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播完的电视剧《小巷人家》
你看了吗?
第一集28分34秒
一句“吴江的还有吗”的台词
让“我就在吴江”“吴江人在这儿”的弹幕
瞬间刷屏
🔻
电视剧《小巷人家》截图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
“小巷”可以说
是江南的代名词
要问吴江的小巷还有吗?
那真是“太有了”!
吴江拥有着
众多古朴而宁静的街巷
盛泽
曾以拥有“七十二条半弄”名闻遐迩
现仍保留里弄99条
黎里
至今仍保存着115条明暗弄堂
同里
一条“穿心弄”
更是成为江南街巷的
经典代言
今天
小编就为大家盘点盘点
那些深藏着烟火故事的
▼
穿心弄长300来米
80厘米宽
最窄处据说只有60厘米宽
仅容一人穿过
顾长卫《情归同里》里的经典瞬间
赋予了穿心弄眷美和神伤
到吴江,一定要来这里走一走
周赐福弄“赐福”二字
源于乾隆皇帝
黎里人周元理在朝为官期间
连续得到御赐“福”字13个
周家宅邸的大厅就命名为“赐福堂”
宅边陪弄就称为“周赐福弄”
庙桥弄因位于庙桥头
一桥一弄
就约定俗成叫了庙桥弄
庙桥弄全长有80多米
最宽的地方3米5
最窄的地方也超过2米
保存得这么完整、这么宽的石板路
在江南古镇中也是不多见的
庙桥弄属于明弄
也叫朝天弄,敞亮宽广
这里是清末爱国名将张曜的故居
张曜年幼时跟随母亲投奔黎里蒯家
后来投身行伍,成为一代名将
他在黎里新蒯家弄底
修建了一座船厅
亲书匾额“退一步处”
颇有几分退隐之意
陆寿康/摄
这是盛泽唯一一条
保留了石板路的弄堂
在申家弄
有一处“折”后转角处的石头
被凿成了“圆弧”
为的是防止磕碰到路人
正应了一句成语“转弯抹角”
陆寿康/摄
新开弄是近代盛泽
最后开辟的一条弄堂
1915年2月盛泽出灯会
意外在北大街东段酿成火灾
疏散不及
事后开明士绅郑式如(柳亚子岳父)
让出宅基新辟一弄
贯通北大街与敦仁里
命名为新开弄
也就是《盛泽竹枝词》中
所言:“市东郑里又新参”
该弄宽达3米余
碎石路面
当年已是气势非凡了
陆寿康/摄
民国十一年(1922)三月
嘉兴中国银行在
盛泽毛家弄南口(今银行街12号)
分设办事处
开展银行业务
这是盛泽镇上的第一家银行
陆寿康/摄
健康弄街貌
健康弄南口从流虹路原区牙防所隔壁
(流虹路原名红旗路,最早叫马新路)
到北口斜桥边上
弯弯曲曲约两百米
这条弯曲小弄
原本叫积善弄
费揽澄、沈天民1913年在此创办了
吴江第一初高等小学校
就是现在的区实验小学前身
还有杨纫兰女士(费孝通母亲)
在健康弄1911年7月创办了
吴江县有史以来的
第一家蒙养院(幼儿园)
小园弄为东西走向
约有500多米长
东至公园路(现至交通北路)
西抵中山路
小园弄的名称由来众说纷纭
老松陵人都知道弄的东端及附近一带
曾有多家桃园
小园弄的命名或许与此有关
吴溇老街
因吴溇而得名
自古以来即为当地的
水运、集散、街市中心地
从遗存的古宅、石桥、河岸、街景
依稀可见往日
“吴村烟市”的繁盛景象
以枫桥河为界分为南街和北街
总长度约八百米
老街至今基本上保留着
五六十年前的风貌
店铺鳞次栉比、民宅连绵逶迤
南北老街两侧有着好多条弄堂
两侧历史建筑保存完好
少量为清末建筑
大多为民国建筑
部分建筑有天井、砖雕门楼
三官堂弄位于宝塔街西侧
因弄内原有三官堂而得名
它是宝塔街两座坊的分界点
弄的东段为仁安坊,西段为仁里坊
三官堂弄当年就是长过百米
宽不过5米的石板窄弄
旧时震泽古街古塔,两岸房屋枕河而居。
但与宝塔街上其它两条弄堂相比
它还多了一道弯儿
而三官堂弄的特别之处
就汇聚在这道弯上
当年斜桥河引頔塘之水由南向北进弄
继而拐了一道弯变由东向西而行
水的注入
给三官堂弄带来了灵气与生动
也使之成为古镇弄堂
的一大亮点和风景
震泽镇打线弄3号,姚明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打线弄
位于震泽医院旧址的东南方
是古镇历史上丝线作坊的所在地
姚氏家族世居在震泽打线弄3号
姚明的祖父姚学明就在此生活
姚明小时候回到震泽
就住在这里
姚氏家族老宅面阔三间
坐北向南,前后三进
因为家族成员个子都比较高
老宅的门楼
也比周边的民居高出好多
非常显眼
据镇上的老人讲
以前镇上只要走来一个大高个
必定是姚姓无疑
百米多长的司前街
拥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曾经是平望最为繁华的一条街
可以称得上是运河古镇第一街
街上居住的90%以上为原住民
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生活习俗
司前街东首
是伫立千年的安德桥
一方桥孔将古镇人家尽收眼底
弄堂连着弄堂
日子连着日子
吴江还有很多街巷
与《小巷人家》的小巷相似
它们也承载着
无数家庭与个人的
故事与情感
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与社会的发展
有空不妨去吴江的老街旧巷
坐一坐、走一走
感受吴江的
历史韵味与人文风情
“苏州吴江发布”政务微矩阵发布
来源:综合江南时报、同里旅游、今日震泽、黎里古镇旅游、太湖七都、水乡森林桃源、吾爱盛泽、吴江通、长三角示范区旅游服务等
文字:朱纯洁
编辑:顾心悦
责任编审:刘弋 付栋栋 朱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