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百姓宣讲
拥有医学心理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荣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艺术治疗师等专业资质,是广东省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 A 证教师、东莞市优秀教师、东莞市家庭教育慧导师、东莞市融合教育教学能手、万江家庭教育指导带头人以及万江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嘉祺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心理健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知心慧育,和睦家庭
全文如下
大家好,我是万江第二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黄嘉祺。相信大家对教师这个职业都十分熟悉,但对于“心理教师”这个岗位可能还会有些陌生。
社会心理服务是事关百姓幸福、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这一概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这一要求,意义非凡。新时代新征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危机干预机制,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培育社会心态的大事。
近年来,万江街道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把学生“心事”当民生大事,坚持多部门齐抓共管与家校社协同配合,构建了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障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故事。
01
弃医从教 知心育人
我毕业于精神病学专业,此后在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精神疾病方面研究工作。如果在专业匹配工作的情况下,我应该会做一辈子精神科医生吧,这两个案例却改变了我职业的轨迹。
说起抑郁症,大家都不陌生。患抑郁症的病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不会开心,他们往往会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想。当年在我们的院区有一个抑郁症病人,她长期处于不被理解和无法宣泄的状态,久抑成疾,住院一个多月后出院了。一般来说,如果她坚持吃药,按时复诊,家人接纳,还是可以回到正常生活的,但是在出院一个月后,我们收到的是她从某地铁站跳下来的噩耗。抑郁症病人的自杀率比普通人高20倍。那一次,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我首次产生无力感。
还有一个16岁的强迫症患者,他总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要去洗,洗了一遍又一遍,对于一般人而言,即便再强迫,手洗发白可能就不洗了,但是他不一样,他会洗到手破皮,出血,越洗越觉得脏,怎么洗都不干净,我看到这个病人的时候,他的双手是绑着绷带的。
精神病人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当他们出现疾病苗头的时候,都面临着不被理解的困境。我当时就在想,假如当一个人出现抑郁想法或者强迫思维的时候,及时干预引导,是不是就不至于转变成抑郁症或强迫症呢?假如一个人的内心是积极阳光健康的,那他应对变化的能力是不是就更强了呢?带着这种想法,我走上了弃医从教之路,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我国心理学学科发展较西方国家滞后,民众接受度不高,虽然现今社会很多人说自己有强迫症、抑郁症,但是一谈到要看心理医生,大家都本能抵触。以至于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每所学校都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教师,为师生心理健康护航。实际上很多地区学校的心理教师并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幸运的是,在万江这一片福地,到目前为止,所有公办学校都已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并且专职专用。
日常,心理教师需要上心理课,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组织心理评估测试,动态观察学生心理变化,开展课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困扰,避免严重心理问题出现。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心理教师往往还肩负着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的任务。作为资历丰富的一线教师,我也会承担班主任、新教师、区域心理教师以及家长的培训指导工作。
02
知心慧育 和睦家庭
成为一名心理教师,我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特别是当我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或家长解决心理困惑,实现和睦家庭这一目标,我的内心更是成就感满满。
去年,我接收一个个案。三年级女生,成绩中等,早上如常上学,第一节课后,肚子突然很痛,豆大的汗珠流下来,老师很着急地把她带到校医室,校医检查后没发现问题,但是看到她这么难受,还是让家长把她带回家休息,回到家后,她不痛了,妈妈也放下心,想着下午再带她回到学校。下午回到学校,刚上课没多久,她的肚子又痛起来,妈妈只好又把她接回来,由于这种症状出现多次,妈妈也是很担心,把她送到社区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了,没病。那只能带她回家继续观察。她回到家后,主动学习当天落下的功课,做好预习,晚上早早睡觉,第二天早早起来,兴致满满地上学去。让人担忧的事情又发生了,上课没多久,她的肚子又痛起来。人有病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妈妈既担心又着急,匆忙赶到学校把她送到市级医院做更全面的检查,检查了半天,结果出来了——还是没病。这就奇怪了,没病的孩子怎么就如此痛苦?检查的医生也是颇有经验,他建议妈妈带孩子去看看心理科。后来妈妈联系班主任,找到了我。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会肚子痛?她真的有病吗?她想不想上学?
