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创大视野 | 北京市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文摘   2024-10-31 18:13   北京  



医创大视野





北京市与清华大学有着校地合作的良好传统,此次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北京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是新时期校地合作的又一战略举措。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动全球视觉健康事业发展,北京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Beijing Visual Science and Translational Eye Research Institute, 以下简称“BERI”)于2024年10月26日在清华大学成立,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知名眼科专家,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担任BERI首席科学家。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钟东波,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王宏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主持开幕式。


北京市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钟东波在致辞中表示,为提升临床科研转化应用能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动全球视觉健康事业发展,北京市在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的创新需求日益增加,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在基础科学、工程、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实力,为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北京市与清华大学有着校地合作的良好传统,此次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BERI,是新时期校地合作的又一战略举措。希望高校与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模式,推动BERI建设成为视觉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研究中心,推动重大眼科疾病获得精准高效的防控与诊疗,让广大眼病患者获益。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指出,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的紧密合作下,BERI正式成立,这将为清华大学医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学校也将充分利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的优势,支持中心发展,推动其成为视觉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研究中心,产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致辞中说到,医学作为清华大学重要的发展板块,临床研究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成立BERI不仅是清华大学推动医学科研能力提升的重大契机,更是校地合作、政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典范。希望BERI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黄天荫教授领导的眼科团队的临床经验,打造为一个高效的科研与临床转化平台,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医学科研带来新动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通过线上方式祝贺BERI的成立。他强调,BERI代表了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在医学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作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眼科始终处于科技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前沿。在医院成立十周年之际,BERI的成立标志着医院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与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医疗服务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完美契合。未来,医院将全面支持BERI在医学及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取得更大突破。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对BERI进行了全面介绍。他指出,BERI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视觉科学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专注于基础科学发现与创新,并通过转化医学整合平台,推动基础科学发现应用于重大视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研究聚焦防控盲及低视力,创造更优质、具有成本效益、可及的医疗模式。

“计划在5年之内,将BERI建设成为医教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视觉科学研究高地,在数字转化医学研究、药物研发、医学影像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干细胞与基因治疗、眼与重大慢性疾病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10年之内建成为国际知名视觉科学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黄天荫教授说。

BERI将从光学、神经科学、药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数字医学、人工智能、眼科学等大量交叉学科入手,聚焦于4大重点方向的研究。


创建国际引领的大数据驱动的

智能眼科创新中心


临床大数据的构建,使研究与临床无缝衔接。以黄天荫为首的BERI核心科学家团队,将依托中国流行病联盟和多个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及健康人群队列等百万级人群队列资料,开展数字化流行病学研究;将借助千万级影像及生物样本库,打造转化生物信息库;同时以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抓手,利用亿级多模态数据库及大模型AI辅助实现创新人工智能,最终构建“创新-转化-数字化”一体的眼科诊疗新模式。

创建国际引领的眼科创新设备研发中心。BERI团队将利用光学、微电子、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等交叉学科以及多维高尺度摄像等技术,致力于实现人工智能、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并继续深耕于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智能、智能光电计算和元宇宙研究等,辅助完成新一代智能视觉成像设备、数字化智能诊断系统以及“数字化”全视觉信息系统,BERI将形成“眼科设备研发-转化基地”。

创建国际引领的眼科药物研究及转化中心。BERI团队将针对眼底疾病的药物设计和递送,设计具备高活性、高浓度、高稳定性、长效缓释的的新型多靶点蛋白药物用于眼底疾病治疗;设计玻璃体内长效缓释药物递送系统,以此实现药物研发与临床的深度结合,BERI将实现“眼科药物研发-转化-临床试验中心”的无缝衔接。

创建国际引领的眼科先进材料研发中心。考虑到眼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特点,BERI团队还将深耕眼科可穿戴及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

依托前期的柔性电子器件理论与制造、高能有机柔性电子、可穿戴与人机混合智能、柔性电子与智变装备一体化技术及柔性微系统与异质融合技术等领域的深厚基础,BERI的科学家团队将打造作用于眼部的柔性光电器件、柔性生化器件、柔性可降解器件等柔性器件,最终形成“眼科可穿戴及智能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基地”。

BERI已与多家全球顶尖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开展具有重大临床影响力的全球前沿研究。大会现场,钟东波,曾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黄天荫,周月红共同向国际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授牌。

国际眼科学会主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Richard Abbott, 美国波特兰Devers眼科研究所名誉资深教授、范·布斯柯克眼科研究讲席教授Claude Burgoyne, 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眼科名誉主任、德国科学院院士Jost Jona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芬医学院眼科教授、多亨眼科研究所人工智能与影像研究主任SriniVas Sadda, 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副首席执行官(研究)、新加坡眼科研究所执行董事Jodhbir Mehta接受授牌并为BERI献上祝福。

此外,周月红代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Jodhbir Mehta代表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从培训、研究和医疗活动方面开展合作,深入医学与科研国际交流。

大会揭幕仪式、BERI介绍及授牌仪式,分别由BERI团队成员、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长庚眼科专家张纯与长聘副教授王亚星主持;备忘录签订环节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钱景斌主持。

北京市人才局副局长刘光毅,北京市财政局科技文化处,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干部人事处、人才处、财务处、科教处,北京市医管中心科教处负责人,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香港理工大学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讲席教授、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明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名誉院长、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集团理事长瞿佳,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陈浩,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同仁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学院副院长魏文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院长林浩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杨柳,山西眼科医院院长李俊红,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眼科研究院副院长、眼科副主任赵晨,学校科研院、国内合作版相关负责人,清华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相关部处负责人,以及业界内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莅临现场,共同见证并祝福BERI成立。BERI成立仪式后,国内外眼科知名专家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来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心简


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评价中心)成立于2021年,隶属于市卫生健康委。中心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委党委各项战略部署,围绕塑造首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贯通政、产、学、研、用服务创新主体为方向,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撑首都医药卫生产业发展,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
用于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评价中心)日常信息公开公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