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爱李清照,李清照却只爱自己

文化   2024-11-26 12:00   江苏  

点击关注

文:唐海峰(读史专栏作者)


李清照一直认为自己是深爱赵明诚的,但事实上,她只是爱自己。或者说,她表面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强主义者,而实际却是一个任性的,需要丈夫百般宠爱,对她百依百顺的娇蛮小女人。


女强男弱,相得益彰,若是一直处于和平年代,一切矛盾都会被掩盖,但是,他们遇到的是乱世。李清照嫁做人妇,在和平时期的赋闲时代,与赵明诚并驾齐驱,形成一种“女强男弱”但却很和谐、又很难得的妻唱夫和局面。


然而,赵明诚兵变逃跑后,这种和谐局面被彻底打破了,李清照没能很好展现一个真正的“女强”形象,做丈夫坚强的后盾,而是“伪女强”,说什么恨不得男儿身,讽刺丈夫——她把恨自己的国家软弱,加注到软弱的丈夫身上,和丈夫打起了冷战,并在后来有了乌江边的“至今思项羽”之绝句。


她是在控诉大宋竟无一男儿,却不巧,赵明诚也被算在其中。正是李清照这一首诗词,让本已为逃跑行为内疚的赵明诚更加惭愧,并最终郁郁病亡。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妻子,李清照并没有真正了解丈夫,至少,在赵明诚逃跑并被朝廷革职,天下共耻笑之时,赵明诚最需要的是李清照的安慰及开导。然而,李清照给他的却是和外界一样的冷漠与讽刺。


及至丈夫病亡,李清照才发现,她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爱,不是打击,不是恨铁不成钢,而是关怀,陪他,鼓励他东山再起。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01


公元1101年的一个雨天,一个少女依靠栏杆,看着窗外的芭蕉被雨水打湿。


这是她十八年来经常看的场景。她喜欢这样的雨,淅淅沥沥,有微微的凉风。她在这样的雨里读书,写诗,写词,听父亲谈论时事。父亲时而愤慨,时而大笑,她自己听着,自己想着。


可是最近,她多了一件事,就是想一个人。


她是李清照,那时候写词已经小有知名度,在某博上还有小几万的粉丝,每天催她更新词。


与词相比,她的家庭更让人羡慕,无数狗仔队都在打听。


通常说,家庭影响很大,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这兄弟是一个爱书的人,一方面是因为喜欢读书,他自幼刻苦,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进士。


稳妥妥的镀金,镀的还是纯金,因为他可以到处吹牛,我的老师叫苏东坡。这个牛,不是人人都能吹的,比中进士还让人欢喜。


后来他又娶了个同样是书香世家出身的女子为妻,岳父是昔日的状元。


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学霸家族。


李进士还有一个爱好,可能和现在很多人一样,那就是藏书,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在这样的家庭,李清照受到了严重的耳濡目染,很小就开始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每天晚上,别人家里在看肥皂剧,李家全门则坐在家里,每人一本书,仔细的翻阅。别人的孩子还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李清照已经能熟读四书五经;别的小孩在捏泥巴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开始与古人共鸣。

可见家庭的影响力,这就告诫了现在的很多家长,你天天做什么,孩子就会模仿什么。放下麻将,立地成佛。


在这样家庭熏陶下,李清照年少时就展现了极大的文学天赋。


那时候她家境富足,属于官二代,经常外出,写了很多诗词,流传很广,发出去很快就能上热搜。例如,《如梦令》中她写少女时代的开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引爆朋友圈。


可是才女只是才女,又不是玉女。古代人张口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还是只能早早的嫁人。


幸运的是,就在十八岁的时候,李清照碰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恰好,他也喜欢她。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李清照就记住了这个男人。这个面相清秀,谈吐有佳的男人,让李清照的心砰砰地跳。只要你心跳加速,脸变红,我们就有故事。


李清照更喜欢这个男人对她的痴情,他一心一意对李清照好。


男主角叫赵明诚,和李清照门当户对,也是一个官二代。那年他21岁,早就读过才女李清照的诗,对她也是朝朝暮暮。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就红了脸。


