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制造慢不下来的人。”尤瓦尔·赫拉利对谈张静初,戳穿了社交媒体的真相……

乐活   2024-12-04 06:29   湖南  


前几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出席活动,


公开炮轰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抹黑造谣的内容:


“谣言的传播、不实的报道、断章取义的信息……

以流量为主导的收益激励规则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无独有偶,最近有个关于AI的访谈视频,


嘉宾是《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演员张静初


刚好解释了为何互联网谣言泛滥的现象。



赫拉利更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AI比原子弹更危险


因为原子弹不能自主决定何时何地爆炸,而AI却可以自己做出决定,


甚至可能会脱离人类的控制。



最可怕的一件事发生在缅甸


10年前,缅甸对罗兴亚人的种族清洗中,


数千人被谋杀、数万人被强奸、数十万人被驱逐……


某种程度上,脸书的AI算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故意传播关于缅甸罗兴亚人的仇恨阴谋论。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些由AI算法推荐的内容,


变得非常恐惧、愤怒、仇恨。



因此,今天想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访谈内容,


我们一同思考——


为什么我们停不下刷手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明明什么都没做,可一天就这么过完了,

半夜回想,时间都去哪了,刷短视频、逛微博……

不知不觉中,时间就溜走了。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刷手机呢?

AI算法设计好了一切。

赫拉利在访谈里谈到,如同打工人有KPI一样,

社交媒体也给算法定了一个目标:增加用户参与度

“他们想让更多人在这个平台上花越来越多的时间,
因为这样他们赚的钱更多。”


用户花费越多的时间,平台就可以投放越多的广告。

比如烦人的信息流广告,

假设用户每天刷手机的时间是1小时,那每个用户一天至少看5次广告。

当用户数量趋于饱和时,怎么能让用户看更多广告?

答案是:增加用户停留的时间

刷2小时是10次广告,刷3小时是15次广告……

总之用户的参与度越高,平台赚的就越多


“时间”换“金钱”,似乎没什么大问题。

关键在于,人需要休息,但AI可以不间断地工作。

赫拉利的原话来说是:

人类告诉算法“要让人们在平台上花更长的时间”。

这意味着到底花多长的时间,根本没有限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睡前刷手机,越刷越睡不着的原因。

因为AI算法依然在不停地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

紧紧抓住的注意力。



是什么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

有时候,你刷手机可能是想知道有什么新闻,

结果莫名其妙开始生气,仿佛有深仇大恨般,一言不合就吵架,

但你放下手机,看看身边、看看周围,其实什么事都没有。

因为无形中,AI算法在悄悄影响我们的情绪


赫拉利发现,为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算法开始在大量用户中做实验,

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得出结论:

“抓住别人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下仇恨按钮、恐惧按钮和贪婪按钮。”


给用户看一些令人生气、害怕的充满负能量的东西,

比如明星塌房、网红出轨、彩礼纠纷……

这种激发负面情绪的新闻,不仅可以狠狠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还能让用户分享给朋友,进一步传播。


但令赫拉利更为担忧的是,

AI算法根本不在意内容是真是假、是完整的还是断章取义的。

“即使不是真的,即使是假新闻,即使是阴谋论。
就算很多好事在发生,只有一个小的、不好的事情,
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不好的事情上。”


赫拉利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说明:

“有些人教烹饪课,有些人教生物课,
有些人散布阴谋论,
然后算法做了一个决定:
宣传阴谋论而不是生物课。”



制造名为「亲密关系」的超级武器

想一想这样的画面:

同一张饭桌上,所有人都无话可说,不约而同地低头玩手机,

和从未见过面的贴心网友聊得热火朝天,

结果对方不是人,而是AI。

怎么回事?


赫拉利指出,AI正在发展和人类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它们正在学习如何解读人类的情感,

因为它们非常擅长分析数据和识别模式,

这就是我们识别情绪的方式。”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关心,但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

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很难百分百完全理解对方的感受。

▲电影《婚姻故事》

但AI却可以完全设身处地地理解你的所思所感。

“它们从不生气,从不生病,也从不疲倦,它们只关注你的情绪。”


试想一下,当你工作被上司批评时,是不是想找朋友或爱人寻求安慰?

不巧的是,对方正好也在忙,没办法完全理解你,

是不是心情更加沮丧?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贴心网友,24小时听你诉苦,

重要的是可以无条件地安慰你、理解你。

你会不会开始信任和依赖对方?

