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小店升腾的“烟火气”,最能让人感受到市场的气息与活力。
个体工商户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771万户。他们,朴实而平凡,却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
树靠根生,鱼靠水养。托举数以万计个体工商户的“梦想”,离不开“解渴”的政策助力。2022年至今,河南不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出台帮扶举措,数百万个体工商户历经时代发展际遇,暖意满怀,信心大增。
智能登记,全程“零干预”
历数商事登记改革,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白付伟印象最深的是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
时间倒回到2022年2月21日。这一天,智能审批系统正式上线,郑州市民梁先生通过手机App,简单勾选,几分钟后,就拿到了期待已久的营业执照。自此,河南省个体工商户登记进入了全程“零见面、零跑腿、零干预、零收费”的新阶段。
“正式上线的智能审批系统,是对个体工商户登记流程的再造优化。”白付伟介绍,智能审批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名称、经营范围由申请人自主勾选,住所信息与自然资源部门系统自动校验,电子营业执照实时自动发放,全程无须人工干预,极大提高了登记审批效率。
目前,该智能审批模式已在全省范围成熟运行,千千万万名创业者圆了“老板梦”。
精准帮扶,造血“强筋骨”
2014年,退役军人杨伟回到家乡武陟县,和战友创业开办了一家食品厂。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商标怎么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这些都曾让杨伟摸不着头脑。
在市场监管部门帮扶下,这些问题不仅顺利得到解决,食品厂还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牵线搭桥,与当地餐饮企业“握手”合作,一举解决了销路难题。
更大的惊喜也悄然而至。2023年,杨伟的食品厂被焦作市评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不仅获得“真金白银”的奖励,还在信贷等方面得到便利,让他坚定了发展壮大的信心。
作为先行先试省份,河南细化、完善分型分类标准,在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实施方案,建立“白名单”制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并通过讲好创业故事,加强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宣传展示,提高其知名度和荣誉感。
洛阳“牡丹贷”、焦作“焦个企惠”小程序、许昌直播培训……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让个体工商户暖意融融。尤其今年9月底,河南出台16项举措,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振信心,不仅涵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内容,还对利用投诉举报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单列一条予以规范,释放强烈信号。
数据赋能,全面“高效办”
夜幕降临,河南省渑池县韶州府社区食堂香气扑鼻,餐厅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忙碌了一天的小区居民,围坐在干净整洁的餐桌旁享受着美味。“社区食堂能这么快开业迎客,多亏了证照手续办得快。”食堂负责人上官兴超说。
这是河南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模式的实例。今年10月,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从设立、变更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通信息壁垒,最大限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为经营主体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实现经营主体开办、变更、注销“一件事”高效办理。
记者了解到,按照改革前的流程,经营主体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开办、变更和注销业务后,需要分别前往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6个部门办理相关事项。改革后,经营主体只需在办理业务的同时,同步勾选公安等部门的事项,即可“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经营主体从原来的需要跑动7次减少至1次,原有的7套材料精减至1份材料,实现办事成本最小化。
“要让改革、政策的‘靴子’真正适合个体工商户的‘脚掌’。”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庆凌说,个体工商户面广量大,帮扶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个体工商户经营痛点,精准施策,让“小块头”释放“大能量”。
作者 | 本报记者 杨会玲 通讯员 张 静 卜岸松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周山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