在所有狗血偶像剧中都有的第一次见面场景中,赵明诚在元宵灯会上,只看见李清照回眸一笑,就彻底沦陷。


孤岛有大海拥抱,银河有星辰相交,一见钟情就是无处可逃,只要看一眼,便是未来很多年的凝望。


红脸是心脏发烧的表现,心脏发烧是动心的感觉。赵明诚回家后就给父亲说了,非李家女不娶。这应该是赵明诚一生中做得最有男子气概的一件事了。


门当户对嘛!赵父也不是拘泥的人。很快,赵家便上门提亲,李清照不反感小赵这个追求者,加上小赵同学长得也一表人才,而且也有学问,羞答答地就同意了。


两个人就这样确定了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拍拖,古人拍拖马上就要结婚。不久,才子佳人就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02


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李清照是在溺爱中长大的,所以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性,加上自小饱读诗书,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自信之心爆棚,所以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在今天,她可能是著名的女强人,人送外号“李明珠”,可那时候是宋代。


所以,李清照实际并不是多数男人的佳偶对象。但是,上天眷恋她,送来了一个偏软弱型的赵明诚,简直绝配。


很久以来,很多人给我谈到李清照,说她如何凄凉,如何悲伤,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有一句就是,性格决定人的一生。


还有人说她婉约如晨露,细腻如秀发,我还是更想说,我们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士更想做一个兼济天下的志士。但可惜,她是个女儿身。


停一停,敲黑板,在这里停一停,我想说,李清照一千年来的活着的,死了的粉丝们,别骂我,我一向认为纵横千年的历史人物都是亦正亦邪的,我不是脑残粉,我清楚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物,李清照是,苏东坡也是,杜甫还是。


我只是作为个人的角度看一看李清照这个人,我也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哀伤而不失典雅,细腻而拥有雄浑,可是我不是脑残粉。历史的意义,就是客观的看待曾经的事和人。


严格的说,李清照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赵明诚的性格则较为软弱,你看像不像灰太狼和红太狼,一副很明显的女强男弱的局面。是的,幼年便被称为才女的李清照是骄傲的,也可以说是过度膨胀的。


可是,再骄傲的女人都逃不过,一个叫爱情的劫。李清照是爱丈夫的,起码她是这样认为的,在爱听话的丈夫的同时,她喜欢丈夫的顺从和体贴,无所谓丈夫其他缺点。


热恋的时候,对方的优点像浩荡的大海,而所有的缺点,仅仅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起码在热恋期,李清照是那么认为的。


婚后的生活,赵明诚还在上学,在读太学,因为父亲的原因,他萌荫做官,不像其他的寒门学子,必须要经历科举。他在太学上学,有合适的官位,就可以去补缺。


没有上班的日子,赵明诚勤勤恳恳地学习,这个有点像后备干部培训班。每天下课后,会去附近的旧书城,为妻子挑选几本书。


这哥们儿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古代典籍和书画,年龄越大的书,越爱不释手。


李清照和丈夫培养了相同的爱好。


婚后两个人已经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赵明诚有些学费补贴,刚好够两个人生活。


虽然两人都出身名门,家境富裕,可也习惯这样清贫的生活。


隔壁家的小夫妻开始买车买房,而赵家夫妇,每天往家里买书。那时候,赵明诚同学每天放学就去附近的古籍市场买书,没钱了就把父亲赠送的高档衣服拿去典当了,买几本书回家研究,剩下的钱给妻子李清照买些水果。


不论贫穷还是富有,不论健康还是疾病。这些现代人发明的誓词,却在古人的身上实现。


以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婚后两个人开始有了一个共同爱好,这个爱好就是收集古董,收集古董是比较拜金的说法,应该说是做艺术收藏。


