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PB不就是要快吗,或许你也可以“慢”一点?

美体   2024-10-21 21:46   福建  

“超级周末”开启,晒PB成为跑者的兴奋时刻。想PB得快,不停地快。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处。


“快”有很多看到见的利益:当一个女生的全马用时快到250以内,她甚至可以考虑走“全职跑步”这条路。不管是凭借赛事赚取站台的奖金,还是获得品牌的青睐,拿到单次甚至全年的年框合作,可以让她享受到很多跑步带来的显而易见的附加值。


大大小小的媒体,关注的目光也自然而然在那些跑得很快的女生身上。连各大运动品牌的产品或活动文案,也都步调一致地不停“鼓动”跑者们,“比快再快”。这些所有的明示和暗示,都在宣扬“快”。


开始跑步的人,往往最初都是为了健康。可慢慢当坚持下来之后,发现自己的配速不断往上提时就会特兴奋,有成就感。而当跑步成为一个人的日常习惯时,“快”仍是“多巴胺”控制下的快乐来源。当你成为对自己跑步或跑马成绩有要求的人,俗称“严肃跑者”时,“快”是赛道上很大的动力。


很多人都羡慕跑得快的人。可其实,想在赛道上实现快,要学得会慢。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跑者,他们比赛中跑得快的一大原因在于,平时训练中,他们有很多“慢”的训练和积累。


先要“慢”,才快得起来。



01.

慢跑的慢,因人而异



什么是“慢跑”?每个配速区间的跑者都自有定义。因此,“慢跑”没有绝对配速标准,而是因人而异。比如,对全马230的跑者而言,也许平时4分30秒的配速就算慢跑。而对全马330的跑者来说,也许6分30秒开外算慢跑。

美国跑圈力量与耐力训练创始人希瑟·哈特对“慢跑”的解释是:慢跑是指你的心率在最大心率的70%或以下的任何跑步活动。他建议,跑者设想从0到10的等级,其中0为不感到疲劳,而10为拼尽全力。那慢跑的身体状况在4-6之间。

有长跑传统习惯的日本也曾流行一种跑法——超慢跑。提出这个理论的学者是曾任职福冈大学运动科学系的田中弘明教授。在这位50岁将自己PB改写为2:38:48的跑者眼里,超慢跑就是跑步可以轻松自如地说话,或以微笑的速度慢跑。


▲全马PB320的女跑者之宇日常跑步配速都在6分甚至7分开外。


全马PB为320的女跑者之宇在每个月的跑步坚持中,除了偶尔跟跑团跑的间歇课会要求速度之外,日常跑步配速都在6分甚至7分开外。她解释说,这出于个性使然。平时比较随性的她“不想把自己练得太狠”,毕竟跑步对她来说,是日常运动,而非必须出成绩、刷PB的坚持。一旦练得太累,就会让“坚持”变得不那么容易或者快乐,还会影响跑步之外的其他生活安排。

很多跑者在奥森刷圈时都有碰到之宇,跑步状态的她时不时会接个电话,回个微信,什么都不耽误。这大概就是田中弘明所说的“超慢跑”状态。


当然,之宇有着自己全职的工作,她也从来不会想自己走一条靠跑步维生的生活方式。而对比如焦安静、潘素芳、姚玉舟、丁璐等全职女跑者来说,当跑步成为她们最看中的“工作”时,压迫感和动力也随之而来,想“快”成为她们比赛中最大的动力。


02.

从慢跑到长跑,再到快跑



易居跑步训练营领队杨帅平时都跟各配速阶段的跑友们在一起。他见证着跑友们的熊熊渴望,也见证着他们达成的狂喜或遗憾时的悲伤。

作为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专业毕业后,投身于跑步教学和训练的专业人士,杨帅也觉得,现在很多跑者,一到场地就要“猛干”,这似乎成为跑圈一种主流风格。很多跑者不管是全国纪录保持者还是破三的男生或女生,亦或330开外的跑步博主,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就完了”。在他们日常训练里,传递的跑步的风格就是要“干”,“猛干”。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正常的风气。

