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调研组深入各地“百千万工程”火热一线开展交叉调研:信宜、高州等地变化日新月异,令人印象深刻

时事   2024-11-29 15:22   广东  


在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前夕,多位省领导带领市县主要负责人、省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15个调研组,奔赴省内多地开展交叉调研。


调研组指出,信宜、高州等地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城变化日新月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令人印象深刻。


高州广袤乡村。资料图


茂名信宜玉都新区生态公园成为市民周末踏青的好去处。罗林 摄


全文如下


山多地少的茂名信宜,以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为蓝图,在玉都新区打造了6个生态公园,成为市民周末踏青的好去处。肇庆广宁用一根小小的竹签做出百亿产业“大文章”,实现“一竹富民”。清远佛冈水头镇以土地整合流转推动千亩光伏项目落地,实现“寸土”生“寸金”……


在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下称“现场会”)召开前夕,多位省领导带领市县主要负责人、省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15个调研组,奔赴省内多地开展交叉调研。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一起谈,一处处可感可知的喜人变化,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场会上,各调研组负责人介绍了调研情况,为“百千万工程”的一线实践点赞、支招。


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正从“施工图”变为“实景画”,各项创新工作举措落地显效,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


突出特色发展县域产业

县域经济持续壮大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广东强调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持续壮大县域经济。


位于湛江遂溪岭北镇的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是一个集现代农业种植与休闲农业研学于一体的农旅综合园区,通过“园区+基地+合作社”模式,园区发挥联农带农效应,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打造“新农人”孵化创业基地。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向调研组介绍,产业园通过建设3800亩现代种植基地、建设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融合转型升级。


 “湛江突出园区引领,壮大县域经济。我们一路走来,越看越振奋。”调研组成员认为,湛江位于粤桂琼三省区交界,区位优势明显,建议围绕主导产业延链条,更好承接珠三角产业,并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新路径。


在揭阳,调研组高度关注当地的海洋产业、绿色石化产业项目。“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揭阳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绿色石化产业与海洋产业两大集群。其中,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以广东石化项目为“超级链主”,“一超多强”的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这是最大的亮点。通过大项目引入,揭阳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收入都位列全省前列;在去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今年1—10月这些指标仍位居前列。”调研组负责人指出,海洋、绿色石化两大产业在全国都有布局,揭阳需注意差异化发展。建议用好榕江实验室等平台,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河源,调研组深入河源市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园考察。去年,河源包装饮用水企业累计营业收入40.5亿元,今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到90亿元,有力推动独具河源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围绕相关产业,河源现已形成两个“1+3”产业集群,以城乡居民快速增收为标志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令调研组印象深刻:“今年前三个季度,河源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5.9%,快于全省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1%,位列全省第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绿色经济”。在调研一线,这样的生动案例还有很多。


在肇庆广宁县竹子传统加工示范基地,展柜里一根根细小竹签吸引了调研组的关注。


“别小看这根细小的竹签,它占到了全国70%的竹签市场份额。”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肇庆广宁把“百万竹林”转变为百亿产业,实现了“一竹富民”。加工示范基地从谋划项目到投产仅花了一年时间,达标达产后,年产值约1.5亿元。


“肇庆广宁县加强对竹产业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又接地气”。调研组还建议,要继续坚持全县一盘棋,持续利用好当地竹资源,以长远目光建设大平台,发展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做好竹文章。


走进潮州市饶平县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育苗车间,数十个育苗池内正进行着花鲈的育苗和标粗工作。


2023年,万佳水产有限公司花鲈鱼苗育种试验突破技术瓶颈,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功培育花鲈鱼苗的育苗场,填补了省内的空白。公司负责人郑镇雄说,目前,公司已成功培育花鲈鱼苗约3000万尾、效益达2100万元。


“广东‘东大门’风貌提升有成效:饶平发展海洋经济,潮安聚焦工业强区,湘桥推进农文旅融合,三个县区齐头并进、差异发展。”调研组认为,“每周二‘百千万工程’推进日”等机制落地后,当地现已塑造良好的工作作风;针对当地风电资源丰富但项目缺乏等情况,省级层面可以更大力度谋划支持。


典型县镇村建设提速

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全省各地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典型县、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各地县镇村风貌焕然一新。


在惠州博罗,调研组来到位于石湾镇的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园区内现代化厂区林立,当天园区正好有一个新项目建设封顶,让调研组感受到了“惠州速度”。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电子信息等智能装备产业领域。3年多来,园区已落户企业329家,其中规上企业209家。


惠州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仅3年,便已落户企业超300家。 梁维春 摄


此外,作为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石湾镇以县域副中心为定位,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省级中心镇,正逐渐成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枢纽门户。


“我们在当地看到,一年多来最大的变化是从‘干部干,群众看’到社会各界一起干,人民群众有特别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调研组负责人说。


两条醒目亮丽的“鲸鱼”,让汕尾长沙湾服务区成为高速上的一道风景。这里是从大湾区进入粤东地区的第一站,也是汕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明珠五号”攻坚行动的成果之一。