他们两个人格外喜欢金石书画,经常在初一十五一起去采集。


这个时期,两个人是相互欣赏和精神高度叠加的。


只是,好景不长。

03


男人,总不能永远风花雪月,还有更重要的仕途。总之,不久后,赵明诚因为工作原因调离京城。两个人开始了异地恋。


那段时间,李清照很不高兴,全部写进词里,像《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杀千刀的,为什么还不给我打电话,发微信。


例如还有《点绛唇》中写道: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就在描写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还有最出名的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小一贯骄傲的李清照开始独守空房,她不曾想过会是这样。所以在那期间,李清照的词主要表达了闺怨之情。一些抱怨添加了思念。


男人为了事业去拼搏,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清照虽然充满了小女人的幽怨,但这并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如果没有发生后面的事,李清照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小女人,写写诗,填填词,等着丈夫打怪混级,能够早日回京城工作,最后一生和丈夫相伴。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李家和赵家很快就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这个政治风波,历时之久,影响之大,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此时,中国历史上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发生。


说到宋代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唐诗宋词,毕竟童年折磨了那么久。


但是作为学史的人来说,你应该想到的是王安石变法。因为这场变法引起极大的风波。


说到王安石,大家会想起小学课本上他的诗,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经济学家。这哥们儿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邋里邋遢,放在小孩群里面,都会被人嘲笑。可是,我认为他是一个狂人还是一个超前的人,应该是个超人。


另外还有一个超人就是王莽,这哥们儿超前到很多人以为他是穿越过去的。


可是历史上存在很多,理论太超前,社会太滞后的悲剧。王莽是这样,王安石也是,虽然这两个哥们儿不能同日而语。


王安石的变法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缺乏社会基础,社会评论两极分化,加上封建社会的弊端,新法很快就导致劳民伤财。因为今天我们是讲李清照的,不是讲王安石的,所以就不具体展开。


因为变法,朝廷上出现反对新法的一批人,例如最知名的有司马光,苏轼等。


这就像一个班,有些支持班长的决定,有些人不支持,于是支持的人叫做元丰党人,不支持的人叫做元祐党人。


这两拨人火拼了很多年,在蔡京为相时,元丰党更胜一筹,在皇帝宋徽宗的支持下,一脚踢开了元祐党那帮哥们儿,开始大规模的政治打压。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立一个碑,把所有要迫害的人的名字全部写上去。


这是一个黑名单,只要你上了,你就终生别再想在朝廷任职,连子孙也不能。


这块碑,被不停复制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为了警示世人。


不幸的是,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也名列其中。


李格非很快被罢免,打入大牢。这急坏了李清照,她四处奔走,终于救回了亲爹。可是没过多久,自己受到了牵连。因为后来规定,所有官员宗族不能和元祐党人通婚,否则将会按元祐党人一并处置。


李清照不想自己的丈夫受到迫害,于是主动离开丈夫,带着思念,带着执着,带着爱离开。


就像有时候,我离开其实是因为我太爱你。


直到后来,崇宁五年,朝廷特赦元祐党人,李清照才回到丈夫身边。


你不要以为这就结束了,历史一直就是在翻来覆去。


元丰党等人很快又卷土重来,这次连自己的公公赵挺之也受到牵连。


其实到这个时候,新法的斗争已经脱离了新法本身,成了一种政治迫害和政治攻击,不管你是那一派,看你不顺眼,就要弄你。


赵家很快被革除所有官职,包括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罢黜功名离开朝堂,李清照和丈夫过上了恬静的生活,只是更加贫困。李清照无所谓,这时候的她25岁,生活已经让她独立。看淡一切,只要心爱的人在身旁,一切都不是问题。

04


25岁的李清照比18岁的李清照多了沉稳,也多了安之若素,她把家称作“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和丈夫过平静的生活。那时候他们相互扶持,鼓励创作。


人生的幸福就应该是这样。可是在这里,李清照一点一点在改变,因为她的成长,丈夫在家里的决策权越来越小,渐渐的成了一个执行者,而李清照成了一个指挥者,她常常认为丈夫太过软弱,她恨自己不是男儿身。


