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携手同心,一起把日子过好,过得红红火火,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这是乌兰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崔艳波的民族团结观,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2021年11月,36岁的崔艳波调任到乌兰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担任局长,身为党员的他非常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群众对他有多期盼。
“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暖、行有所安是最朴素的要求,只有基本需求满足了,各民族团结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人居环境好了,日子过得舒心,群众过得高兴,那我们的工作才算有了成效。”崔艳波表示。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他一刻闲不下来,直面民生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他全力推动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乌兰浩特市建成区共有519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共计346个,老旧小区年限较长,小区内的道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各类基础设施老旧,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为了解居民真实诉求,他开始深入各老旧小区调研,真切记录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经过长期努力,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各种问题,他带领班子成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本着“能改则改,应改尽改”的原则,下足绣花功夫,对小区“由内而外”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除“四水四化两暖”等常规改造外,还通过建设化粪池方式,解决个别老旧小区无法连接排污主管网实际难题。对符合条件的小区,增加改造停车场、休闲桌椅、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对楼体内墙粉刷、门窗更换等内部环境进行提升改造。
违建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痛点,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他带领干部职工着力从清理老旧小区内的私搭乱建入手,将违规建筑、老旧自行车棚等进行全面拆除,并将拆违拆车棚腾出来的土地用来建设生态停车位,智能充电桩以及各类休闲健身场地,用来缓解小区内停车难、充电难、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难题。他积极与电业部门以及各通信单位沟通,对符合条件小区内飞线全部进行入地处理。将各类专营单位的预埋管件提前进行铺设,小区道路施工完成后,统一穿线入户把架空线路全部迁移。在改造过程中,他坚持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到“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结合城市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砖和雨水管网,最大可能将小区内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降低小区雨水泾流对城市内涝防治的危害。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小区135个。
“这次老旧小区改造,政府出资为我们更换了单元门窗,做了外墙保温,粉刷了楼道墙壁,还增加了许多停车位,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也变得平坦了,老人小孩出行更加安全了。”谈起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李金萍如数家珍。
和李女士一样享受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红利的还有胜利街办事处站前社区居民陈慧敏,施工人员对陈慧敏所在小区老旧楼进行楼体保温层加固、墙体粉刷,现已完工。“咱们这个小区是三十年左右的老旧小区,存在设施老化问题,通过整体的改造,环境变好了,各项设施也更安全了,小区居民幸福感得到提升。”陈慧敏这样说道。
小区住得顺意,公园逛得更舒心。2022年,乌兰浩特市通过利用城市零星开放空间,见缝插绿打造精致美丽的“口袋公园”,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生活愿望。在乌兰浩特市民主东街的“口袋公园”里,石板路干净整洁,凉亭古色古香,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在公园里健身的市民郜凤兰,正享受着“口袋公园”带来的惬意,“这公园建得挺好,离我家特别近,吃完饭下来溜达溜达,锻炼锻炼身体,特别方便。”民主东街“口袋公园”总面积1600平方米,惠及周边20余个小区,公园建设处原是栋危楼,崔艳波主持实施以“拆危建园”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成了周边居民“家门口的风景线”,让市民领略“方寸之美”,感受美好的幸福生活。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几年间共计建设完成了30个,真正做到“小小方寸间,满满幸福感”。如今的乌兰浩特,越来越多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不断出现在城区街角巷尾,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憩健身的新场所。
硬件设施让群众满意,软件服务更要让群众舒心。2022年起,乌兰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区盟两级关于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的安排部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问题,创新开展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治理效能。经过不懈努力,全市519个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已从2022年初的40%跃升为99%,为深化城市基层治理释放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经验做法在2022年也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我们内蒙古不缺煤不缺电也不缺气,没有任何理由缺温暖,让老百姓挨冻良心难安!”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实施好对全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六个工程”,“温暖工程”便是其中重要一项民生工程。乌兰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温暖工程的主管部门,崔艳波又开始没日没夜奔波起来,为的就是把群众温暖需求“置顶”,把“暖”字写细写实。
为将温暖工程落到实处,崔艳波多措并举,一方面协调供热企业延长供热时间。尝试适当延长我市供暖周期,另一方面,纵向推进供热服务网格队伍建设。即由供热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供热企业组建供热服务网格化队伍,并公示上墙,对群众供暖投诉进行及时处置,及时有效解决供热问题,从源头减少供热投诉的产生。他积极组织发挥物业行业党委作用,联合街道办事处、物业企业共同实施“敲门送温暖”专项行动,制定具体行动方案,供暖初期,组织物业企业技术人员成立志愿服务队,深入居民家中进行滤网清洗、排放取暖设施内部空气等简单的维修维护工作,及时受理用户遇到的各项供暖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投诉量。
在加强源头供暖的同时,崔艳波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小处、容易被忽略处着手,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供热投诉电话、网络信访留言、辖区办事处反馈以及访民问暖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供热问题,剖析原因。他组织从源、网、站、端等4方面入手,合理优化供热区域,有效解决趸售区域、供暖末端供热问题。加快热企并购和互联互通,实现全市供热管线串联。积极开展热源改造、管网改造、换热站改造以及实施老旧楼房保温节能改造项目,全面实施温暖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崔艳波正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指示,发挥住建力量不断助力民生发展,打造宜居城市,跑出民生加速度,创造民族团结新高度,在民生城建中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擦亮“模范自治区”这块金色招牌,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