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仆寺旗宝昌镇复兴村的一处大院里,数十只鸵鸟正迈着“大长腿”在阳光下悠闲踱步,养殖户石换斌走上前,一边用手轻抚鸵鸟羽毛,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鸵鸟养殖的经验心得。
“这批鸵鸟是非洲的品种,四五年前在山东省旅游时,偶然接触到了鸵鸟养殖产业。”饲养省心省力和高产品附加值,让石换斌被“浑身都是宝”的鸵鸟所吸引,数次考察后决定购入70只鸵鸟幼苗,办起了宏麦鸵鸟养殖基地,踏上特色养殖之路。谈起与鸵鸟多年相处的经历,石换斌打开了话匣子,对记者们说起了一件又一件的往事。作为非洲草原物种,锡盟地区冬季低温气候对鸵鸟来说,是一件不小的挑战,“如果环境温度低于-5℃,幼鸟的死亡率比较高、养殖初期,让幼鸟在冬季顺利存活是个棘手的难题。”他向记者说到,养殖鸵鸟需要不断学习技术、持续积累经验。“后来我把幼鸟放在有供暖的棚圈里饲养,地面铺上了草铺和莜麦秸秆,就解决了冬季存活的问题,四个月龄的鸵鸟基本可以适应冬季低温气候。”鸵鸟的成长速度极快,幼鸟只需要6-8个月,身高就可以达到1.2-1.5米左右,体重也会增长至约65千克。在幼鸟棚圈里,记者们的陌生面孔,勾起了“小家伙”们的好奇心,毛茸茸的脑袋和闪烁的大眼睛,令人心生喜爱。石换斌介绍,为了增强鸵鸟的体质,提高鸵鸟相关产品的品质,他付出全部精力精心照料,采用科学配制的精饲料,配入玉米秸秆,辅以白菜、胡萝卜等蔬菜进行饲喂。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结缘鸵鸟获得的可喜收入,让他更加坚定了办好养殖基地的信心。鸵鸟可带来的产值如何?“鸵鸟浑身都是宝”石换斌说,一颗鸵鸟蛋约等于25颗鸡蛋,营养很丰富;鸵鸟肉高蛋白、低脂肪,鸵鸟皮可以制作成精美皮包和皮鞋,羽毛做成落地灯,蛋壳也能雕刻成漂亮的工艺摆件……在办公室里,石换斌展示了鸵鸟产业链里的热销产品。丰富的产品线,相对可观的销售价格,让鸵鸟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牛、羊等传统牲畜。“鸵鸟养一年半就能出栏,一只鸵鸟产蛋期可产蛋40颗左右,每颗价格在100到300元。鸵鸟肉也深受北京顾客的喜爱,每年节日期间都会有人联系我回购。”石换斌说,综合肉、蛋、骨头和礼盒销售,一只鸵鸟纯利润可达2000元到5000元。“我们有订单销售,也有自加工销售,经济效益不错。”目前,养殖基地内的鸵鸟数量已经扩张至300多只,“大长腿”们在院内自在奔跑,飞舞的翅膀绘出了乡村振兴致富路的美好画卷。2025年,石换斌对于做好鸵鸟养殖干劲十足,信心满满。他酝酿着带动周边村民和他一起养殖鸵鸟,“鸵鸟比牛、羊养殖都要容易些,我计划向村民提供幼苗和技术指导,后续再进行成品鸟回收,每只可以帮助村民创收1500元到2000元。”
转载请注明来源:锡盟融媒微信公众号
记者:刘博 张士霖 韩亚芬 武承泽
编辑:孙波
更多精彩尽在“锡盟融媒”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