她常常想,如果她是男人,大宋的江山也不会这样四散飘落。一想到这儿,她就更看不起只会听话的丈夫。


好在这个时候还比较太平,虽然是“妻唱夫随”,但两人还是比较有共同话题的。


这样平淡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李清照到了38岁的年纪,赵明诚再次有机会出仕。之后的几年,李清照追随丈夫辗转去了更多的地方。


如果一直太平,李清照和赵明诚一定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夫妻。可以说,如果没有遇见李清照,赵明诚这样一个官宦家庭长大的孩子,他软弱听话,除了爱书,并无大志,一定会和所有人一样,在历史中渐渐消失。


然而,他遇到了李清照,接着又遇到了北宋之亡,南宋偏安,所以注定要被写进历史书中。


1127年,李清照43岁,学历史的都知道,这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大举进发,俘虏走了宋徽宗、钦宗这对父子档倒霉蛋。大宋王朝,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宋朝廷正式登场。


在这一年,赵明诚家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了。赵明诚南下奔丧,随后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一个文弱书生,让他带兵,也真是难为他了。


这一时期,李清照留在北方的战火之中,负责望南方转移这些年两人收藏的文物字画。


1128年,也就是南宋朝廷第二年,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南下,行至镇江时,正遇反兵攻打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这个时候,李清照显示了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安全押抵江宁府,和丈夫团聚。


对于南宋朝廷的苟安,李清照越来越不满,屡写诗讽刺,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著名词句,极是恨铁不成钢。


然而,悲催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江宁府也发生了兵乱,作为长官的赵明诚竟然不是主持平叛,而是悄悄一个人溜走了。


叛乱很快被平定,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查办。昨天还在讽刺别人不是男儿,今天自己的丈夫就当了逃兵,李清照的心情之郁闷,是可以想象的。昔日因为夫妻的名分对赵明诚的好感荡然无存。李清照对丈夫的鄙视达到顶峰。


郁闷中,李清照随着被革职的丈夫来到乌江,舟过霸王自刎处,不禁悲从心来,写下《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像往常一样哄着李清照,问她又写了什么名作。李清照斜眼看着丈夫,鄙夷不屑地说,反正不是你,然后自己向前走,只留下丈夫在后面追着问。


可想而知,当赵明诚真看到这首诗时,心情会有多沮丧。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逃跑,早已广被世人讥笑。


在池阳(今安徽贵池)落脚后,赵明诚被召独赴湖州,李清照竟感觉轻松了一些。可令她不曾想到的是,这次一别,竟成了永别,郁郁的赵明诚猝然发病死在途中。年48岁。


虽然对丈夫软弱的性格讨厌至极,可毕竟夫妻那么久,李清照不能接受赵明诚已死的事实,大病一场。在病中,李清照想到自己和丈夫多年来收集的金石书画古籍,她知道,赵明诚肯定不想他们流失。


于是在病中的李清照,振作精神,从新站起来,继续向南方转移和夫君收藏的书画及古籍。


可是一个女人注定改变不了战火,大部分的名贵藏品还是流失了。

05


一个女人飘零在战火之中,不能立足,曾经自以为是的李清照,终于放下了骄傲。少了赵明诚没有底线的呵护,李清照陷入了痛苦的挣扎,变得伤感,曾经的高傲一去不复返。


后来无数世人传颂的婉约哀伤词,大部分出自这个时候,像《鹧鸪天》里写到,“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她承认自己软弱了,现在的她,只想有一个像赵明诚一样的男人来呵护她,让她能保持住昔日的骄傲。


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这哥们儿叫张汝舟,他一出现,就对李清照格外照顾有加。


请各位女同胞记住,突如其来的关心一定别有目的,真正爱你的人,一定是默默的爱你,声势浩大的爱,是不值钱的。因为这哥们儿就是一个佐证。


此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骗婚犯,看中的不是李清照这个人,而是她手中的藏品,可这都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心肝啊,所以婚后张汝舟依旧无法随心所欲地处置李清照的藏品,于是原形毕露,开始对李清照家暴。


