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方晓 | Qiu Fang Xiao
青岛市人,已退休。曾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若干。近年也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此类文字。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北区作协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举重国际级裁判员,青岛市举重运动协会(筹委会)副会长。
赶海忆趣(外一章)
老青岛有句俚语:“生吃蟹子活吃虾,掉到海里淹不死。”“死”,俗读“煞”音,其义不变。当然不是吃螃蟹和对虾,而是退潮后,在滩涂上石头下和小水湾里捉到的小虾小蟹。我们当年还真生吃过(味道还挺鲜)。借此壮胆,经常从沧口海池子外海边的T形小鱼码头上,走到没顶的深水区,跳下去逃命似的向岸边扑腾,虽然喝了不少海水,却很快地学会了游泳。长大后才明白:“生吃”云云,不过是借指海边的孩子学会游泳快而已。
青岛人把去海里游泳叫“洗海澡”。不会“洗海澡”和“不会喝啤酒”一样,会遭人讥讽。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天,我们几位同事去沧口海池子游泳(池里的水最浅处也过两米),一位竟真当成了洗澡。独自跳进了海池子,幸亏我们救起,才没“淹煞”!
“下海”是“赶海”的俗称,泛指青岛市区人在胶州湾落潮露出的滩涂上挖蛤蜊(读“嘎啦”音)、吊虾虎、拾海螺、捉蟹子等。不是指渔民驾船去大海深处讨生活。
赶海,没有多少技术,是妇孺老幼皆可操作的休闲娱乐兼为尝鲜。挖蛤蜊最为简单:徒手可挖,只是费劲还太磨手指,时间长了不行,辅以扠、铲、手耙等工具则会省力的多。早些年胶州湾的蛤蜊忒多,几乎到了俯拾即是的地步。香螺能“拾”,足见之多。香螺,因肉质鲜嫩而受欢迎,其状团团然螺旋,大小如元宵、玻璃球不等,行若蜗牛却快得多。“拾”法有二:一是赤足在软泥中踩触可获;二是掏,香螺穴如倒扣的酒茶盅,顶部有不规则的裂纹,很好认。用手抄底一掏一个准儿。很好玩。吊虾虎算有点技术,要先用∠形平头短柄铁锨(俗称“捎撅”),在滩涂上挖出虾虎的洞穴,穴口径比乒乓球略小,洞壁极其光滑。先往每个洞里插进一根一拃多长、比筷子细头略细的竹木棍。等到小棍晃动(表明有虾虎触动),迅速取出小棍,随即手将一支自制的细竿毛笔探入洞中,虾虎触到笔头双螯便会抓着笔毛往上爬,一旦露出爪子,则要迅速顺势提溜出来。笔不带钩,故谓之吊,其实还是抓。这种虾虎,是青岛、潍坊人的称呼。煮熟呈橘红色,肉质肥厚。不是现在常见的琵琶虾(济南人称“虾爬子”),琵琶虾壳坚爪利,剥食不易。又因出水即死,很快变成空壳,肉骤减,不受人待见。后来,随着虾虎在三年自然灾害“瓜菜代”中的灭绝。养殖的琵琶虾大量上市,它也叫成了虾虎。近几年,绝迹的青岛虾虎又出见了。尝得旧味,不免感叹。故有人戏称“怀旧版”。还有一种拇指般大的小蟹,贴着退潮的水边活动,密密麻麻,受扰后如影一晃疾去,极难捕捉。用手快捧,也还能能捉到些许。多次下来,所获也还可观。我至今不知其名,只记 绰号“马婆子”(音)。其肉少味亦不鲜,煮熟后壳极软,可与肉同食疗饥,也是饥馑岁月的纪念。赶海所得种种,白水煮熟可食,俱见其鲜。尤以蛤蜊称奇,不必加水和盐干煮即可,蛤蜊一开口即可食用,味道鲜嫩绝伦。我到过许多沿海城市,专门吃过那里的蛤蜊,其鲜嫩度都不及青岛蛤蜊,连烟台人也都说,青岛的蛤蜊真鲜!不客气地说,青岛蛤蜊可谓独步天下。
在三年自然灾害里,赶海又有了“瓜菜代”的功利。赶海的人天天摩肩擦踵,铺满海滩。即使在灾年,大海的也馈赠从未减少,从不会让人们空手而归。少则回家煮了聊佐菽水,多了可换点小钱贴补生活。人云,胶州湾是青岛人的福祉。诚不虚也!
