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名言出自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
由此可见,黄山在国内众多名山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山以其美不胜收、气势磅礴的自然风景和独特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在这片宏伟壮丽的山川之间,还蕴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宝库。
这里矗立着800余棵古树,它们宛如历史见证者,在时代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流转中,默默记录着历史每一次变迁。
这些名贵树木枝繁叶茂、古木参天、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它们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早已与黄山融为一体,共同绘制出一幅动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画卷。
在这片千年古树群中,有一棵尤为独特的存在。
它历经千载,竟奇迹般地维持着同一种姿态,未曾有丝毫改变,这一奇异现象不禁令外界揣测:这莫非是一株“不朽之树”,抑或是人工雕琢的“假树”?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棵树的身旁,二十几代警卫接力守护,他们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始终如一地保护着它。
这棵树究竟是何方神圣?
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能够恒久保持其貌?
又为何能让黄山景区将其视为无价之宝,倍加珍视?
它就是被誉为“国宝”和“天下第一松”的黄山迎客松。
其矫健挺拔、苍劲有力的身姿位列“黄山十大名松”之首,也是黄山“五绝”之一,可谓是名不虚传。
向外伸展的树姿如同一位彬彬有礼的迎宾,敞开胸怀,迎接四方宾客到来。
黄山迎客松第一次出现,是在清代1859年黄肇敏的《黄山游记》,自此声名鹊起。
1912年,画家汪采白第一次拍摄黄山迎客松照片。
自此以后,黄山迎客松声名鹊起,渐渐成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享誉全球。
它不仅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黄山迎客松,超越了一棵树的范畴,它承载着东方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纯洁高尚的情谊。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安徽省精心准备了一幅气势恢宏的迎客松铁画,并将其赠予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当周恩来总理目睹此画时,深感其宏伟壮丽,极为契合接待世界各国领导政要的庄重场合。
因此,这幅《迎客松》铁画被慎重安置于接待厅中,成为了见证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珍贵艺术品。
它不分国界、种族,以独特的美和姿态传递和平与友谊。
为了保护它不受伤害,黄山景区对迎客松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管理人员甚至像照顾小孩一样体贴入微,心无旁骛的精心照料迎客松。
在迎客松的近旁,有一间小屋,那是迎客松专属护理员的常年居所。
他们的日常工作细致入微,时刻关注着迎客松的树干、树皮、松针的变化,以及病虫害和天气的细微波动,并将这一切详尽地记录在日记中。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他们会立即上报,并紧密配合技术人员,迅速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此外,管理人员还会定期为迎客松浇水、培土、施肥,并在日间坚守在迎客松保护栅栏之外,进行严密的看护。
这份一丝不苟、无微不至的照料,简直如同呵护自己孩子一般,充满了深情与责任。
黄山迎客松,就像一位古老智者,典则俊雅屹立在黄山之巅,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故事。作为东方礼仪象征,它承载着千年才高雅望和不矜不伐的人情,是中华民族对待客人的真挚表达。
点点赞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做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