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是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编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组织器官损伤,造成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最后导致死亡。
目前,没有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一般要经过较长一段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时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尤其是在艾滋病病毒刚刚进入人体后的2-12周,血液中因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也不能通过一般的抗体检测发现,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2周后自行消退。有时也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疼、全身关节酸痛和肌肉疼痛、脑膜炎或多发神经炎等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期。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表现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等,反复发作的感染,卡波氏肉瘤等。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咳嗽、打喷嚏、谈话、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1)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3)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4)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母婴阻断、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儿、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是,还是可以治疗的。目前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市、县区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以提供检测服务。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知艾防艾远离艾滋
来 源:基本公卫
编 辑:何红霞
初 审:唐淑萍
终 审:周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