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骑行、越野跑、攀岩、登山、滑雪……户外运动的魅力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向山野。然而当我们享受其中时,危险也一路同行。在近几年陆续发生的户外安全事故中,由于失温造成悲剧的占比相当之高。
本篇内容,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户外失温科普及处理方法。
失温,医学上称为“低体温症”(Hypothermia),指的是人体核心温度下降至正常范围(36.5°C-37.5°C)以下,通常指低于35°C。
失温多发生在寒冷环境下,低温、大风、雨水,都有可能导致失温的发生。即便在夏季,如果持续暴露在上述环境中,失温也极有可能发生。失温的发生主要与人体无法保持足够的热量平衡有关。其主要原因包括:水的导热性比空气高,湿衣服或潮湿的皮肤加速热量流失。酒精会加速体表热量散失;某些药物也可能抑制体温调节。明显颤抖、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口齿不清、呼吸和心率加快。这时身体仍能通过肌肉颤抖增加热量,意识相对清醒。颤抖减轻或停止,意识模糊,出现嗜睡或行为异常,肌肉协调能力明显下降,出现反常脱衣现象。意识不清或失去意识,丧失语言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肌肉僵硬,心跳和呼吸频率明显下降。预防失温的关键在于保持体温稳定,尤其在寒冷或恶劣的环境下。在寒冷环境中穿着多层保暖衣物,选择防风、防水的外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寒冷空气或水,根据活动和环境温度调整衣物。避免湿冷环境中的长时间暴露,防止雨雪淋湿衣物。尽快更换干燥衣物。在寒冷条件下,身体需要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定期进食高热量食品和温热的甜饮。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维持体温,但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失温。提前了解天气情况,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活动。为患者盖上毯子或其他保暖材料,特别要注意头部、颈部和身体核心区域的保暖。通过接触体温的方式(如皮肤接触)缓慢加热患者。也可以用温水袋或加热垫,但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如果患者仍清醒,可以提供温热的饮料(非酒精),帮助恢复体内温度。患者应尽量保持静止,平稳且快速地撤离,防止核心体温进一步下降。对于中度或重度失温患者,必须尽快寻求医疗救助,及时送医治疗。处理失温时,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加剧病情,因此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快速加热身体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血液从体内核心区域流向体表,加速核心温度下降,导致“复冷”效应。失温患者尤其是中重度失温时,过度搬动可能导致心律不齐或心脏骤停,应尽量避免大幅度移动。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体表热量流失,加重失温情况。且饮酒可能影响患者意识,加剧判断力下降。身体核心区域(如胸腔、腹部)的保温是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的关键,不能只注重四肢的保暖。失温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理解其原因、症状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预防失温的最好方式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穿着适当的衣物,及时保持身体温暖。一旦发现失温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恶化,并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互动
你觉得户外常见风险还有哪些?
你都是如何应对的?
©本文版权归“户外实验室OutdoorLab”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