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事快办、繁事联办、难事特办,肃南县白银乡“阿尔达”议事工作法 ——12月5日“议事说事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蒙古族乡,“阿尔达”议事蒙古包里再次热闹起来。“老人独自居住,现在遇到困难了,需要大家出出力、帮帮忙”,白银乡西牛毛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鹏率先发言。前不久,村里的五保户乌布德力玛老人在家中不慎滑倒,造成髋骨骨折,让原本就起居不便的老人更加困难。“这几天,村两委班子已经代表大家去看望过老人了,邻居们也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尽量帮助老人度过这个难关”。
“我家离得近,我给老人送饭”;
大家端着奶茶,你一言、我一语,热气氤氲中,朴实温暖的“小关怀”成了解决乌布德力玛老人困难的“金钥匙”。蒙古族喝茶说事的习惯由来已久。近年来,肃南县白银乡大力推广“阿尔达”议事工作法,将每月5日定为“议事说事日”,组织精通蒙汉双语、文化程度高、具备法律常识的党员联系户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围绕基层治理的症结难点和基层群众的现实需要,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阿尔达”在蒙语中意为“群众”。众人事、众人议、众人定,激发的是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的是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我们坚持以喝茶说事为圆心,以民族地区习惯法为半径,以创新开展基层三治融合治理为抓手,不仅将有效解决了群众困难,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肃南县白银乡党委副书记杜雪林告诉记者。2012年底,为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白银蒙古族乡西牛毛村40多户牧民搬出了“山窝窝”、迁进了“幸福里”。12年间,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帮扶下,搬迁出的牧民们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楼房住上了、汽车买上了,医院、学校、商店也近了。”谈起搬下山后的生活,西牛毛村支部书记巴依尔和村民们如数家珍,但随着牧民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一些原本困扰着城市居民的问题也在农村里显现出来。“近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车。”巴依尔告诉记者,搬下山后,随着家家户户汽车越来越多,原本规划的停车位愈显捉襟见肘,“乱停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初步商议和现场踏勘,停车场的位置选在了邻村白银村的一块空地,但是因为涉及两村地界,需要乡上出面协调解决。2022年年底,“阿尔达”议事蒙古包又一次飘出了奶茶香气。乡上干部同西牛毛村、白银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议解决“停车难”。大家出主意、议对策,遇到分歧就喝口奶茶消消气,碰到问题就有商有量想办法,涉及村里利益就互退一步多理解,终于在乡上支持下达成了共识。2023年7月,一座能容纳26辆车的现代化生态停车场拔地而起,加上原有的停车位,一举解决了西牛毛村牧民们的停车难题。“时代在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持续升级,而矛盾纠纷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疑难化等特点。”杜雪林告诉记者,“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也积极探索了一些新手段,推动简事快办、繁事联办、难事特办。”2024年以来,白银乡不断完善提升“阿尔达”议事工作法,坚持线上线下“双线收音”,在线上通过“蒙乡先锋”二维码,让群众扫码表达诉求,集中开展信息收集和分流办理,在线下深入推进网格化实体化运行,组织包户干部、网格员、联户员常态开展走访入户,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并充分发挥蒙汉双语调解队伍和“乌兰图嘎”志愿服务队作用,深入牧户征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线索,真正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管”,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小村之变的背后,是白银乡基层治理创新激发的活力。“一口奶茶解解渴、两口奶茶消消气、三口奶茶说说事”的“阿尔达”议事工作法发轫于白银,但影响力早已超出当地。在“阿尔达”议事工作法的基础上,肃南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民族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之路,有效激发了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