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听
对跨境电商而言,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肉眼可见的是,来自中国的新兴力量,正在持续挑战全球老牌电商平台巨头,重塑全球电商生态。
过去,中国卖家主要集中在亚马逊、eBay等平台。但遗憾的是,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转换,老牌电商平台弊端日益显现,如投流费用越来越高,佣金不断上涨,无法掌控仓储、物流等,这些玩法也让一些出海人“铩羽而归”。
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AliExpress(速卖通)、Temu、TikTokShop、SHEIN)使得出海市场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转变,自2023年刷新跨境电商历史记录后,2024年,随着合规通道不断打开,“出海四小龙”迎来强势增长。
这些跨境平台因地制宜,创新跨境模式,在全托管的基础上,争相投入半托管(亦即“海外托管”),一定程度上将物流、仓储等交给平台,让商家专注货品,也让商家看到新的玩法和机遇。
这股旋风持续冲击着全球跨境电商格局。最明显的,为了避免流量被分割,亚马逊不得不妥协推出低价商城,这让平台卷出新高度,但卖家的焦虑也进一步扩大。
也因此,在这个不平凡的2024年,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在这个浪潮里失意而归。马太效应下,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甚至被淘汰。
实际上,无论是新模式的探索,还是各种政策、举措的加码,都体现了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在不断变迁,中国跨境商家的诉求也在不断更迭。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商家们更应该紧跟步伐,及时调整,才能适者生存;平台们也需要不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让“反内卷”之风从国内电商吹到跨境电商。
不过,尽管出海市场变化莫测,但对于商家而言,挑战与压力并存。新的一年,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政策,众商家们依然表示,“出海依然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只不过,2025年,一定是出海更难的一年。”
强者恒强,弱者越弱
亚马逊上的商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史园已经做了4年假发出海生意,他便对笔者直言,“2024年,外贸的生意亏了,感觉跟2023年相比,机会也更少了。”
史园在河南省许昌市做外贸生意,这里也是全球的假发之都。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许昌发制品市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美市场占有率超40%,非洲市场占有率超70%。
凭借本土发制品的优势,史园早早在亚马逊做起了外贸。
2024年,史园发现,尤其是亚马逊这种跨境电商,在“出海四小龙”的猛攻下,平台的流量也在被慢慢转移。
“TikTokshop等平台的兴起,卷走很多其他跨境平台的流量,比如亚马逊,被流量分割,不得不妥协推出低价商城应对,同时,跨境平台卷出新高度,卖家利润越来越低。”
在整个2024年,史园的公司也面临利润低、退货高的情况。一直存在的商标注册问题、被跟卖问题,也成为影响他做跨境电商的关键。
“为了应对流量分食,亚马逊不得不推出低价商城,这对于卖家而言,利润只会越来越低。”
一定程度上,史园认为低价就是杀死行业的一把利刃,“对商家的影响很大,产品质量越来越不好,利润也越来越低。”
焦虑的不仅仅有史园,还有一些新的“赶海人”。
河南濮阳商户鹿鸣,在2024年7月也开始加入跨境电商的队伍。
鹿鸣的家人经营一家服装工厂,平常也会给一些品牌做代工,做出口贸易。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商家做跨境电商,他也开始在平台试水。
“跨境电商躺着赚钱的时代早已经结束。像我这种新商户,要想收到红利,必须深入研究不同平台的规则,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在鹿鸣看来,半托管模式电商平台比较适合有工厂的“初级商户”,“这样我只需提供商品,其他物流仓储等一系列流程,我不需要去负责。而且,除了货品,我根本没有电商资源和经验,准备的投入也不多。”
试水半年,2024年12月,恰逢国外节假期,鹿鸣的店铺生意迎来了一个小的爆发。但圣诞节过后,店铺的交易量开始下滑。
“压力还是有的。资金有限,平台的竞争又非常激烈,谁也不能保证一直能源源不断打造爆款。同时,还需要格外注意资质问题,一旦面临平台罚款,就很难处理。”鹿鸣表示。