可惜胶州湾高速公路建成后,海被挤到路西,退潮已不露滩涂。青岛市区,特别是原四方、沧口区一带的人,早年萦绕心怀的洗海澡和赶海,都已不复存在。洗海澡要往市里或崂山浴场奔,挖蛤蜊则要去红岛“蛤蜊节”去体验了。
趣话赠书
赠书,不外乎两种:一是作者签名题赠友人;二是为纪念什么事情,把书籍作为礼品送人以志记念。二者大都有作者(赠者)题词、签名乃至钤印。谓之签赠本。题词签名给书注入了情感的温度,开卷已现风情。在我,不管哪一种,能得到赠书都是高兴的事。
我曾在昌乐路“我们”书店,买下一本旧书《气壮山河》(李天焕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3月版),但见封面我就一下记起了小学六年级时,一位同学把这本书借给大家,后来传丢了的往事。这是本关于1936—1937年间张国焘分裂红军,假传中央命令把红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西路军远征新疆的回忆录。作者时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亲历了全部过程。书的内容大部分已忘记,只依稀记得行军露宿时冻死和与敌人肉搏时牺牲的两位十五六岁红军小战士的情节。扉页上有段钢笔题词:“姚立真同志: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儿女!92571团小组于姚立真同志入团6周年纪念日。1961.6”。读得我怦然心动。一本不到十万字,定价仅三角四分的薄书,竟然是团组织赠给老团员的纪念品。六十年过去了,著者早已去世,受赠者也该是耄耋之年了。买下它,一是奢望把它还给当年借书给我们的同学(暌违五十余载,老同学你还好吧);二是被那段赠言感动。那是我们青春年华的主题词啊。我也有一本团组织的赠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三版)。是当年离团时厂团委所赠。扉页上的钢笔题词云:“赠给:仇方晓同志离团纪念。一九七七、五、九”那会儿号召大家都“学一点政治经济学”,我曾还去厂图书馆里翻过《资本论》。可是,只抄了句马克思语录:“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最终和那本赠书一样都没有读完(啃不动啊)。
著名火花收藏家、老作家赵汝永先生,是位热心厚道之人。得到他签名所赠《冷暖人间》个人选集后,得陇望蜀,又求他的火花专集《花海泛舟》。他爽快地答应了。不知为什么,三个月后,他签名盖章先又送了一本。诧异间,不忍说破,只能恭敬收下。也是一段趣话。
某年逛青岛糖球会,在书摊上发现一本叶文玲的《秋瑾》(浙江文艺社1996年版),九成新。索价8元。一翻,发现竟有作者题词:“金铭、金枝存阅,文玲。97.11.22于杭州。”还盖了两枚阳文名章。我捧书不放却佯作侃价,摊主喊道:“让你两块,六块,别叨叨了!”连忙付钱。又题签又盖章(还是两枚),足见郑重。何以散出,流落青岛地摊。受赠二位未及详考,当中故事,更是无从想象。书的遭遇令人唏嘘。秀才人情纸半张,说什么好呢。叶文玲,1942年生。著名作家。已发表39本作品集及8卷本《叶文玲文集》,计有八百多万字。彼时,我正在搜集有关秋瑾的书,得到这本传记好生喜欢。
做举重裁判几十年,久闻举重国际级裁判中有北京蔡氏兄弟。其中蔡福全先生早先是位体育特级教师,获得过全国优秀体育教师金质奖章和“全国十杰教师”称号。后历任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喜欢读书写作,出过书。我和他只是名字互有印象,却和弟弟蔡福节较熟,彼此算是知道。那次我“友情出场”,忝列淄博全国少年举重比赛仲裁席间,听说他也来。便请他代求哥哥的书。他人很热情,爽快应允。果然带来了乃兄相赠的签名本——教育随笔《志远行近》。书中那段兄弟们早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居民院里,用拆掉的城墙砖凿孔串上木棍作“杠铃”,练举重的情节,让也有着自制杠铃练举重经历的我,读来倍感亲切。溽热之中,书香友情,令人为之一爽。
那年世界柔道大奖赛(青岛站)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作家万伯翱先生来青搞赠书活动为比赛助兴。其时,我正在赛会竞组委会竞赛部打杂。市柔道协会的崔先生知我喜欢书,替我讨了一本《六十春秋》签名本。虽然万先生“仇方晓同志正之!”的题词让我汗颜。但得到从未谋面的著名作家签名赠书,也是一种缘分。殊可玩味。
