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高校被“鸽”!10名学生上榜“不诚信名单”

时事   2024-10-03 22:08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9月2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官网刊发了一则《2024年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推免招生不诚信名单通告》(简称《通告》)。


《通告》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4年度推免招生选拔工作已结束。根据预录取学生与我院签署的承诺书中的相关规定,复旦管院本硕博教育中心已对部分单方面违背承诺书相关条款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理。


其中,4名25届本科同学在推免选拔过程中存在极为严重的违反诚信行为,其失信表现严重影响其个人信誉并伤害到相关学院及其他申请人利益。四人本科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金融专业、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


此外,另有6名同学在推免选拔工作中存在严重的违反诚信行为,本科分别来自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澎湃评论


高校又被“放鸽子”

研究生推免机制该优化了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十味

所谓“推免”就是保研的意思。这些同学大概率是和学校信誓旦旦地保证入学,甚至可能签有承诺书等文件,最后却没有就读,故而在学校看来是一种违反诚信的行为。

客观来看,这种行为有可能导致学校的招生名额被浪费、招生计划被打乱,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损失,也导致其他同学错过了就读机会,这种“放鸽子”的行为当然不应该被提倡。

从新闻评论区看,很多人确实不赞成此类行为,不过有网友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也值得关注:张榜通告能产生多少实际效力?这些同学大多是外校本科生,复旦管院不太可能给予有实际意义的惩处。在现行的规章文件中,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性规定。对于“失信学生”来说,所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

类似的案例其实并不罕见。比如,2021年4月,某双一流高校教授就在博客晒出被学生“放鸽子”的经历,该教授称“学生在联系的时候各种甜言蜜语,山盟海誓,就差签卖身契了,一旦手握几个offer立马变了个人,完全不考虑给招生单位和老师带来的麻烦”。

这样的事之所以难以绝迹,本质上和研究生推免招生本身的特点有关——这就是一个多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可以向多所学校申请,学校自然也是择优录取。这一制度设计,确实很难对学生做出极为严格的约束。

站在学生的角度,虽然有失诚信,但他们的想法也并非不能理解。每个学校的推免日程不同,他们不太可能在起初就有非常明确的去向。

在推免过程中,面对学校推出的承诺书,也不太可能有说“不”的勇气——说“不”很可能给录取带来不利,自己又未必能保证一定有其他学校可去。那么从保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很多学生只能采取先手握多个offer、再择优选择的做法。在学校看来这可能有点“自私”,但学生其实也有苦衷。

既然推免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那么仅对一方进行谴责恐怕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应该探讨的其实是能否对机制进行优化,既符合推免保研多向选择的大框架,也保障宝贵的推免名额不浪费。

比如学校是否可以建立更科学的补录机制,在有学生反悔之后迅速递补其他考生,增加学校的选择权;或者是否可以模仿一些国外院校常见的保证金机制,即确定入学需要交一笔保证金、入学之后即返还或折抵学费;此外一些国外院校采取了多轮录取的方式,通过拉长录取流程尽可能保证足额录取,这同样值得参考。

推免事实上是相对灵活的录取机制,赋予了学校和学生双方一定的自主权。这项制度如果要更合理地施行,在最终录取环节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如果申请阶段充分自由,到录取时却又十分严苛,那么类似的问题恐怕很难根本解决。现有制度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去调和频发的冲突,恐怕还需要更多探索。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