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湾叔Uncle_Gulf
“破”
如果用一个汉字来形容2024年的海湾工程市场,“破”或许是比较合适的那个。这里的“破”既不是“破坏”的“破”,也不是“破烂”的“破”,而是“破纪录”的那个“破”。
对于海湾国家的工程市场来说,2024年无疑是历史上光景最好的一年。
前所未有的资本支出水平推高了几乎所有海湾国家的项目授标额,打破了几乎所有行业的项目授标纪录。
MEED Projects项目跟踪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这六个海湾国家授予的工程合同总价值高达2640亿美元,打破了2023年创下的2480亿美元纪录,同比增幅达到了可观的6.5%。
如果把这一数字与2022年对比,是当年授标额1240亿美元的两倍有余。
从国别来看,沙特毫无争议地再次成为单体最大市场,授标合同额1443亿美元,是整个海湾地区工程市场有史以来单个国家记录的最高授标额。
更重要的是,2024年的授标额较2023年大幅猛增了22.3%。事实上,2023年1180亿美元的授标额已经是历史上很高的水平了,连续两年如此庞大的授标额也对外展现了沙特推进“2030愿景”的决心和力度。
阿联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海湾地区的第二大市场,授标合同额813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值较2023年下降了12.1%,却仍然是史上第二高的年度授标额,且远远高于469亿美元的过去10年年均授标额。
至于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和巴林这四个海湾国家,2024年授标额远不可与沙特和阿联酋同日而语。但与其自身对比来看,科威特和阿曼两国的授标分别达到92亿美元和113亿美元,创下了各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唯一的例外是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似乎“透支”了该国工程市场发展潜力,自世界杯结束后项目授标额一直未能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2024年,授标各类项目合同总计157亿美元,低于过去10年年均175亿美元的水平。
从行业部门来看,建筑业仍然是最大的单一细分市场,授标合同价值728亿美元,比2023年的创纪录金额下降了10.5%。电力行业的授标额几乎与之相当,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644亿美元,其背后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海湾国家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计划一再扩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湾国家创纪录的授标额绝非仅靠建筑和电力这两个行业来拉动和支撑。从2024年授标的超大项目来看,行业分布十分多元,反映出海湾地区几乎所有工程市场的细分领域都享受到了这波资本支出水涨船高的红利。
授标额排名第一的是迪拜地铁蓝线项目,合同金额56亿美元,2024年12月授予土耳其—中国公司联营体。
排名第二的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在Ruwais的液化天然气终端项目,合同金额55亿美元。
排名第三的则是沙特在“未来新城(NEOM)”打造的Trojena水坝项目,合同金额47亿美元,中标的承包商是意大利公司WeBuild。
授标的其他超大项目还包括了卡塔尔北部气田的去年签署的其他十大项目包括卡塔尔北部油田生产可持续性计划的二期项目(40亿美元)、连接沙特电力公司三大运营区的高压直流计划(37亿美元)、3600兆瓦的沙特Qurrayah联合循环发电厂(36亿美元)、沙特国家住房公司的2万套经济房项目(30亿美元)。
并非全是利好。
从行业来看,海湾地区与水务有关项目的增长势头在2024年有所放缓。这一点在沙特的表现最为明显,主要是受到了该国长期水资源战略调整及水务部门重组等因素的影响。
前些年,沙特在“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的基础上组建了“沙特水务局(SWA)”。2024年,沙特再次做出调整,赋予“国家输水公司(Water Transmission Company, WTCO)”更大业务授权,整个输水管道的铺设主导权从“沙特水务合作公司(SWPC)”划给了WTCO。
这些变更和调整也影响到了一些项目的上马和推进。沙特水务局在2024年启动了四个海水淡化反渗透项目的EPC项目招标,截至11月底只授标了一个项目。
不过,变更和调整也有可能是更大问题的掩饰。比如NEOM在2024年同样搁置了一个海水淡化项目,但这似乎与水务部门的重组并无太多关联,而是NEOM自身财政状况急剧恶化的必然结果。
NEOM的情况折射出的是沙特国内所有超大项目当前的处境。数据显示,在2019年超大项目授标额达到13.98亿美元后,一路飙高至2023年的329.65亿美元。而这一突飞猛进的势头在2024年遭遇重挫,大幅下滑近40%至202.51亿美元。
这证实了2024年初有关沙特的一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彼此,有多家机构指出,利雅得方面迫于财政压力不得不暂停部分超大项目并重新确定项目有限次序。受此影响,沙特国内的超大项目难以维持过去五年来的“狂飙”。
2025年的情况会变成怎样,尚不好做出预测。利好之处在于沙特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缺钱,但随着其战略性地缩减支出,与亚冬会、世博会和世界杯扯不上关系的超大项目很有可能会被继续搁置甚至取消。