当然,在出海的浪潮中,也有不少商家逐浪而上,依靠平台新的模式,在2024年找到了突破。
坐标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做积木出海的玩具品牌Mould King便是其中之一。
澄海是广东汕头的一个区,玩具礼品业一直是澄海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但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澄海玩具同样面临总体层次偏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
和诸多玩具品牌一样,Mould King同样经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2024年,Mould King抛弃了“只卷低价”的策略,开始注重富有科技感的差异化产品,设立了“让玩具动起来”的目标,在产品中加装了电池和电机,让消费者感受搭建和互动的乐趣。
Mould King的生意主要在速卖通,Mould King的AliExpress店铺运营负责人Sam表示,“我们是2019年开始入驻AliExpress的,之前一直做POP(商家自运营),2024年中旬,因有海外仓的经验,决定加入海外托管,并参与百亿补贴。”
Mould King在2024年小赚一笔,在AliExpress的单量有了突破,其中一个爆款V8发动机玩具加入海外托管后日销翻了10倍。
新旧平台的战火,越演越烈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以速卖通等为代表的“出海四小龙”,2024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全球跨境电商生态。
一些公开的数据,验证了这些变化。
公开的数据显示,两年来,Temu在北美市场的App下载总榜和新用户增速保持第一。如今,已有超7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通过Temu购买中国商品。
阿里巴巴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亦显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来自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为256.18亿元(约36.5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89.78亿元增长35%,主要受来自速卖通Choice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长所驱动。
实际上,仅仅在2023年开局,一切看起来还“摇摇欲坠”。彼时,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合规要求在不断收紧,新兴跨境出海平台面临的挑战不断。但这些看起来难以逾越的关卡,在过去的一年里,被一一解开。
尤其是巴西税改靴子落地后,一些新兴平台跟进申请加入税务合规计划。如美国各州封禁TikTok的法案也被取缔,被强制关停的TikTokShop印尼站点回归。
通道打开后,“出海四小龙”展现出猛烈的攻势,不管是在模式上,还是营销上,都在不断创新。
过去,中国卖家主要集中在亚马逊、eBay等海外平台,不少商家吐槽做起来“太费精力”。
史园便指出,在亚马逊做跨境贸易,因流量基本集中在头部卖家,不去投流会被很快淘汰,一般情况下,卖家除了要上传产品信息和准备货品外,还要关注怎么在平台做投放;物流仓储等环节也都要自己控制,需要从时效、价格、安全稳定等多方面考量物流供应商。
新兴平台所推出的新跨境电商模式,让卖家们,尤其是中小型商家有了更多的出海可能。
“半托管模式”的推出,一定程度上助力了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打造竞争力。
一跨境电商平台这样告诉笔者,“如果说全托管是2022年跨境电商平台的主旋律,那么在2024年,半托管模式是2024年下半年最火热的出海趋势。”
新的“半托管”模式,介于全托管和商家自运营之间的服务,商家自主经营,电商平台只负责仓配物流,让卖家们的重心可以回到研发、生产上。
在全托管模式下,卖家只是平台“供货商”,自主权有限。
在半托管模式下,卖家与平台有责任划分,平台只是帮助卖家承担营销、物流、退货,卖家也拥有商品定价话语权,半托管也更能补充多样性产品类型,且高客单价的商品。
“通过操作来看,半托管对想做品牌和产品的跨境电商商户们尤其友好。因为我不需要操心交易环节问题,毕竟诸如’爆仓‘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就绝对能快速杀死一个新手出海人。”鹿鸣认为。
在营销模式上,“出海四小龙”同样展现出了高度的创新力。
如Temu便将国内社交裂变玩法迁移至出海市场,通过新人购、注册七折券、新用户包邮等方法吸引顾客,使得平台用户活跃度不断攀升。
速卖通则通过一系列营销资源共振,助力商家确定性生意增长。如先后推出“大牌补贴日”、“百补品类日”等营销活动,为品牌在上新阶段提供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渠道。