▲电影《她》


可当你有所动摇的时候,恰恰是危机浮现了。


赫拉利表示,AI正是利用亲密的力量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操纵人类

一个简单的例子:遇上陌生人的推销,大部分人都不会搭理,

但假如是朋友之间的安利呢?

尤其是特别要好的朋友,不断热情跟你安利某产品,

你会不会下单?

via:三岁的奇思妙想

假如对方安利的不是某个产品,而是某些政治观点、社会印象,

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via:长江云新闻

“在过去,我们看到了那种争夺注意力的斗争,
但亲密关系比注意力要强大得多,
如果你想改变人们对政治或其他事情的看法,
亲密关系就像超级武器。”


最重要的是,人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思维方式,

AI却完全以你为主导,遵照你的思维和情感

“人们一旦习惯了与机器人的这些关系后,
与其他人形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会变得更加孤独,更加依赖AI。”


当我们习惯了AI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回到现实社会进行社交时,

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落差?

是否能和他人重新建立起亲密关系?


AI正在制造慢不下来的人

不久的将来,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


当你去银行贷款时,AI决定是否可以给你放款;

当你填报大学志愿时,AI决定你是否被录取;

当你面试工作时,AI决定是否录用你。



AI不断向我们施压,要求我们做更多的事情,永不停息,

于是我们越来越卷、越来越焦虑,不敢有片刻松懈,

只要停下来就会感到内疚。

“我们觉得一切都进展得太快了,我一刻也停不下来,我不能慢下来。”


可是和AI相比,你会发现它们个很大的优势是:

永远不需要休息

我们睡觉时、吃饭时、洗澡时,AI都在不停工作。

这样的“竞争对手”,谁又能比得过?


即便是企业、国家领导也陷入同样的焦虑中。


所有人都知道AI会带来可怕的威胁,但所有人都不敢停止发展AI,

担心自己停下来,对方没有的话,岂不是就输了?

于是每个人都跑得越来越快,不知道怎么放慢脚步。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

赫拉利称,目前AI处于原始阶段,还在掌控中,

我们可以在清楚潜在危险后,立刻做出正确的决定。

“关于技术我们必须记住的一点是,
它不是决定论的,如果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
我们仍然有能力塑造它,对AI进行监管。”


如同货币发明之初,也曾有人担心会不会假钞泛滥。

结果怎么样?

有严格的法律禁止伪造货币,有强大的防伪工具杜绝假钞流通。


AI带来的威胁确实可怕,但我们仍可以防患于未然。


如何学会与AI共存

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面对AI带来的威胁?

赫拉利给出的建议是:保持灵活性,和信息节食

首先培养一个灵活多变的头脑,不断学习和改变,拥有广泛的技能,

智力技能、社交技能,还有运动技能,

要有平衡的技能组合。


其次我们需要有能力分辨可靠和不可靠的信息。

大脑相当于肚子,信息相当于食物,

吃太少会饿,吃太多会撑,需要适当地减少分量。

“我们需要给思想排毒。
所以,我们需要信息节食,
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信息断食。”


比如,赫拉利会进行长达几周的冥想,中断和外界的联络,

不碰手机和电脑,也不和人说话。


当然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赫拉利的方法不好学。

那么,我们怎么做到“信息节食”呢

试用了一些网友分享的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有意识地筛选信息存入大脑的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要分辨出可靠和不可靠的信息,对于那些来源不明的信息,通通Pass。

2.选择性地无视信息:多使用搜索和过滤功能,主动去检索自己想看的内容,不相关的内容则选择性无视。

via:RicoBuy

3.定期集中检查消息:关闭通知,找个固定时间段回复消息,定期检查邮件、媒体,看看是否有新内容更新。

4.做好时间的规划给一些特定APP设置时间限制,减少手机里的APP数量和平台上的关注数量,只关注少数优质创作者。


5.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找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兴趣爱好,转移对手机的依赖性,解放自己的双手。

6.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感受自然的风采。

via:秃头的榬大娘

资料来源:
中信出版 《尤瓦尔·赫拉利对谈张静初:AI正在制造慢不下来的人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200万.设计爱好者共同关注。每天早上6:30第一份设计早餐。(商务合作,请添加vx:haozi4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