或许2025年触底反弹也不一定,如若如此的话,也势必带动整个海湾地区的工程市场继续向上攀升。
“卷”
2024年,中国企业在海湾地区工程市场的表现在延续2023年增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
2023年,中国企业在海湾国家工程市场的新签合同额达到270.88亿美元,同比增长59.3%;完成营业额15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2024年前9个月,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达到277.97亿美元和118.6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99.4%和11.1%。
比上述数据更亮眼的是中企在海湾市场的排名跃升。
2024年,笔者对海湾地区的电力开发企业和油气行业EPC总承包商进行过梳理排名,榜单上都出现过中企的身影。排名最高的是华陆工程在油气行业EPC总承包商的第4名。这个第4名依据的数据是2023年4季度到2024年3季度的中标额。
而从2024年全年来看,中企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如果将工程市场粗略分成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类,前者涵盖房建和交通设施等,后者包括了石油、天然气、电力、水务和其他工业设施等,那么这两个细分市场的”标王“,也就是2024年中标合同额最高的承包商,全都是中国企业。
在民用建筑方面,中国建筑以52亿美元的中标额“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依次是沙特两家企业——Binladin Broup(35亿美元)和Modern Building Leaders(25亿美元)。然后,就又是两家中企:中国中车和中国港湾。
在工业建筑方面,山东电建三公司以91亿美元的中标额“击败”意大利的Saipem、印度的L&T、韩国的三星、西班牙的Tecnica Reunidas占据第一。
这也是中国承包商历史上首次在这一细分领域排名第一。另外值得注意的趋势是海湾本土承包商的崛起,比如沙特的Alfanar Projects和阿联酋的NMDC。
2024年的成绩很亮眼,但展望2025年,隐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有所增加。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卷”。从中企出海的进程来看,“卷”似乎已成为了主旋律。
海湾地区工程市场的“卷”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本世纪初就经历过十分惨烈的中企内斗厮杀。只不过,十几年前的这种“卷”还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领域,当初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电信领域的华为vs中兴,水泥领域的中建材vs中材。
油气上下游工程市场虽有竞争,但总体上呈现中石化重点发力沙特市场、中石油重仓布局阿联酋市场的局面,这并不是说两家之间有多么良好的协调,中石油也想在沙特大举展业但因为当年得罪了Saudi Aramco而受限。
至于中企在房建、电力这些市场的“卷”,大致上都是在2010年前后开始的。新能源则更要稍后一些。
“卷”并不新鲜,但“卷”的激烈程度已经比十几年前上升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如果说当初是“百团大战”,现在很可能真的是“千团逐鹿”了。
在这种大混战的局面下,越来越多中企发现严格固守自己的主业属于“自杀式”行为,为了活下去必须横向拓展业务抢项目。于是,做油田服务的去修路架桥,修铁路的去盖房子,盖房子的去挖隧道,建电站的去盖船厂......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某特殊行业的龙头企业,下面的子公司也去海湾国家盖房子了。据说,某交通行业的大型央企收编了水电板块的某国企,下一步可预见地势必在海湾地区的电力和水务市场有所发力。
“卷”的结果是,各家中企的利润水平本就已经岌岌可危,未来只会雪上加霜。2024年底,迪拜地铁蓝线项目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几次重新报价,几乎每一个参与投标的联营体都有非常高的“含华量”。最终,无非是业主拿一家中企的报价去压另一家中企,甚至是第三家、第四家来压其他家。
类似的戏码在过去十几二十年时间里反复上演。那么,可以避免吗?或者说,不”卷“行吗?
答案是不行。明面上,每家参与“卷”的中企都能够拿出充分的论证说明自己的报价是合理低价。
即便有些报价低得过于离谱,相应的中企也依然有自己的理由:哪怕是超低价中标削薄利润甚至无利润,只要能持续中标项目轮转起来,工人就能开工有活干,这些工人以及他们在国内的妻儿老小那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就有望被喂饱。
一个是经济账,另一个已经上升到关乎社会稳定的政治账层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业务能力高度相似雷同的中企,虽人多但势不众,这种你死我活的“卷”也就成了必然。
2025年乃至以后,肯定还会有其他的中企成为海湾工程市场新的“标王”,但这仅仅计算中标额得来的“标王”重要吗?显然,比中标额更重要的是每个项目、每份合同的盈利水平,而不能是中标额越高,最终赔得一塌糊涂,甚至要变卖国内资产来填补项目的亏空。
这样的“标王”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