除此之外,速卖通还拿下2024欧洲杯独家电商赞助商,并在不同地区签约当地知名贝克汉姆、汤唯等知名代言人,迅速扩大影响力。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4年“黑五大促”,“出海四小龙”更是展现了强烈的攻势,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拉长“黑五”的时间战线、品牌独享优惠、百亿补贴等方式,持续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在“出海四小龙”的强势进攻下,2024年,亚马逊等传统平台上的中国卖家,尤其是中小型商家,明显感受到了冲击。史园便坦言,“行业越来越卷。因为其他平台的兴起,分走了亚马逊上等传统平台太多的流量蛋糕。”
为拉拢中国卖家,亚马逊盯上了中国产业带的白牌商家。
2023年底,亚马逊在深圳重启面向卖家的招商大会,并面向中国卖家开放了亚马逊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2024年6月,亚马逊在深圳秘密举办了闭门招商会,半年后,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在南京开幕,低价商城Haul向受邀商家开放。
但仍有一部分商家正在重新评估亚马逊。
一家亚马逊大卖便向笔者透露,“2024年基本盘稳住,还算不错。但主要是2025年,问题太多,不可预测。”该大卖承认,接下来,他会考虑多平台发展,以应对一些可预测的风险。
需要怎样的跨境平台?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是全新的出海模式,还是营销攻势,一定意义上都消化了制造企业的供给问题。
过去十余年,中国电商平台在互联网丛林里经历最激烈的生存战,传统巨头与新势力交替防守,货架电商与内容电商模式迭代,围绕着流量、用户、供给、价格进行极致的争夺。
随着主流电商平台流量红利见顶,各平台更是开始尝试打破壁垒,从内卷开始走向竞合,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已经结束。
比如,此前就有部分工厂老板吐槽全托管,“平台如果将价格压得越来越低,对商家只会越来越不利。”
尤其2024年以来,“低价”策略已经从国内蔓延到海外,也让商家加剧了内卷,这便使得“利润越来越低”。
而中国制造失去价格优势,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此前,便有出海非洲的企业透露,在比较看重价格优势的非洲市场,中国制造正面临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低价竞争。
实际上,无论是平台的策略调整,还是商家的选择,都在揭露这样一个事实: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跨境电商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红海阶段。
一部分商家依靠源头工厂的极致效率和低价杀出重围,同时也有部分商家,坚持中国品牌梦想,精心打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更有一批在国内市场已经打响知名度的内贸品牌,完成品牌输出,很早就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
不少对“内卷式”低价竞争洞察充分的出海企业,也尝试破局路径。他们或更聚焦高利润产品,用效率对冲成本压力;或在权衡产品和销量基础之上适度提价;也或多元布局,降低2025年新的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
这些不想单纯去卷低价的商家们,也亟需一块出海阵地,能够让他们通过先进技术、设计和文化理念证明自身独特性,打动海外消费者,实现品牌的价值。
这也让平台意识到,流量、价格争夺之外,也需要开辟新的赛场。
能看到的是,2024年,跨境电商行业各大平台都从单一模式向多模式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出海模式。
比如速卖通,抓住POP商家,让优质POP商家将获得更多权益;经营规则更加简单,帮商家拦截羊毛党,抵制零元购;优化退货规则,降低商家售后成本等等。
实际上,这些于商家而言,才是更需要的平台举措。行业需要的是反内卷,真正把跨境电商服务做好,而不仅仅是陷入内耗的旋螺之中。
某种程度上,2025年,一定是出海更难的一年。
史园表示,“风险一定会更大,全球经济还是下滑的,通过国内各种补贴刺激经济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不仅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经济都不好,老外也没钱消费。”
鹿鸣也认为,“新一年的贸易和关税政策不能把握。只有平台和商家一起努力,才能抓住新的一波跨境机遇。”
反内卷之风只有真正吹到跨境电商,才能在2025年勾勒出一幅更健康、更规范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