家藏各类赠书中,《初潭集》(明李贽著,上下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和《李太白集》(精装本,上下集。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二、三年版,发行人王云五)两部书最为珍重。二者都是刘西堂先生所赠。前者是先生贺我结婚所赠,书里夹着一张济南古籍书店1977年5月7日的零售发票上,列有邮资,想是邮购得来。遗憾的是先生没有题词。后者是先生早年藏书,先生去逝后,他的女公子送我留作纪念。书已泛黄,环衬上有毛笔小楷题记:“卅七年十二月廿九日购于招远路 西堂”。那正是先生来青岛搞地下工作时期。半年多后,青岛就解放了。刘西堂先生(1911—1983),原名刘寄萍,是清名相刘墉的五世孙。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共产党,曾入延安抗大学习。先后担任赣榆县党团工委书记(1938年)、滨海区参议员(1945年)、齐鲁公司总务处长(解放后)。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他在故乡诸城尧村养病期间,还建立抗战小学,自编教材授课,进行爱国抗日教育。他与妻子在老宅设立的地下交通站,因照顾周到、保证安全,受到当时诸城胶县一带的地下老交通们交口称赞。西堂先生从不汲汲于名利,哀荣随遇。虽曾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从未怨天尤人。先生是地道的读书种子,藏书颇丰,学识渊博,恂恂有长者之风。当年,我不揣浅陋,经常登门问学借书。先生从不嫌叨扰,每每伺座,有求必应。如今先生墓木已拱。手捧先生藏书,摩挲先生手泽,想起面聆謦欬的日子,心生无限感念。
陈晓维先生《失去的微笑》(见《好书之徒》)文中也有一则送书贺婚故事:1951年智利诗人聂鲁达来中国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印了100部线装本的《聂鲁达诗文集》作为礼物。因为聂鲁达当时在流亡中,居无定所。书没能全部带走。这些书没有定价,无法发售。剩下的就内部消化了。恰逢该社编辑方殷新婚。几位同事就送了一部做贺礼。还用毛笔在书前空白页上写着:方殷、郑梅同志结婚志喜。8位赠者是:聂绀弩,孙剑冰,谭宝彝,陶建基,贾原,宋玉荣,贾芝,文怀沙。这般送书贺婚的故事,于今,不大会有了。都直接点钱红包了。
青岛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推广专栏
● 了解“胶澳”
“胶澳”系列包含“胶澳文荟”“胶澳画苑”,是青岛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一原创文化品牌。随着青岛文化旅游相结合,大力开展地方文献保护工作,青岛市图书馆为青岛文化工作者及爱好者开辟一块推广窗口,在打造交流平台的同时进行地方文献征集、整理、保护。
● 地方文献征集要求
1.国内外人士在青岛期间创作的,或与青岛有关的所有形式作品。
2.创作者保证作品原创性。作品思想积极向上,体裁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
3.文献捐赠数量以3套/种为宜,艺术作品不限。
4.所有捐赠,一旦收藏均赠予青岛市图书馆的收藏证书。
● 捐赠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青岛市延吉路109号
青岛市图书馆采编部
邮 编:266034
联系人及电话:王瑶 (0532)85011160
电子邮箱:554536244@qq.com
END
地址:青岛市南区延吉路109号
电话 : 0532-85012822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青岛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及阅读推广,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删除。
【微信改版,请为我们加一个星标,让我们不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