经发过一个宽慰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反正我,准备好承包娃未来的下限,继续不作为。

 

以及,隔三差五的灵魂拷问 what if……





相关阅读

摊上一个费心的孩子?纠结要不要心理咨询?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海龟双城记
要么有用,要么有趣,要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