汕尾长沙湾服务区是粤港澳大湾区进入粤东地区的第一站。 陈保良 摄


今年以来,汕尾大力实施“明珠五号”攻坚行动,推进铁路、高速和国道沿路风貌提升及环境整治。调研组在服务区听白字戏、品擂茶、看麦梗画,沉浸式体验汕尾非遗底蕴。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近年来汕尾经济社会、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让调研组成员感到惊喜。“特别是在推动镇村风貌连线成片提升等方面,汕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在汕头,调研组走进位于濠江区的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和东湖社区等地开展调研。东湖社区建村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社区负责人介绍,东湖社区秉持“承古韵、留侨忆、展新颜”的思路,借助深圳南山区对口帮扶机遇,对旧广场进行改造,成为一处集休闲娱乐、文体活动、观光游览等功能的大型文化广场。


“不能让典型镇村成为‘盆景’。”调研组认为,从南澳县全域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到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片提升,汕头发挥了典型县镇村示范效应。同时也建议要依托深汕协作、央企助力、“双百”行动、侨资侨力等重要助力,构建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


来到有着“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美誉的梅州梅县松口古镇,调研组一行从移民纪念广场步行出发,一边聆听古镇的悠久历史,一边穿梭于古巷间。在店铺老板娘的邀请下,调研组一行品尝了松口炸肉丸。“好吃!一天能卖多少斤?”调研组问道。


“古镇升级改造后,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周末每天能卖上千元。”听到回答,调研组深感欣慰:“‘百千万工程’就是要群众受益。建议进一步畅通内外经济循环,进一步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调研组在茂名信宜玉都新区调研时,正值周末。走进生态公园,市民们在大片草地上野餐、放风筝,十分惬意。


 “信宜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尤为宝贵,以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象在县城会有生态公园,会有大片绿地。”信宜市相关负责人说,玉都新区编制有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在规划建设中突出建筑与山水融合,已打造的6个生态公园面积超1500亩。快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人口聚集新区,信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2年的42.16%提升到如今的46%。


调研组指出,信宜、高州等地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城变化日新月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令人印象深刻。“建议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畅通县城到高速路出口、到产业园、到镇街三个方向的道路,缩短城乡距离。”调研组负责人说。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在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推动下,通过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江门,调研组到鹤山市源林初心小学调研,该小学由爱心企业家全资捐建,最多可提供3000个优质公办学位,本月11日正式启用。


最吸引调研组的要数学校的午休宿舍,叠叠床、上下床等一应俱全。今年,江门鹤山把午休“平躺睡”纳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和“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市镇两级财政投入超760万元用于购买设备和场所改造,本土企业、热心乡亲和海外侨胞筹集资金超260万元,帮助全市有午休需求的40847名小学生全面实现午休“平躺睡”。


 “鹤山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有效解决了小学生在校午休的难题。”调研组指出,江门华侨资源丰富,华侨等社会力量可进一步赋能“百千万工程”,以侨为侨吸引更多人才,同时把侨乡产品服务推向全国。


探索集成式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拓空间添活力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广东各地逐步探索、总结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盘活土地资源,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久前,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四大举措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验做法,入选了省“百千万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当地有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水头镇积极推动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以土地整合流转推动千亩光伏项目落地,整合撂荒林地、园地发展魔芋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土地资源利用“乘数效应”,实现“寸土”生“寸金”。


“清远发展思路清晰,干部群众工作作风扎实、富有改革闯劲和干劲,广清一体化的经验探索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调研组认为,虽然清远作为后发地区“底子”还不算太厚,但谋划目标明确,工作有章有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清远可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在云浮新兴县簕竹镇榄根村黄塘村小组,几栋富有科技感的鸡舍吸引了调研组的关注。这是云浮市首个“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


“云浮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向自然村、村民小组延伸。”云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云浮布局选取试点,参与“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或“企业+自然村+能人”共建美丽牧场,今明两年推动700个试点自然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


对云浮的创新模式,调研组点赞道:“云浮这种共建方式把各方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了,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都有一定启发意义。云浮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做好‘十五五’谋划,发挥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作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各方持续受益。”


走进阳江市阳西县西荔王产业基地,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陈迪介绍,生产基地面积超17000亩,年产值超1亿元。“基地能带动多少村民就业?人均增收达到多少?”调研组问道。


“我们探索了技术合作、资金入股、就业增收以及品牌带动四种联农带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荔枝种植规模超5万亩,促进社员人均增收超5万元,带动合作的村集体除保底收入外还有10%的利润分红。”陈迪答道。


当了解到阳西县还通过成立强镇富村公司、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村干部待遇挂钩机制等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调研组点评指出:“这些模式与做法都很不错,能把农户和村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动多方受益。”


在韶关乳源桂头镇,调研组走进桂头领航商业城及未来社区项目现场,深入了解集成式改革有关情况。


“地从哪里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解答好这三道难题,才能保证土地改革成效。”副县长叶飞介绍道。


桂头镇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破题”。当地通过“留用地配置创新+龙头企业引领”,以黄金地段招商引资、政府成本价回购商铺、高附加值商铺置换村民留用地的方式,提升了土地潜力、城乡面貌和产业动能。这种土地置换模式,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调研组指出,“百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益,韶关面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不足、乡镇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是粤东西北面临的普遍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力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来源:南方日报、茂名发布


责编:梁雯雯

初审:张仲昌

终审:邱小玲



龙眼直播
龙眼直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