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真的勒石为证要子孙善待后周皇室后裔?其实就是一场政治秀

文摘   2024-09-11 13:58   河北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年仅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让位给了赵匡胤,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他特意找到一块石碑,并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后世子孙皇帝的祖训,其中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赵匡胤这就是勒石为证,要善待后周皇室柴氏家族。赵匡胤这番举措显得真诚无比,再加上柴氏子孙确实一直与两宋皇室共始终,所以后世都认为赵匡胤很仁义,对待前朝皇室非常不错。

但是如果仔细翻看史书,会发现其实赵匡胤做的事也很阴险,并不是像史书中那样善待后周皇室。

先说一下,后周世宗柴荣在去世后,除了柴宗训之外,还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柴熙谨、柴熙让、柴熙诲,那么柴荣这四个儿子在宋朝时期又如何呢?

先说说退位的小皇帝柴宗训吧,赵匡胤登基后,封柴宗训为郑王,将他安置在了房州(现今湖北房县)。而房州是从唐朝以来就专门用来发配政治犯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四面全是高山,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很便于朝廷监视,所以柴宗训名为郑王,实际上是被发配监视起来。

柴宗训活到20岁时,莫名其妙的去世了,史书中关于他的死因没有任何记载,而且离奇的是在他去世后,他生育的五个儿子也全部离奇夭折,柴宗训这一脉也就绝后了。

柴熙谨则在后周灭亡后,被大将潘美收养,但是柴熙谨在赵匡胤称帝4年后,却莫名其妙的夭折了,也是史书中没有记载死因,具体怎么死的呢,留给后世无限猜想吧。

柴熙让则是在史料中失去记载,属于下落不明了。这个属于是往好听了说叫下落不明,往不好听上说则是尸骨无存,至于怎么死的,和赵匡胤有没有关系,明白人心里都应该明白。

柴荣最小的儿子柴熙诲倒是没有下落不明,他是被后周旧臣卢琰收养为养子,并改名为卢璇才长大成人。他长大后,当时年岁久远,宋朝政权也已稳固,再加之赵匡胤已经去世,卢琰这才告知他真实身份,并招他为上门女婿,他这才平安的活到老死。

其实柴熙诲没死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当时过于年幼,估计后周灭亡时他都不记事,再加上他被卢琰收养改姓为卢,卢琰出身望族,且在后周本身就很有权势,赵匡胤给了卢琰一个面子,这才能让柴熙诲平安长大。

柴熙诲在永康县的一支后人直到南宋被元世祖忽必烈攻灭之后,才恢复了柴氏祖姓,而他的其他后人则都以卢姓传谱。

可以说柴荣在赵匡胤时代就基本没有名义上的后人,算是断子绝孙了。看到没有,赵匡胤嘴上说着善待柴荣的后人,结果弄得柴荣是断子绝孙。

要知道柴荣算是赵匡胤的恩人,一手提拔他,并像对待弟弟一样对待他,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发动陈桥兵变与柴荣的一手提拔密不可分,而转过头他就直接让恩人加大哥的柴荣断子绝孙了。

看到这很多人都会纳闷了,历史上明明记载后周皇室柴氏家族与两宋共荣辱共始终嘛。确实柴氏家族是与两宋共荣辱共始终了,只不过与宋朝皇室共荣辱共始终的柴氏家族并不是柴荣的血脉后裔。

原来在宋仁宗赵祯继位之后,当时宋朝政局稳定,国富力强,国泰民安,宋仁宗就想来一把政治秀,就下令寻找后周皇室柴氏家族。

当时由于柴熙诲一脉已经改姓为卢,并且他的后人有一直刻意隐藏柴氏家族身份,所以宋仁宗一番寻找,发现柴荣的嫡系血脉已经基本死光了。

因此宋仁宗只得找到柴荣的大哥柴穆之子柴咏,即柴荣的侄子作为柴荣的后嗣,册封柴咏为崇义公世代承袭爵位,这才有了后周皇室柴氏家族与宋朝共荣辱共始终的说法,只不过宋朝册封的崇义公家族并不是柴荣嫡系血脉。

所以赵匡胤勒石为证,要求后世子孙善待柴氏家族,更多的是政治作秀,是为了在后世留下好名声,实际上柴荣的嫡系子孙在他在世时就基本被清理干净了。

小岛知风
闲话历史,带你一起来拉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