身为教练,杨帅一直强调的是“先学会慢跑,再学长跑,最后学快跑。”但很多人的做法是从慢跑直接过度到快跑,把中间的长跑或“慢跑”积累得太少。


▲易居跑步训练营领队杨帅在日常训练中也强调慢跑重要性


杨帅以自己的经验举例,“如果是破三的人群,他们有一定的跑量基础和比赛经验,所以他们的慢就是要利用心率带等设备来反馈。比如想破4或想挑战马拉松的初跑者而言,就不会向他们传达更多用设备监控心率等概念,也没必要搞那么复杂,用当下流行的体感来判断即可。”

杨帅针对的训练者大多为业余跑者,而尹顺金的训练营里则藏龙卧虎,盘踞着以“跑步为生”的一众精英跑者。但在会泽的训练营里,不管是尹顺金还是廖顺虎,他们在平时训练课上会喊一句话,“让你慢的时候,一定不能快”。

对这些月跑量动辄在700公里以上的精英跑者来说,想慢更不容易。但尹教练坚持,慢跑是最好的恢复手段之一。他说,“特别是大课后,我安排训练计划是6分配速的慢跑,但就有学员非想跑5分30,但其实如果你不执行教练指令或一心只想快的话,就会耽误恢复时间,如果恢复时间拉长,又会影响下一节课的质量以及脚下的节奏感。”


▲在会泽的训练营里,6分配速的慢跑课亦很常见。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快跑给脚和小腿肌肉带来更大的冲击和压力,从而引发跑者常见的伤病,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小腿拉伤等。慢跑很大程度减轻对身体施加的压力,降低整体受伤的风险。如果没对成绩刻意地要求,大众跑者还是要先学会享受“慢跑”。

强度是是引导致疲劳最致命的因素,一旦在跑步过程中上大强度,尤其是对那些意志力很强的跑者来说,他可能承受身心痛苦的能力也足够强,但越强,就越容易引发所谓的强度过度。


03.

耐得住性子,积蓄能量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尤其对年轻跑者而言,如果真能稳得住“慢”,才会在未来年龄合适、机会合适时,真正跑出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年轻跑者从万米或场地转到马拉松项目。她们渴望在更具有商业价值的赛道上获得满足和成长。但对很多尤其是00后的跑者而言,上来就一味求“快”,更不明智。因为首先,她们的“基础量”还没打够。

资深教练马硕表示,如果把自己当运动员,一定要抓住在成年之前的这个看似不出成绩,但却非常重要的阶段,给自己打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再去考虑转向马拉松或PB,这样达到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22岁的业余精英跑者钟佳萌,就曾是天赋异禀的800米选手。


当急功近利、渴望见到成果的这种心态做主导,会让很多队伍和教练反其道,过度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导致她们在未来的发展性会降低。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伤仲永任何时候都会有。

一位圈内人就曾讲到,有些全国的锦标赛或大奖赛举办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运动员该出成绩的时候,但没办法,她得为了名次,为了教练的要求,以及为了那些看不见的压力去尽全力拼。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打乱了她的正常训练节奏,导致她无法在一些更重要的竞技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说让她职业生涯都难有实质提升,或者就被“练废”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教练员都能顶得住层层的压力,让运动员们慢下来,把基础打牢。他所带得不到20岁的年轻队员在平时耐力训练中,都会以7分开外的配速训练,这在很多人眼里都非常不可思议。

对业余跑者而言,你是否问过自己:我是打算通过十年来提升自己,还是说一两年没什么训练成效表现,就另投别路去做其他尝试了。

马教练说,能真正耐得住性子,扎在跑步这个赛道上的人要有坚定的自我,不为外界所动,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去付出时间、精力。这些看似很慢、很基础的训练意义就在于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厚度,去积蓄真正在未来爆发的能量。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主笔:默默

特约编辑:Shtchbnshbsh

设计:viuviu

图片:笑拍影像(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马拉松跑步健身
专注于马拉松、跑步、健身的自媒体平台。 关注马拉松路跑赛事动态、热点、资讯; 精选跑步训练技巧、技术、损伤、恢复; 分享跑步心情、跑者故事、跑者人生; ......这里的一切,与马拉松跑步健身有关!
 最新文章