李清照自然忍受不了,想离婚,但那个时代只有男人休女人的份,女人是无法休男人的,除非男方犯了罪。好在这张汝舟是个贪污犯,李清照为了离婚便揭发了这个家暴男。


张汝舟很快就进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妻子揭发丈夫,也是犯法的,于是李清照也被判入狱三年。好在她的名气大,在朋友的斡旋下,最终免于牢狱之灾。


从那之后,李清照就不再有找个贴心男人的心。她的红尘缘,在遇到张汝舟那个渣男之后就断了。


当然,历史上,对于李清照二婚这个事情存在长期的争议,我个人更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因为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了她的这段经历。至少可以证实的是,她和张汝舟两个确实同居了。那是古代,不像今天,有些人旧爱刚离开就上了新欢的床,同居就像换室友。


那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住在一起自动匹配结婚。所以结婚的可能性很大。

06


那年李清照饥寒交迫,每日坐在床头。她开始回忆,怀念。更多的是检讨。她突然发现,最爱自己的还是曾经的那个在元宵节互相对视一眼的男人,那个一生对她百依百顺的男人。


李清照突然发现,赵明诚是最好的赵明诚,而她不是最好的她。作为妻子,她不了解自己的丈夫,也不关心他,从未站在丈夫的角度考虑问题。


她在发牢骚时,丈夫在异地刻苦工作;全天下的人都在指责丈夫逃跑时,她没有给予过一句的安慰和温暖,而是和天下人一起对他嘲讽和讥笑。


她突然发现,她爱的永远只有自己,仅仅是她自己,而她失去了一个如此爱她的人。


离开就是离开了,生死两隔。在余生里,她怀念年少,她怀念爱情,她怀念故土。


其实,我们更可以将其理解为,她怀念昔日的父母,怀念亡夫,怀念故国。


生命无常,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曾经幸福过,却落得一人,曾经奋斗过,却一无所有。


记忆是个难以判读的东西,你说它温暖,却衬托悲情,你说他悲伤,却也有些温暖。这是李清照晚年的日常。


那年她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还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还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还写道:“今生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多年之后,很多人和我谈及李清照都会哀叹一声说,多好的姑娘啊。或者有人会给我说,她的词太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爆棚。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李清照的晚年一直在奋斗,她一直在努力写词,来呼吁朝廷收复北方,这是她的父亲和亡夫毕生奋斗的愿望。


曾经在青春时期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烂漫少女,终究成了为国家而奋斗的战士,写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女人的自我强大胜过很多男人。所以,我更想说李清照是一个有男儿气息的女强人,她从未向生活低头,可是她的悲剧,也源于自己,就像我们开始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少女变成了寡妇,她用词来表达,来呼吁,来奔走。


到晚年,李清照才突然发现了一个事情,她没有做,可她必须要做完。一切还来得及,那就是整理亡夫毕生的研究成果《金石录》,那是丈夫一辈子的心血。


在她的一生中,似乎太过自私,为爱人做的事,屈指可数,这次她要让赵明诚泉下有知。


她一页一页的整理,有时候开心的笑了,有时候,发现纸张湿透了,才意识到悲伤如此措不及防。


笑了是因为她想起丈夫研究时的模样,哭了是因为物是人非,一切都来不及了。


最终《金石录》成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碑文研究资料,作者赵明诚,其实这后面应该填一个名字,那就是李清照。


做完这件事,后来呢?李清照问自己还能做什么,回忆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好像都在写词,都在哀伤,晚年她在为家国奔波,虽然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的,失去了爱人,后悔至极,可是她还有国家。


千年以来,无数人告诉我李清照是一个爱国的女词人,千古第一女词人,名不虚传。


可无人知道,躲在坚强背后的女人,是那么的伤痕累累。


我想73岁的李清照在去世前,肯定会说,明诚,我来了,这辈子写了那么多的词,其实都是在想你。

▼今日推荐关注


读史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