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书画相约》进群与大家交流↑
欢迎书画家投稿发布
周总理写书法,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周恩来这个名字,那在近代中国史上,妥妥的是个不朽的符号。周总理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社会主义建设,那真是拼了老命,不仅干出了一堆了不起的大事,还留下了一种特别让人佩服的人格魅力。
可能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大到把他在其他方面的本事都给遮住了,比如说书法。
周总理打小就受过扎实的传统文化教育,后来在革命和工作中,一直坚持用毛笔写字,这就形成了他书法的独特风格。他的字看着挺有特点,既有那种硬朗的感觉,又透着厚实,整体上显得大气又内敛。在现代书法史上,周总理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很有辨识度。
周总理不是专门搞书法的,所以他留下的书法作品不多,大多是手稿、信件、题词这些和工作有关的文件。但就算这样,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看出周总理书法的独特魅力。
中央档案馆曾珍藏了一封周恩来写给阎锡山的信,这封信共有6页,用行草书写在传统的八行笺上。
这封信写于1940年,周恩来在信中分析了当时山西的抗战形势,以及共同抗日的重要意义,言辞诚恳,令人感动。
在民国时期,阎锡山掌控着山西的军政大权。抗战初期,周恩来作为代表前往山西,与阎锡山商谈共同抗日的事宜。阎锡山虽然是一方军阀,但在抗日这件事上,态度还是挺积极的。这和周恩来一直努力推动的“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封信,是周恩来和阎锡山合作的见证,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书法来看,这封信是周总理常用的行草书,也是他成熟时期的书法风格。字的形态倾斜起伏,潇洒自然中透着率性;墨色浓厚质朴,丰润厚实中藏着力量。
周总理的书法,功夫扎实。他从小喜欢书法,年轻时的字,学的是颜真卿的楷书,端端正正又不失流畅。到了成熟阶段,他的书法以行书、行草为主,写得自然随性,笔画厚重,既有功力又不失才情。
书法这门艺术,基础就是书写技巧,而技巧得从临摹经典法帖和长期练习中来。周总理的书法造诣,靠的是小时候打下的临摹基础,加上后来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终成自己的风格。
周总理的书法,艺术表现力恰到好处。他给阎锡山的信里,每个字都独立成体,大小错落有致,全凭自然;多数字比较内敛含蓄,中宫紧收,但有些字的竖画拉得很长,开合有度,疏密相间。
这种矛盾对比,正是书法之美的基本元素。我们常说某人书法“状如算子”“呆板无趣”,就是因为那样的书法缺少矛盾,把书法当成了写字。从这个角度看,周总理对书法的理解是很深刻的。
周总理的书法,精神内涵丰富。古人说“字如其人”,就是字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气质和文化修养。
周总理为人低调、和蔼可亲,他的书法也是如此——外表不张扬,内里却沉稳有力。周总理的书法,正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看书法,不光看技巧,还得看气息、气象、气度、气质。周总理的书法,初看用墨均匀,笔法稳重,不张扬。但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坚韧、沉郁、豪放,仿佛喷薄而出。
这就是为啥说周总理懂书法的妙处——初看平平无奇,细品却别有洞天。历史上的经典法帖,大多也是如此。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推荐阅读
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 进群一起交流书画艺术,探讨文学和人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书画展览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