在阐释案例之前,我要分享一个心理学理论——冰山理论,人的行为受到意识影响,意识,也就是想法,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是意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但是我又做了,是潜意识,而介于我知道和不知道之间的想法,是潜意识,比如我出门前记得要带钥匙,出门后就忘了,走了几步又记得这种状态。
在接访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学生想上学,所以她即便在家休息也会主动学习。但是在上周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她在数学课上被老师批评了,而且她觉得很委屈,她把这种委屈的想法跟好友和妈妈分享,但是他们都不能理解,随着时间过去,她自己都觉得已经忘记了这件事。她是真的忘记了吗?其实没有,人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随着时间过去,有的确实会被遗忘,但是更多的会被保留在潜意识区,继续影响着人的行为。这个学生在意识上是想上学的,但是她的潜意识在抵触上学。人都有自我保护机制,要如何既让别人知道自己想上学,自己又不用上学这一目标呢?她的潜意识就给身体不舒服的命令,这种不舒服她自己知不知道?她不知道,所以她是真实感到难受。像这种个案处理起来也不难,通过唤醒回忆,让这个事件回归到意识,处理好当时产生的情绪,表达共情理解,并沟通好如果下次遇到同样事件,她可以怎么做。心结解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心理学不是简单跟对方讲几句话去忽悠,它是一门人文科学,在教育和人际交往中都必不可缺,而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当然,除了针对学生个人开展辅导有效,心理学在支持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方面也发挥着很大作用。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个案,三年级男生小明,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外面是个谦逊有礼的好孩子,但是一旦回到家,动辄生气大叫,谁说都不管用。在孩子管教这件事上,父母分歧很大,爸爸认为管教要保持稳定情绪,做好孩子榜样,让他关注自己情绪状态,妈妈认为爸爸对孩子陪伴太少,没资格指点自己教孩子,家庭冲突很强烈。孩子脾气差,这种问题其实并不少见,但是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只是在家脾气差,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家庭管教的问题。第一、小明发脾气,父母一般没有办法,更多时候会妥协,满足他的需求,在行为主义学派中,这叫反强化,如果我发脾气能达成目标,我下次还会发脾气。第二、当小明犯错,父母教育的意见是不一致的,那孩子该如何选择?一般人会趋向于选择更轻松的方向,爸爸的和善直接导致妈妈管教无效,而爸爸又不是一直陪伴,那平时谁的管教有效,其实没有,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长久下来,妈妈是越发竭斯底里,孩子却一成不变。
面对这种情况,做孩子工作有没有用?显然没有,毕竟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环境没有任何问题。在帮助父母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后,他们接纳并且愿意改变,通过阅读增长育儿智慧,了解孩子心理变化,通过沟通,统一教育理念,一次干预下来,颇有一种拨云见日,乾坤朗朗的感觉。
心理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其实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产物,随着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吃饱穿暖安全不成问题,人就开始胡思乱想,心理问题也就来了。人在成长和生活工作中产生心理问题都是正常的,大多情况下,人都能自我疗愈。如果有专业人士介入,可以有效减少内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乃至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讲基层社会治理,现在讲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心治“五治”综合治理。“由心而治”,心治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其他“四治”都是手段、过程,不是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并做好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工作,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的基石才能夯实。
有党和各级政府支持,万江的心理健康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学校有专业心理教师,社区有心理社工,社会有民营咨询机构,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让群众求助的门槛更低。学点心理学,或者具备心理意识,对健全个人发展,和睦家庭关系都有重大积极意义。
来源:万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万江街道宣教文体旅办
编辑:卢梓健
往期推荐
殷丹:我在东莞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低调却惊艳!万江这家川菜馆,靠一条鱼走红
“靓”爆万江!三角梅争相怒放,迎来新一轮盛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